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基礎手沖咖啡課程筆記

chrono79925 wrote:
篩子我會建議用圓形麵粉篩(目數要對) 或是KRUVE
效果才會好


前輩請問圓形麵粉篩的目數要多少目比較適合呢??謝謝!!
j60435977 wrote:
前輩請問圓形麵粉篩...(恕刪)





之前我在使用KRUVE出杯 配爛磨豆機
是用400微米
目數大概是40-42左右

給你參考一下

另外一點
圓形篩建議挑小一點會比較好倒
太大篩了粉會亂飛 倒也不好倒


筒狀的就算了
洗也不好洗 篩也不乾淨
多人路並非最好的路,單人林徑也非人生終點  異於他人 ≠ 錯誤
rsyuan wrote:
好問題欸,但我在想是不是因為茶葉相較之下參數比較少,主要就是以水溫跟時間去做調整...(恕刪)
的確,咖啡要磨,沖法又有很多種,再加上業餘愛好者自烘生豆跟自己焙茶的人,想必是自烘生豆者多於自己焙茶的;對比茶,既不用磨粉,又只有一套「沖泡」法,一整個就是只有水溫、水量(就是您提出網頁所說的「比例」)與時間等三種主要參數,加上發源自東方的茶跟被西方發揚光大的咖啡。猶如中醫與西醫一樣,西方比較習慣用科學角度去分析事情,東方就沒有這個習慣。最後一點是「崇尚外來東西」的風氣很多國家都有,學習沖咖啡好像時尚風雅,學沖茶好像很老人?!難怪相較之下,沖茶的課程就少之又少了。

robuni wrote:
自烘生豆跟自己焙茶


咖啡和茶的生產流程很大的不同點,在於咖啡有生豆這個中間產物,某種程度可以保存、運輸,茶葉沒有,所以幾乎沒什麼自己焙茶這回事。

robuni wrote:
茶,既不用磨粉,又只有一套「沖泡」法,一整個就是只有水溫、水量(就是您提出網頁所說的「比例」)與時間等三種主要參數


茶的工具、沖泡法個人見過的不只一套,而是很多套。如果要抽象到三個參數,咖啡何嘗不是就這三個參數?

robuni wrote:
中醫與西醫


漢醫的形成,也經過觀察、分析、比較、歸納、統計 ...的過程,這就是科學。


robuni wrote:
學習沖咖啡好像時尚風雅,學沖茶好像很老人?!


??????

chrono79925 wrote:
磨豆機太差細粉多的...(恕刪)


借用本版再請教前輩

我這MIGNON SPECIALITA大部分都磨espresso, 今天第二次磨黃金曼特寧做手沖。

雖然有先用吹球盡量清之前espresso的殘粉,但應該還是有殘留espresso的細殘粉,所以手沖完濾紙上看起來是否有很多細粉像泥漿依樣造成積水狀況?充到一半就積水了,後半階段都是從中央直沖,快滿就停止,這樣大約三次,整個時間大約2分半。





不亮的地方是用小湯匙翻起來的狀況,請教這樣是否算殘粉很多的積水狀況?謝謝!




Davidkswang wrote:
借用本版再請教前輩...(恕刪)


再來胡說八道一下




光看感覺細粉是有點多

研磨度比較細的話 或許時間可以再斟酌短一些
(不過如果喝起來喜歡 覺得沒問題就OK~)

多人路並非最好的路,單人林徑也非人生終點  異於他人 ≠ 錯誤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