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新手請教,應先敗咖啡機還是磨豆機?


懷雨 wrote:
flair +溫控壺


flair應該不需要溫控壺,滾水直接下預熱過的汽缸,最高不會超過95度,時間流程固定好,將溫度當成常數,用粗細和流速去控制萃取就好。

拉霸機的話,樓主在香港,而且喝的應該偏深,公司在香港的cafelat robot煮深焙豆不用預熱汽缸(粉杯),水燒開直接下就可,流程更簡單。

簡單的拉霸機通常不貴,預算可以移給更高級的磨豆機,但樓主奶泡蒸汽管有改過,應該有喝牛奶飲,雖然奶泡機器另外打算也可以,不過覺得樓主想像的是比較「像機器」的東西,拉霸機就不強推了。
chan.chenhao wrote:
使用加熱塊就不會有鍋...(恕刪)
這機有溫度選擇:高、中、低。。我調至「高」,反覆出水測試都只是88度左右,應該就是大大所說達不到溫度了

至於手磨呢,家中都有個露營用的便攜手磨,但磨7g用在nanopresso也有點痛苦所以家中都用電磨罷了。。
we543543 wrote:



flair應該...(恕刪)


不是啊,拉霸機也很帥氣的說,不過flair這種沒蒸氣棒的就沒有想過。。反而La Pavoni也有點興趣,但聽說要有一定的技術
lkc_john wrote:
反覆出水測試都只是88度左右,應該就是大大所說達不到溫度了...(恕刪)

這應是沒上咖啡粉前量的吧? 流速快溫度低, 上粉餅後流速會變慢, 所以實際沖煮溫度會比88度高...

網友實際量測1817溫度值, 同是單一加熱塊機種, 其量測資料應也可當作參考.

不過重點可能還是得劃在"25%的咖啡會酸,75%咖啡OK", 找出原因. 會比直接換咖啡機或磨豆機更有幫助. : )
chan.chenhao wrote:

這應是沒上咖啡粉前...(恕刪)


感謝大大耐心指導,萃取這回事真的比想像中複習。。
今天試了了8g萃取了兩份約34g左右,再按制直至萃取出約50g,有輕微酸味,但變得很淡。
數小時後心有不甘再來一杯,萃取率和前天完全一樣:18g出34g約40秒。前天杯很好喝,但今天的卻有微酸。。很糾結
lkc_john wrote:
...(恕刪)
萃取率和前天完全一樣:18g出34g約40秒。前天杯很好喝,但今天的卻有微酸。。很糾結

萃取率是指從豆子中萃取了多少%的物質出來; 18g粉出34g咖啡液會被稱為粉水比. : )

兩杯的Crema顏色相近嗎?

看了一下香港的氣溫, 前天跟今天溫度都在20~24度, 所以應可排除水箱進水溫度差異.
那接下來就看萃取前的熱機了. 有固定的熱機步驟的話, 會將加熱塊及沖煮頭拉到一定的溫度.(此溫度仍會受進水/室溫影響)
每台機子的熱機步驟可能不同. EC680或可依照原廠手冊中的說明進行熱機.

說明中濾杯可改用閒置的單份/POD濾杯.
並於燈號閃爍結束後立即進行沖煮.(燈號閃爍結束=>加熱塊到達目標溫度A, 下降到加熱溫度B後會再重新閃爍加熱...)
一次的熱機循環溫度仍不夠的話, 也可再加作一次循環...

有確實熱機, 應會減少咖啡萃取的變異, 如果仍覺得不足, 就是該換機的時候了.

另一個可解決偏酸的問題的方法就是磨細, 直接將萃取時間延長至50甚至60sec. 18g/50~60sec->36g. 磨細+高溫, 若沒阻塞通道的話, 應會再拉高萃取率. 這樣的做法偏離了所謂Espresso的(時間)定義. 不過在較弱小的家用機上, 應也無可厚非.
因家用機能力的限制, 可能必須進行一些非常規改變, 以獲得自己想要的風味; 但, 仍會建議常常去風評較好的店家, 喝看看大家認定好喝的咖啡. 免得味道的定義跑掉了. : P

===以下請歸類為胡言亂語===
EC680應不方便進行預浸的動作. 研究了一下, 或許可將單杯設為預浸, 雙杯為正式萃取.
eg:設定單杯出水量36g, 雙杯出水量54g
熱機完成後,上粉(18g),按單杯進行預浸(兩倍或更少水量,Headspace若足夠壓力應有機會上升不多...)(此處不清楚單杯萃取後機械是否會進行某些復歸洩水動作而造成預浸失敗),預浸足夠後使用雙杯進行正式萃取...

補:或許680加熱塊在機械旁, 而非沖煮頭上方的設計, 也影響了沖煮頭溫度的穩定??
chan.chenhao wrote:

萃取率是指從豆子中...(恕刪)


再次感謝大大詳細說明
基本我的流程都是一樣,沖一次單份熱水作預熱後抹一下水就上手柄立刻按制萃取。。
而磨粉方面,現在用WPM ZD15,4度已是最細,WDT然後平敲三下,再用布粉器轉轉轉平,與濾杯面深度3mm會出現通度,4mm的話剛好但已不能再去壓粉了,否則又出不到。再細粉3度的話就算只輕輕壓平也會變成十秒一滴
可能如大大所說,弱小的家用機不能用常規。。 現在先升級咖啡機的念頭又大了點
lkc_john wrote:
再細粉3度的話就算只輕輕壓平也會變成十秒一滴XD...(恕刪)

所以ZD15沒有刻度間(eg:3.5)的調整, 那...除了咖啡機, 磨豆機也要同時考慮囉... XD

在沒更換咖啡機/磨豆機前, 個人會建議磨細(使用刻度3或以下), 減少粉量(抵銷因磨細而增加的阻力)/維持粉水比萃取, 看看味道能否穩定, 喜不喜歡.
(eg:15g粉/30~50sec->30g 咖啡).

希望您能順利找到喜歡的味道. : )

PS:預浸對磨細後的萃取很有幫助, 或許您也可試試.
chan.chenhao wrote:

所以ZD15沒有刻...(恕刪)


同時敗咖啡機和磨豆機恐怕之後沒錢買豆了

早前試了3度,16g/17g/18g,輕壓甚至不壓也是會塞,或許如大大說再試試15g如何。。

至於預浸,這部EC685是有長約8秒的預浸程序的啊~
lkc_john wrote:
再試試15g如何...(恕刪)

15g只是打個比方
"ZD15刻度3的粗細狀態, N克粉形成的粉餅阻力, 可在EC685以30秒產生2N克的咖啡."
您要找的數據應是上述的N, 然後再微加粉克數/粉水比,以進行時間/味道的微調.
(換成刻度2 or 1同.)
EC685應也是51mm濾杯吧?(先前被1F的Silvia字眼遮蔽了 : p)
若濾杯底部開孔條件一樣(類似), 則51mm/18g的粉餅厚度(阻力?)應約等同於在58mm濾杯上填入了23g粉的情況.

個人目前在1819A/51mm濾杯上使用13g粉進行萃取, 手動機/51mm則是12~12.5g(+45~60sec長時間預浸)

先前魚大有轉貼過 相同研磨刻度,有無預浸對萃取時間影響 的影片, 可能得找找...

補:在這, 內有FB影片連結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