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hyoung wrote:
有在淘寶看到有人這樣弄...(恕刪)
這是瓦斯熱風槍嗎? 溫度到幾度? 吹金屬濾杯時, 裡面要不要放咖啡粉呢? 吹沖煮頭時, 確定相鄰塑料不會此變形?
(淘寶留言是"鋼杯加熱終極解決方案......")
感覺不太好...
補2:不管是熱風槍或噴燈, 溫度都很高, 不太建議用在預熱上...
一般預熱的熱源, 大多是接近一百度, 比較安全些, 超過的話可能就要考量是否其他地方會受影響...
補:
與Y2相較, Y3使用了金屬沖煮頭, 較不會有萃取時受力崩壞的狀況(此處會受到下壓力及腳架力量, 角度一歪就容易壓崩). 不過也因為改為金屬, 所以預熱更加困難了.
目前習慣的預熱/沖煮流程為:使用40mm加壓濾杯封口(濾杯內也裝滿熱水), 倒煮沸熱水進水杯, 手泵輕蓋, 磨豆, 51mm濾杯佈粉, 更換煮沸熱水, 手泵鎖緊, 卸下40mm濾杯, 換上51mm, 開壓... : )
可由金屬沖煮頭約略感覺目前Y3溫度. 再由出杯狀況決定是否要增加預熱換水次數.
當然也可用其他方法, 例如水煮或蒸氣嘗試看看. 就如先前所提, 使用溫度越高, 加溫部位得體的話, 當然可縮短預熱時間, 但得小心是否對塑料部位會有所影響.
選擇塑料Y3, 要的就是想用其導熱性差的特性來減少預熱的步驟, 提高其可攜性, 若用些麻煩的預熱方法來處理, 似乎又降低了這一方面的優勢.
tim91021 wrote:
跟其他的51mm濾杯通用嗎...(恕刪)
同網路上1819a常見的半縮濾杯(杯壁有刻"-2"), 只是它的上緣略大, 有點卡沖煮頭螺紋, 雖仍可用, 但稍微磨一下旋入沖煮頭時會比較順.
補:
原廠51mm濾杯上的那個分水網是必須的, 不然粉餅表面會被破壞.
Y3可用的濾杯中, 金剛版跟另兩種相較之下,金屬部分較多, 應會更難預熱吧?!
目前找到兩種版本
(可能是)舊的:
(可能是)新的:
在新版中還有介紹,在上蓋可放上一ORing以增加密合度.防止漏水

補:
在不影響咖啡粉的狀況下(填完粉後浸熱水,
另一個想法:
填完粉後浸熱水(無滲水進濾杯,影響咖啡粉狀況下),
只是比較非正規/只能用在金剛濾杯上 就是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