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請問手沖咖啡問題..

我自己烘豆煮義式已經10多年了,近期因為朋友去日本幫買了月兔印手壺
才把放N年的濾杯再拿出來用。

我覺得手沖的味道比較清爽(應該是濾紙吸掉油脂及一些味道),層次豐富些
義式(再加熱水,我不想喝太多牛奶也常這樣喝)的味道較濃烈,油脂豐富
以上是只同一種豆子一樣的烘焙度。

我覺得淺焙的用手沖比較好喝(一爆過後就準備下豆),雖然有點酸但層次豐富
淺焙用義式煮法酸味會淡很多

若一爆剛開始二爆的較重烘焙,手沖味道就顯得較焦濃層次單一,義式加熱水
反而比手沖沒有焦苦味更好入口。

我覺得中淺焙的耶加雪夫是我喝過的咖啡豆中,手沖最好喝的
帶果酸且層次香味豐富,重點是BODY夠厚,若中淺焙豆沒BODY
喝起來就覺得即使香氣夠但質感還是欠佳。


evo280183 wrote:
先不論味道



B...(恕刪)


我一直有一個疑惑
「BODY」喝起來是什麼感覺啊?

chiwee wrote:
我一直有一個疑惑「B...(恕刪)


BODY較薄的咖啡喝起來就是口感稀薄較水(即使沖煮的夠濃)
我都自己烘豆(生店便宜很多都買好一點的),但有次生豆沒了
農曆過年期間也買不到,就直接找有開的咖啡店買半磅$250的曼巴
但回家一煮就覺得口感稀的不得了,放再多豆子沖煮也是一樣

經過此次強烈對比,就更深刻體會到BODY厚薄的差別了


steffen wrote:
BODY較薄的咖啡喝...(恕刪)

可這還沒沖煮或還沒烘焙...BODY厚薄怎麼分辨呢....
延伸, wrote:
哈哈..大大您一直叫...(恕刪)


一、本來就要自己去實作、體會,
別人的說法也只是文字、語言,
你的理解跟說、寫人的原意一定有不小的出入

二、如果你是木嘴,那又何必在這爭?
不一樣的全喝成一樣的感覺
那也是一種幸福
你又何必計較?
dgg wrote:
一、本來就要自己去實...(恕刪)

阿...大大你好...小弟應該完全沒有在這爭吧....我是在這學習..或說市場調查也行...又或說我自己實習然後驗證看看....完全沒有計較任何..哈哈
"...淺焙用義式煮法酸味會淡很多"

請教前輩
義式煮法不是會把豆子特性放大嗎??
在一家店裡喝過肯亞AA的espresso
我只喝一半杯約15CC就停了
但我也只喝過那一次的淺焙豆espresso
可能經驗不足



steffen wrote:
我自己烘豆煮義式已經...(恕刪)

mbantust35 wrote:
義式煮法不是會把豆子特性放大嗎??


是這樣沒錯,不過同一種豆子用義式跟手沖,我自己喝起來確實覺得酸味
義式比手沖淡些,也許是義式把其他味道凸顯了,相對酸味就沒那麼明顯了

不過如樓上網友說的,味覺是很主觀及個人化的,有時間自己嘗試看看不同煮法
覺得好喝喜歡就好了,他人的意見及經驗只是參考而已。

steffen wrote:
是這樣沒錯,不過同一...(恕刪)

嗯..我對義式比較熟點..同一種豆子用義式煮..壓力流速不同..味道也可以差很多...流慢點比較不酸好像..

味道的辨別其實需要有人帶領過,在同一壺咖啡分享味道的同時各自談其風味感受,從其他人的描述中找尋在口腔、鼻腔及喉嚨內探索辨別味道的部位,以及咖啡風味的類型。

對於想學習咖啡品嘗的初學者,建議有幾種方式:
1.找可以一起沖咖啡品嚐咖啡的玩伴。
2.找個可以跟客人試同一杯咖啡味道,並告知同一杯咖啡風味辨識的店,目前這樣的店越來越多。
3.參與活動,比如旅沐豆行的手沖盃(手沖咖啡比賽)會把選手泡的咖啡分給大家一起嚐,比如澄萱咖啡館有過三角杯測活動,比如UNI Cafe每月一次的咖啡同好會,一群人一起品嚐咖啡交流風味意見。
4.上課,比如專業機構的杯測課程或精品咖啡課程,社區大學的咖啡課程。

以上供初學者參考之。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