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llside wrote:
他們訓練什麼我不知沒...(恕刪)
這裡面有一個被大家長期誤認的點
『杯測師應該都是味嗅覺超強的人,我這種平庸之人不可能當杯測師』
其實,這樣觀念是有謬誤的
杯測師,不要味嗅覺超級靈敏的人,也不要超級遲鈍的人
而是要如你我一樣的平常人
因為,杯測師要以一般人的觀點來評斷咖啡的好與不好
不要超人,超人評的,是給超人喝的咖啡
不要木頭,木頭評的,也是給木頭喝的,都不是給一般人喝的
可是,下一個疑問就是
『怎麼可能?!杯測師都好厲害,可以喝出一大堆的花香果香,我沒辦法!』
其實,就像我前面說的
大家都可以,只是大家平常喝東西,就是一口希哩呼嚕灌下去
從來沒有注意這一口飲料在嘴巴裡的香氣與味覺
更沒有去嘗試判斷酸、甜、苦、鹹、鮮的各種味道
更罕於以這些風味與生活中的味道去比較
就例如我前面提到酸
請嘗試腦中想像一下:
檸檬
椪柑
海梨
年柑
柳丁
金桔
青蘋果
五爪紅蘋果
富士紅蘋果
很熟的蘋果
草莓
藍莓
青梅
烏梅
甜桃
水蜜桃
加州李
..........
這些都是帶酸的水果
但是是不是酸的感覺不同?
把這些酸味跟咖啡對應,是不是可以找出對應的味道?
這就是杯測師寫出一堆水果調性的方式
『酸』,很難描述
但是用水果比喻,是不是就可以具體化?
杯測師寫的杯測報告。
其中一個用意,就是用這些生活常見味道去描述這個咖啡
包括甜、苦、香氣...
以上這些水果,我想一般人十之八九都或多或少吃過
只是喝咖啡大都呼嚕一口灌下去
若喝咖啡時,去嘗試感覺一下
找記憶中的味覺記憶庫去對應
並時時拓展自己的味覺嗅覺記憶庫(上面說酒鼻子聞香瓶也是一個辦法)
多喝咖啡
喝咖啡時嘗試去描述這杯咖啡
酸:像什麼的酸
香:像什麼東西的香氣
風味:結合酸、甜、苦、鹹與香氣,像是怎樣的味道
(甜:明顯、圓潤、還是像蜂蜜的感覺....,苦:45%巧克力、75%巧克力,還是90%巧克力?)
濃度的感覺:是濃到化不開(味道擠在一起)
適當(每個味道很明確)
還是太淡(味道都有,但是都不強烈)
你我,其實也可以成為杯測師
給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