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對GEE咖啡機 的使用感想


colinwen wrote:
@Marx,白色殼好...(恕刪)


我的秒數是正數的,那應該是二代機吧~

另外,原廠GEE把手切無底確定不會亂噴~我就是用原廠下去切的.
使用GEE一陣子後
又有些想法 想跟大家討論

我們知道GEE的程式設計 是以出水的秒數 作為設定
相較於其他小弟用過的可設定機種如Sunbeam EM6910和朋友家的 Gaggia (classic or baby)似乎都是以水量 作為設定
當然這樣的設定 應該沒有所謂的世界統一規則 加上如果沖煮接近建議值(30ml 25-30s)當然就不會有差異
但是問題發生在過度填充或是過低填充時 兩者的差別

過度填充(或 咖啡研磨過細)時
壓力過大 出咖啡速度過低
如果是定時->30秒到了 只有10ml 咖啡
定水量->30ml到了 花了 60秒

過低填充 (或是 研磨過粗 或是 不新鮮咖啡)時
壓力過低 出咖啡速度過高
定時->30秒到了 跑出50ml咖啡
定量->30ml在十秒內結束

我想要問的是 如果在過低萃取跟過度萃取情況下
定時跟定量不同的電腦設計下 出來的咖啡
哪一種會比較接近 "能喝"的狀況??

小弟個人認為是定水量 出來的 會比較接近
大家覺得呢??

colinwen wrote:
我想要問的是 如果在過低萃取跟過度萃取情況下
定時跟定量不同的電腦設計下 出來的咖啡
哪一種會比較接近 "能喝"的狀況??

小弟個人認為是定水量 出來的 會比較接近
大家覺得呢??...(恕刪)



應該都不能喝吧...

我自己是設定30秒出水 但是底下接的杯子都有刻度

所以30秒跑完,出了多少水量,自己也知道。

以水量為準的話,自己讀秒可能會讀不好吧
瞬幻夢影 http://blog.yam.com/hahasue
哇!!這里都是高手等級的,直接玩單頭機
遲早有一天等我有錢有閑的時候搞一臺來玩玩
我個人在試新豆時
因為在嘗試數據,常常會有萃取不足(磨太細、填粉太多)
或萃取過度(磨太粗或填粉過少)
若是萃取不足,只要不太過份(例如還是可以出咖啡液,只是流速慢)
以GEE的設計,只要再按一次沖煮鍵,一邊觀察萃取出來的咖啡液
到達差不多的時候再按沖煮鍵停止,這樣可以萃出稍微能喝的咖啡
同樣若一沖煮就發覺流動情況太快,不到25秒照樣可停止
做Latte還可以稍微掩蓋(但以我標準還是難喝)
個人覺得GEE這種設計是比較接近商業機的方式
(就是實際上25秒出30cc這個標準,也要依據豆子、磨粉、填壓等等方式作調整
不要拘泥於這個標準,而是看自己想要喝到怎樣的咖啡)

Gaggia我沒用過,所以我不知道若定水量沖煮
遇到這個問題要怎麼處理?

dc4ever83 wrote:
哇!!這里都是高手等...(恕刪)


其實家用義式機與磨豆機合起來不會比你使用的膠囊機貴太多
但咖啡的單杯成本可比膠囊便宜得多
而且咖啡好喝很多
多喝幾杯,其實都賺回來了
事實上,熟悉了半自動機沖煮
以我來說,大概不到5分鐘就可沖煮(包含打奶泡+拉花)兩杯Cafe Latte
當然每個人需求不同,我也不好去說全自動機或膠囊機的缺點
但若真的想喝好又便宜的咖啡
還是要回到半自動機
@HaHaSue

瞭解你的意思關於 如果預設定時或定量 另外一個要自己量定時
量可以用那種30-60ml


但是我用cappuchino 杯 用久了 大概就可以抓到量
時間就直接看時鐘 也不會差太多

所以我反而覺得固定出水量 自己量時間 好像比較方便

@小豆兄
我目前就是遇到這樣的困境
自己烘培咖啡豆之後 平均都有三到五種不同的single origin or blend
買了Synesso 21g粉杯後 就儘量以21g定值 然後調整粗細研磨
不過 令人驚訝的是 調整的範圍 依照不同豆子 還有不同天的新鮮程度
刻度的變化 可以從22-29之間 (楊家 900N)

過度或不足的萃取 就常常在實驗時發生
(話說 應該要寫下來 哪一種豆子 烘陪深度 跟天數 適合的粗細 但是我太懶惰了...)
所以流速太快 我甚至停在15-20秒 (因為喝起來 味道還接近)
流速太慢 通常發生在前五到十秒 水壓要突破粉餅時卡住
但是之後的流速又接近正常
所以30秒停止後 我還要按個10秒 才會接近60ml(我都用double (or I should say triple (21g))

