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請問喜歡喝咖啡的人~

謝達浪 wrote:
那是烘焙失敗......(恕刪)




夠簡短, 我第一時間也是這麼想~
可能有的人會認為"炭燒"咖啡, 就是要有濃濃的炭焦味才算吧...


樓主, 其實..
如果對水的要求夠嚴的話, 你會發現到水...也是有很多種不同的"味道"哦~
至於咖啡, 不同的烘培方式, 研磨方式, 粗細, 沖煮方式, 就連水的種類, 水的溫度, 都可以搭配出不同的口感!!

咖啡就是變化很多,

只能用愉悅來形容。

taipeironan wrote:
我對喝咖啡沒有什麼...(恕刪)


那你就去賣一杯45元的豆漿呀
你也可賣150元一杯

這不過是供需問題
是常識中的常識

不同包包
材質一樣
有人賣三十萬,要排隊
有人三萬賣不了
爲什麼?
各有所好囉,每個人喜歡的都不同阿!
豆漿咖啡還是水,自己喜歡最重要
hillside wrote:
那你就去賣一杯45元...(恕刪)


因為品牌價值、時尚、有文化、有品味、潮...大概是這樣吧

我後來想通了,這道理大概就和騎腳踏車一樣,有人大賣場的車就可以騎的很爽

有的人就一定要買比汽車還貴的來騎才會爽,二者有異曲同工之妙

到底是在享受騎車本身,還是在享受別人看我騎這麼好的車一樣意思吧~

taipeironan wrote:
因為品牌價值、時尚、有文化、有品味、潮...大概是這樣吧

我後來想通了,這道理大概就和騎腳踏車一樣,有人大賣場的車就可以騎的很爽

有的人就一定要買比汽車還貴的來騎才會爽,二者有異曲同工之妙

到底是在享受騎車本身,還是在享受別人看我騎這麼好的車一樣意思吧~


這個版喝高價咖啡的多數與品牌價值、時尚、有文化、有品味、潮...無關,
那些形容詞通常指的是像星巴克之類的東西。星巴克在本版有點....

用腳踏車形容有點接近,但和「別人看我騎這麼好的車」之類的又無關了。

一件事物,當分得出差別,而這差別是有意義的,錢自然掏出來了。相信
類比到豆漿一樣適用。

taipeironan wrote:
我後來想通了...(恕刪)

就這樣?
當掉,再想想

單車遠比你認識的更複雜
bakafish wrote:
就這樣?
當掉,再想...(恕刪)


也許就像音響一樣,50萬的音響和100萬的音響其實只是95分和98分的區別,

但愛好者為了想要擁有這3分的差別而願意多花50萬去購買~~

但看在不識貨人的眼裡,就像我一樣,就會覺得-是在聽真的還是聽假的~

而豆漿就像是收音機一樣,只能聽AM/FM,就算它品質再好,還是收音機的音質..ORZ


這樣有及格嗎?

taipeironan wrote:
也許就像音響一樣,50萬的音響和100萬的音響其實只是95分和98分的區別,

但愛好者為了想要擁有這3分的差別而願意多花50萬去購買~~

但看在不識貨人的眼裡,就像我一樣,就會覺得-是在聽真的還是聽假的~

而豆漿就像是收音機一樣,只能聽AM/FM,就算它品質再好,還是收音機的音質..ORZ


這樣有及格嗎?


音響剛好屬於那種無法以金錢的絕對值去量化分類比較的項目。

tuner也有幾十萬一台的,只是台灣現在沒啥品質好的電台,空有
好tuner也沒用。

嗜好的世界,要投身其中,才能享受其樂趣與精妙。置身門外,
永遠只有霧裡看花。

taipeironan wrote:
也許就像音響一樣,50...(恕刪)

還是不太對

工業產品的價格,會受到研發,設計,用料等影響
到了某個等級以上,要再有一點點進步,或是差異化,都必需付出極高的代價
就像您說的音響那樣
單車其實也是
當然品牌也是影響價格的一大因素

咖啡和豆漿在飲用目的上本來就有很大的不同
要把豆漿精品化,以目前人類生活習慣來說確實有困難
沒辦法精品化,沒辦法做產品差異化,沒有商人炒做的空間,大量產出,價格就受到限制

前面有人說過了,真的要類比的話,咖啡跟茶比較類似
咖啡生豆,受品種,產地,氣候,採摘咖啡果實的方法,製成咖啡生豆的處理法,分級包裝等影響
各地產出的咖啡生豆,在味道上就有根本的不同
再經過烘焙師的巧手,杯測評分,競標等程序,或是大豆商大批量包下整個產區等
和茶的過程真的很類似
價格,當然有人為的操弄,但主要還是受到供需法則的影響
至於這個「需」背後是什麼原因,喝爽的,喝氣氛的,喝身體健康的,喝高價炫耀的
都有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