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沖入門 1.器材篇 --------------------------------------------------------------------------------------------------------------概要1.1 隨意手沖 所需器材 購買建議 濾杯 濾紙 倒水壺測試方法 2. 穩定手沖所需器材 磨豆機 必備原因、常見產品、功能分類、購買建議 咖啡秤 必備原因、常見產品、功能分類、購買建議 溫控壺 必備原因、常見產品、功能分類、購買建議 3. 重點回顧4. 下期預告--------------------------------------------------------------------------------------------------------------1-1 隨意手沖 所需器材- 想要手沖,你只需要咖啡粉、濾杯、濾紙、倒水壺濾杯按照形狀 主要分為三種 錐形濾杯 倒圓錐 梯形濾杯 倒橢圓錐 平底濾杯 較接近圓柱體 底部頂部直徑差異較小 基於以下原因 請優先考慮已經普及的款式 方便參考別人的參數 溝通也較容易 已有諸多前輩用鈔票證明設計可行、合理 不要跟自己的錢過不去 購買建議 濾杯- Hario V60 01(錐形)Hario Switch 200(錐形 有閥門)蛋糕濾杯155(平底)喜歡喝大杯/需要一次沖兩杯/用的粉超過20克 =>買02錐型或185蛋糕濾杯現階段不管是塑膠/玻璃/陶瓷/金屬 只要你看了順眼就好各種材質的保溫性 肋骨差異現階段可以忽略不計購買建議 濾紙- 濾杯多大 濾紙就買多大濾杯什麼形狀 濾紙就買什麼形狀你家附近咖啡器材販賣店有什麼牌子就買什麼錐型濾紙 CAFEC三洋 / Hario / Kono / 星芒蛋糕濾紙 Kalita以上都是常見品牌 容易取得倒水壺測試方法- 五分鐘測試 現有的倒水壺是否能拿來手沖兩個要點 容量、流速*請在水槽旁邊進行 準備抹布1.找一個你喝咖啡用的馬克杯(通常容量大約在250 - 300mL)2.馬克杯裝滿水 倒入你想測試的倒水壺3.重複步驟2 直到水壺八分滿 理想容量:倒水壺能裝入2-3杯馬克杯的水量容量太小 壺身會太傾斜 低水位水柱會太小容量太大 滿水沖你的手會斷掉 出水量也不好控制如果容量合適 接著測試壺的流速4.手機設定好1分鐘倒數計時5.用最慢的速度把水倒回進馬克杯 同時開始計時6.時間到如果可以把馬克杯接近倒滿 表示這支壺可控制流速在4-6g/s恭喜你 這支壺可以拿來手沖*tips.直接將煮滾的熱水倒入壺內水溫大概會落在90 - 94度之間這是大家常用的萃取溫度 放心直接沖吧咖啡粉、濾紙、濾杯、倒水壺,這就是全部你所需要的工具了,如果你想要穩定沖出自己喜歡的咖啡、不好喝時知道怎麼調整那接下來提到的三種器材就必不可少--------------------------------------------------------------------------------------------------------------1-2. 穩定手沖-所需器材(含跨品牌比較表) 所需器材- 磨豆機 咖啡秤 = 秤+計時器 溫控壺 = 溫度計+加熱裝置+手沖壺 以下內容建議搭配 手沖器材比較表下圖提及的器材已悉數收錄 磨豆機 咖啡秤 溫控壺 比較表使用說明- 『XXX比較表』的下拉選單可自選橫向比較五款產品的各方面功能 基本功能最重要 會大幅影響使用體驗 額外功能請當作加價購 好看也很重要 這些器材會長時間出現在你的生活空間 如果單從功能無法決定 就選好看的 至少你看到會想使用它 『總表』部分欄位為"?" 徵求擁有數據/器材的好心版友回文補充 藉此造福更多入門者 如數據部分有誤植的情形 也請不吝指教 --------------------------------------------------------------------------------------------------------------1-2.1 磨豆機 必備原因- 第一個要提到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磨豆機,當然你可以在買咖啡豆的店家請老闆幫你磨好豆,但研磨成咖啡粉表面積會大幅增加,造成快速散逸香氣、氧化變得不新鮮,所以如果你想要喝到咖啡豆最好的狀態就需要一台磨豆機。磨豆機也是手沖器材中唯一會對風味有直接影響、價格區間最大、伴隨喜好變化最有可能替換的產品,接下來提到的產品都很普及換機時也容易轉賣常見產品($20,000以下)- 必須具備的基本功能‧ 研磨均勻 (應該說是粒徑分佈 產品官網或者開箱影片會有相關資訊)應該具備的基本功能‧ 清理難易度 (拆裝需不需要工具)‧ 歸零難易度 (跟上一點相關 要清 就要拆 要拆 就要裝)‧ 殘粉控制 (手沖磨豆機通道設計相對簡單 用拍拍大法殘粉也不會太嚴重)‧ 外觀可以具備的額外功能‧ 磁吸粉杯‧ 研磨完成自動停止‧ 轉速調整不用具備的額外功能‧ 兼容義式‧ 支援義式手把‧ 定時或定量研磨(你家有十個人每天同時喝咖啡才需要考慮)購買建議- 預算在萬元以下建議選擇手磨,在少了電機的成本下,同價位的手磨研磨成品通常會比電磨來得好,(有攜帶外出需求亦可考慮Femobook A3/A5/A4Z)低殘粉、容易清潔的磨豆機能讓你更有意願時時關愛他,殘粉會影響風味,加上台灣天氣濕熱,殘粉長時間不清會有赭麴毒素、赭麴毒素滋生風險。