因為上一台是Sunbeam EM6910 (定量出水)所以使用上 才覺得好像定量比較容易
不過看起來 大家覺得設定秒數 比較接近商業機
不知道 GEE未來有沒有辦法 cup1設定秒數 cup2設定出水量
反正cup1 and 2 跟single or double espresso沒有關係

about Gaggia
到朋友家用的結果 single/double 也是設定出水量
因為他的豆子不新鮮時 可以看出來 流速過快 但是60ml就停止了
但是我不知道gaggia是否跟EM6910一樣 可以自定

@dc4ever83
其實個人認為半自動咖啡機 其實長期下來比較便宜
膠囊機味道不差 但是被限制購買來源
成本下來 相信半自動機 省下豆子錢很多
如果加上自己烘培 更是省錢

另外膠囊機的自動奶泡其實遠不如 蒸汽出來的
因為目前十萬以下的全自動機 都是打空氣或是蒸汽 到牛奶內
並沒有辦法做出microfoam
除了外觀外 口感跟甜度差很多

我也是為了省錢 才開始半自動咖啡機的
買一臺二手 年份良好的機器 可能跟全新膠囊機一樣的價格
更不用說 我看過身邊許多膠囊機 在一兩年內 都有送修的經驗
半自動機的強壯 用了五六年 都還頭好壯壯
嗯!其實有一點難表達我的意思
這樣好了
我舉一個例子
我最近不是拿了桃園龍貓大的O'solomio嗎?
我平常的豆子,大概都是10G磨2.2(Solo),很輕填壓(大概滿杯粉抹平,壓下不到0.5CM),p0w0d27-28
就可以出約30CC咖啡
但拿了O'solomio後,養豆7日
第一杯測試還是用我原來數據
結果到了13S才流第一滴,然後就一滴、一滴慢慢流
到了28S還是只有一點點
這時我就再按一次沖煮,流量慢慢增加,但流動的感覺其實還是不對,到了差不多按停止
『差不多』是:看流動感覺、看crema來決定,不是一定要流到30CC
出來的咖啡雖然濃縮,但BODY不對,crema也少,不過若作Latte就還可以騙騙少喝咖啡的人
所以你問GEE這樣的機器,若要做測試,其實我是這樣做的
後來做第二杯時我就將磨豆調粗到2.8,出來的body就對了,老鼠尾巴的流動也很OK,當然crema就滿滿的一杯

這是我用GEE的作法,其實這樣作法在很多咖啡店使用商業機時,每天的第一杯、第二杯都應該(必須)要這樣測試
所以我才說GEE比較接近商業機

不知道這樣說對不對,感覺上你很『在意』一定要30CC這樣的咖啡量(或說某一定量)
但個人覺得,其實我在意的反而是流動感覺、流速與出來的咖啡液body(包含crema、黏性)
尤其我喜歡的萃取停止時間是咖啡萃取到尾段的前面一點(老鼠尾巴開始破壞,但不會太久)
所以雖然我的GEE已經設定好參數,但我都會在旁邊觀察萃取狀況,隨時停止
這樣是否一定是 30cc/one solo shot?其實我不在意,因為只要好喝,有萃取到我所想要的咖啡液
多一點、少一點是沒關係的(甚至我曾在萃某一款豆子時,dripping time設到45S)
所以我平常是不用量杯的
但是第一次試新豆時,我就會利用量杯去抓數據

給你參考
謝謝小豆兄

其實我自己也是用這樣的方式 在測試我的新豆子 在GEE上面 也是一樣的方式
只是因為同時有令一臺EM6910 是用水量固定
相較之下 好像水量固定 比較容易找到 適合的參數
不過看起來 只是個人習慣而已

關於30-30的法則 我並不說 很在意 一定要30-30才喝 或是做到30-30
其實 關於味道來說 我個人還比較偏向ristretto 配合牛奶底的咖啡來喝
除非做long black不然 我會提早到 20-25秒就停止

我會一直提到30-30只是拿到新的豆子或是配方時 我會先以30-30為目標
再來調整想要喝的方向
而30-30的目標 對我來說 似乎固定水量的方式 比較好達成 (理由如上)
不過相信用久了 一定也會像小豆兄一樣上手
目前還是GEE新手 就算常邀請朋友來喝咖啡 但是加上自己的量 一天平均也做不到6個shot
之前跟beangreen和 beanbay買了一堆生豆 也希望可以趕快找出喜愛的烘培深度和組合

我想 我只能說我太貪心了 同時間放入太多變因 加上對於GEE 還沒有這麼熟悉 才造成的困擾

其實最近有想過關於回台灣後 咖啡機的問題
看來看去 幾個半營業級 台製咖啡機Gino 單孔, Klup-F1, Top-line和My Way Alex等等
似乎價格完全在不同的區間
看來如果下一代GEE改善了蒸汽 可能也會是最佳機種吧
最近調整溫度跟水量 來達到類似休眠跟沖煮ristretto的效果

簡單的說 就是把POD功能調到70度 來減少加熱的頻率
另外把cup1 調整成20秒(ristretto) cup2 設定成30秒(espresso)
雖然官方從來沒有承認原廠設定的單杯跟雙杯 有定義上的錯誤
看來使用者 只能在自己學習過程當中 發現這個問題

詳細內容可參考blog
http://colinwen.blogspot.com/2011/12/gee-ristretto.html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