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這個政府是不是只有蠢或壞的傢伙才能出頭台灣的咖啡豆產量有多少......每次一點點的採收,水份不均的各批次進爐烘,風味能一致?地狹量小又人工成本高,豆子要賣多少?需求多豆子少,最終就是以次充好,反正大半消費者也喝不出來......就這樣還想進軍國際,你TM逗我呢~
咖啡產業範圍很廣,不談周邊器材,「生產」咖啡豆的產業也還是很廣。義大利和日本應該沒有種植(至少是有經濟意義的)咖啡,但生產末端咖啡產品(熟豆、粉、即溶或膠囊、pod....)的生意規模,驚人的大。星巴克這個規模嚇人的公司,起源地的西雅圖只有櫻桃和蘋果,也沒有種植咖啡。台灣本來就有具規模的咖啡產業,伯朗雖和ucc比起來算小巫,也有行銷國際。伯朗的母公司金車根據地是桃園,源友也在桃園,這樣說起來目前台灣的咖啡重鎮是桃園,看不出雲林有什麼優勢。如果是狹義的雲林種植咖啡,特色是什麼還很模糊,風味或後端製作都是,量與規模也不足。咖啡是標準資本主義運作產業,有利可圖的大生意不需要政府介入,原則上政府管越少越好,食品規範、標示規範、勞動規範等等,確實執行,才是政府的本分。
pickyricky wrote:古坑咖啡豆 年產量 ...(恕刪) 就別說古坑產的咖啡豆可能品質不如衣索比亞豆了,台灣工錢太貴,沒有特殊處理法創造特殊風味,實在很難下手我上個月買了二公斤南投豆,品質其實很好,不過價錢實在有點令人心疼
RR wrote:......現在這個...(恕刪) 我大略估算一下,一公斤台灣生豆光採摘就要300左右(以6公斤原豆處理完一公斤生豆計),人工費用佔比太高了,如果處理沒有特色,一公斤賣八百、一千,的確不容易下手
sunnyup wrote:這麼行都當大老闆了官...(恕刪) 家父退休前種了近百棵,後來無法找到處理廠願意承接(規模太小、剛好遇到古坑咖啡混豆風波),都毀掉了,僅剩幾顆生長力旺盛的存活下來,前一陣子摘了一些來玩,以修身養性的角度倒還不錯,要賣根本不敷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