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磨豆機推薦

Daniel WYS wrote:
要看您喜歡平刀的風味(恕刪)


Daniel 大
為什麼義式中淺用平刀,深焙用錐刀?中淺不能用錐刀?
Armstrong Lo
Daniel WYS wrote:
要看您喜歡平刀的風味
“在刀盤越大、風味越佳的普遍認知下,大部分小錐刀手磨的風味比不過大錐刀電磨”
(恕刪)


單純看這句,在小弟遇到的例子裡有點難認同
還是得看磨豆機的原始設計以及主觀風味需求
最近收了朋友出清的 compak k10 .... 說真的搞了一個月還抓不出甜蜜點,沖出來的味道還是比較喜歡kanso hiku
可能原始設計?拿來手沖時背後的濁感(厚實?) 就是去不了..... 最後這點我在去了一家使用compak磨豆做義式跟手沖出來的風味得以證實。無關難不難喝,而是主觀上沒那麼喜歡
aslo wrote:
為什麼義式中淺用平刀,深焙用錐刀?中淺不能用錐刀?

這只是長期喝咖啡養成的個人偏好,中淺用平刀比較容易煮出前段花香果酸,深焙用錐刀要的是甜感及後韻,但並非絕對,要看咖啡豆的產區特色及想喝到什麼風味再決定用那種磨豆機。

也有人喜歡中淺用錐刀,甜感表現會比較好。因為中淺用平刀煮義式,比較考驗萃取技巧及中淺豆的極限,一不小心就會煮出爆酸的Espresso。
continuum wrote:
單純看這句,在小弟遇到的例子裡有點難認同
還是得看磨豆機的原始設計以及主觀風味需求

所以才說這是普遍認知,多數人認同,但並非絕對大刀盤就一定勝過小刀盤,刀槽紋路幾何設計也有分手沖、義式及兩用的,用途不同,只是在回入門者的問題,講太詳細也沒幫助。

您說的kanso hiku也算手磨中的巨無霸了,51mm(或55mm?)的刀盤設計為手沖及義式兩用,代理商說這台專打C40及M47,算是手磨中的少數精品,可以越級打怪。而compak k10的68mm錐刀是義式專用刀盤,就算有人拿來磨手沖也是為了比較喜歡後段的風味。就好像是Compak R120在業界也比較有二極化的評論。所以拿Compak的刀盤大小為例,我也不太認同

畢竟風味是主觀的,一百個人有一百種喜歡的風味,每個人都不一樣。

前段時間朋友帶七、八位愛喝咖啡的退休校長來我這裡喝咖啡,純朋友之間的聯誼,我不是咖啡業者。
有人喜歡日曬,一直說這就是他最愛的香氣。
有人喜歡水洗,說這才是純正的咖啡味,而他一聞到日曬豆就直搖頭說不喜歡。
有人喜歡手沖的層次變化,有人喜歡聰明濾杯的厚實風味。
喝了幾輪下來,每個人喜歡的風味都不盡相同,有人不酸不愛,也有人喜甜厭酸。
但磨豆機部分,80mm平刀、98mm平刀及71mm錐刀都有人喜歡,而64mm平刀就乏人問津了。

刀盤越大、風味越佳,這是多數業者的認知,您無須認同,我也不想再討論這樣的話題,以下這篇業者的說法淺顯易懂,可以參考看看!!
磨豆機刀盤大小有差嗎?
Daniel WYS wrote:
64mm平刀就乏人問津了

我的Lagom P64用到現在,只專注使用46沖法,還是覺得這台很不好搞定
做出能媲美Lab Sweet的手沖只有兩次,而且都是意外
在手沖中途被打擾才出現的,所以也無法複製(結果是亂沖比較好嗎
甜蜜點的範圍小,後段的瑕疵又比較明顯,只是這瑕疵尚可接受
目前大致上的心得是必需調整46的後段參數才可避免瑕疵
最近一次滿意的做法是在第3次注水,濾杯裡的水流完後,就把最後兩次注水一次完成
最後流完的時間落在兩分半,比正常的46要少一分鐘
46玩到這裡大概差不多,下週起再換別的沖法試試
bakafish wrote:
我的Lagom P64用到現在,只專注使用46沖法,還是覺得這台很不好搞定

我覺得這台Lagom P64如果要做高濃度高萃取,它就是一台小一號的EK43,難搞!! 磨粗一點做低濃度高萃取比較好駕馭。

我也琢磨出P64的適合沖法,以20g為例,日曬豆燜蒸後不斷水,小水注輕柔注水至180g,逐漸加大水注貫穿通道直至300g。前半段過濾式萃取,後半段浸泡式萃取,可以充分展現日曬豆的花香果酸。而水洗豆適合多段萃取,如46手沖法,比較有乾淨、厚實的口感。

相較之下,807 LS就隨意多了,沒有重大失誤都會有不錯的結果。
很久前用過600N 901N 後來用ROCKY 跟EUREKA舊款

我覺得601N是CP最高的選擇,手沖4-5的刻度味道都好過上述機種
即使磨義式(我從SLIVIA換成FLAIR PRO)味道也還可以

殘粉也不多,重點是開機刀盤很好清,除了啟動機身會大抖一下
還有出粉口靜電會有不少粉之外,4600左右的價位C/P值大勝進口品牌

光手沖就值那價錢了,更何況還可以研磨到義式細度,流速跟味道也都很OK
若不是非常講究,我覺得買這台就可以了,好的豆子比較重要
steffen wrote:
很久前用過600N 901N...(恕刪)

無法同意再多了
簡單CP值高的機器優先
Daniel WYS wrote:
所以才說這是普遍認知...(恕刪)


hiku 是55mm 
不過老大應該算HG one 的83mm
的確刀盤越大越好是現階段的說法趨勢,
也許也許再到某些瓶頸後大概又會有其他新說法出現吧
Daniel WYS wrote:
我覺得這台Lagom P64如果要做高濃度高萃取,它就是一台小一號的EK43,難搞!! 磨粗一點做低濃度高萃取比較好駕馭。

相較之下,807 LS就隨意多了,沒有重大失誤都會有不錯的結果。


這個也是我把 SSPkenia 刀盤出掉的原因。不是因為這顆刀盤不好、而是它的Sweet Zone 太小、實在很難搞。對於我這個要趕上班的人來說、裝了SSP-KF804的Bunn G3 實在就隨意多了。

不過如果有同好要玩 SSPkenia, 我倒建議可以買二手的Fiorenzato F5 來裝。在我的使用經驗上、F5的機構精度勝過MSJ跟90xN不少、出粉品質相當好。F5 唯一的缺點是出粉通道內刀盤倉那端的靜電細粉堆積、這個我想盡辦法還是無解。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