部分機種雖標榜兼容義式,但在漫長的升級(敗金)道路上,最後大部分使用者還是會選擇義式跟手沖各一(很多)台磨豆機,一是義式跟手沖刀盤幾何設計本就不同,二是因為來回調整兩種研磨度、清潔、殘粉的使用體驗都不會太愉快,除非你已有現成義式萃取器材,否則義式相關功能現在不需要考慮。個人推薦- 手磨Mavo 幻刺Pro 低調好產品1zpresso K系列、X系列、ZP6、Q系列電磨Femobook A68 桌面服役中 低殘粉 好拆好清好歸零 風味我也喜歡Fellow Ode Gen2 萬元初頭平刀沒有對手 64刀盤選擇多小飛馬 601N 它能做到一台磨豆機該做的事 價格實在--------------------------------------------------------------------------------------------------------------1-2.2 咖啡秤 = 秤+計時器 必備原因- 各品牌所提供的豆勺大小各異,縱使使用相同豆勺撈豆,也會因為豆種、焙度及豆子本身大小就不一致,導致每一勺重量不同,使用咖啡秤可以讓你穩定控制沖煮變因。常見產品- 必須具備的基本功能‧ 精準秤重(精度到0.1g)‧ 計時應該具備的基本功能‧ 能否邊充邊使用‧ 反應速度 (蝦皮秤沒保障、Hario舊版VST-2000就是慢 請避開)‧ 電池容量 (關乎充電頻率)‧ 供電方式 (電池、充電孔規格為Type C佳)‧ 外觀可以具備的額外功能‧ 附校正法瑪‧ 流速檢測‧ 粉水比計算‧ 可顯示下壺液重(Matrix M1 Pro獨有)不用具備的額外功能‧ 自動歸零‧ 自動計時‧ 藍芽連線 沖煮指引購買建議- 合格的咖啡秤精度必須達到0.1g且能夠計時,只到個位數的精度測量結果可能導致0.9g的誤差,邊充邊用能避免突發狀況破壞你早起的第一杯咖啡,秤要記得定時充電保持良好循環,短期內不義式萃取就不用特別在意秤的大小。個人推薦- 聖岡 PT-V60 價格便宜 品牌在台灣能提供一年保固Hero 靈智咖啡電子秤 有流量顯示功能的最便宜秤 反應靈敏Difluid Microblance Ti 可搭配自家濃度儀 有進階需求可考慮--------------------------------------------------------------------------------------------------------------1-2.3 溫控壺 = 溫度計+加熱裝置+手沖壺 ***預算有限可考慮數顯溫度計+手沖壺必備原因- 穩定的沖煮水溫、壺嘴設計本身就是方便上手的注水大小而且除了煮咖啡1.它會是你深夜充滿儀式感煮泡麵的好夥伴(Fellow可能要倒30秒)2.如果你是新手爸媽 它能陪你度過泡奶地獄常見產品- 必須具備的基本功能‧ 煮滾水‧ 能設定保溫溫度應該具備的基本功能‧ 適當容量(濾杯買01 600mL以下、濾杯買02 600mL以上)‧ 能穩定注水(手感很主觀 能到實體店面摸過最好)可以具備的額外功能‧ 計時(跟秤重複)‧ 擋水片(避免水流暴衝 降低初期學習曲線)‧ 乾燒偵測‧ 可設定定時開機排程不用具備的額外功能‧ 玩遊戲(Fellow獨有)購買建議- 常常沖多杯、已選用02濾杯,建議直接買容量600mL以上,不然每沖一杯就要重新等加熱剛入門不要選大壺嘴的款式,較不好控制(泰摩 魚Smart鶴嘴就不適合)個人推薦- Cocinare B9 日亞美亞淘寶皆可比價 有機會買到$2,000以下 注水品質佳Brewista Artisan 1000 溫控壺的老大哥了 注水的自由度較Fellow高Fellow Stagg EKG 除最大流速較小 沒有其他明顯缺點 太貴?那是你的缺點--------------------------------------------------------------------------------------------------------------1-3. 重點回顧 隨意手沖 你只需要 濾杯 濾紙 倒水壺穩定手沖 磨豆機 咖啡秤 溫控壺 以上三樣必不可少手沖器材比較表磨豆機需要 好拆 / 好清潔 / 低殘粉推薦 手磨Mavo 幻刺Pro / 小飛馬601N / Fellow Ode Gen2 / Femobook A68咖啡秤需要 秤重精度0.1 / 計時 / 邊充邊使用推薦 聖岡 PT-V60 / Hero 靈智電子秤 / Difluid Microbalance Ti溫控壺需要 對應濾杯大小挑選容量 / 剛入門建議細嘴 /推薦 Cocinare Flow / Brewista Artisan / Fellow Stagg EKG下一篇 手沖入門 (2)觀念篇-上 我們將會一起探討萃取究竟是怎麼發生的?手沖跟其他常見的萃取方式哪裡不一樣?這些不同又如何進一步改變手沖成品的特色?
其實Fellow 手沖壺最大優點在於PID精準到定溫 跟穩定水流(焊上限流網太穩定 反而大水流稍微受限)保固的話 十億可能會略優於Bonavita雖然在商業上十億近年有一點.............. 嗯不過這個和消費者比較無關幾年前就耳聞過別店在哀Bonavita的保固現在有沒有改善就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