• 5

有關藍瓶咖啡


mbantust35 wrote:
藍瓶咖啡已經把68%...(恕刪)


大概會透過雀巢的系統到全球開分店和星巴克打對台吧


我試過藍瓶各種豆

日本的、美國的

朋友回來也都會幫我帶一兩包

但~~老實說

台灣一大堆有特色自烘店的豆都有高於藍瓶的水準

沒必要跨海買


~~婚逃賣卵蛋 兵能波賣卵蛋~~
其實如果之後真的出了藍瓶的膠囊我覺得也不錯
我現在喝過的膠囊都超苦超難喝阿
去年有去日本表參道的青山店喝過,(假日只營業到晚上7:00哦,還好沒撲空),順便買了幾包回來。我個人是不太喜歡喝剛烘焙好的都,總覺得最好喝的豆是烘完4-7天的賞味最佳。bluebottle 讓人着迷的除了它的專業度,從路邊崛起,品牌行銷,帶領風潮,最難能可貴的是讓大家喝到杯最純粹的咖啡,鮮烘的豆,職人專業的沖調,喜歡喝手沖單品的人不就是愛上豆子最原始的風味特性,就好比面對現代鎖碎忙碌的生活,如果過得越簡單,是不是可以更享受生活與人生呢
所以,我認為它賣的不只是一杯咖啡,而是一種意識,一種生活態度~。
台灣越來越多人愛喝單品咖啡,可能也是一種健康意識抬頭吧?包括耳掛單品也越來越多大廠搶這塊市場,且加上自家烘焙的咖啡館林立,相較其他人亞洲,如東南亞各國,韓國中國香港,台灣人喝咖啡好像比較講究了。
之後如果被雀巢收購後,但願它們還能保有原來的藍瓶精神,不然就沒什麼獨特性了吧!

vein828 wrote:
藍瓶的膠囊...(恕刪)


我覺得這真的非常有賣點!!
可以吸引一堆潮人


個人納悶的是
獨立自烘的手沖咖啡店台灣到處林立
品質也不輸
為什麼沒有像藍瓶一樣的企業?
行銷看來還是歐美比較行?

cai.za wrote:
個人納悶的是
獨立自...(恕刪)


個人覺得是飲食習慣與教育文化不同的原因。
歐美會把咖啡、可樂做為日常飲品;台灣是鼓勵喝水、還有手搖飲可選擇。
而教育文化不鼓勵我們創新,自然也少有車庫創業。

倒覺得Cama做得不錯,只是台灣畢竟市場不大,若能打到國際也許有機會成為下一個藍瓶?

bradytan wrote:
個人覺得是飲食習慣...(恕刪)


飲食習慣 文化等等 都是主因

但要說cama變成國際品牌像藍瓶一樣
我還真不敢想像....
沒貶低的意思 只是單純覺得cama不到這水準
可能定位就不同 生豆的等級也不同吧
上個月去東京出差,順道拜訪 LAMBRE 與 BLUE BOTTLE 的六本木店,我覺得六本木店這一家店相當有特色,雖然店在現代的建築物內,但是空間非常舒服,尤其是店旁邊的綠蔭。
買了四隻豆子回來,個人偏好 PERU INCAHUASI CEDROBAMBA

Dino-- https://xuite.tw/x/ojpo3
大概是歐美比較懂國際行銷吧,且美國總是有啥大小事就成為矚目焦點的國家
例如星巴克,airbnb,總能在全世界刮起旋風,不是嗎?
cai.za wrote:
個人納悶的是
獨立自...(恕刪)


請問有人喝過維也納式烘焙出來的咖啡豆嗎?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