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543543 wrote:商業上會不會成功和...(恕刪) 星巴克的資本應該遠大於路易沙 ..但是星巴克的金主也不會傻傻的把錢燒在長期不賺錢的地點所以兩者的差異在於星巴克找到整合的方式就好像為何不買跑步機在家裡跑 偏偏要花錢去健身房用跑步機 (單指跑步機)因為環境氛圍塑造的很成功
小弟前年正好有面試過這一間其實要看每個區域領導的政策跟分店店家的素質我面試台中市第二家,算是很早的店了店長就跟我聊到台中已經不給加盟,甚至連增加直營都很嚴謹除了台中的市場考量外,一部份就是因為怕加盟數量一多,品質下降後來我有實習五個小時,可惜因為私人因素無法繼續下去那五個小時其實能感受到我去的那一家,員工的訓練,咖啡的品質要求都蠻高的做咖啡出杯過程該有的步驟都不會少,每份上把手前都會測量粉重光這一點很多自營咖啡小店都不會做到了...(我也有在其他咖啡店工作過,去喝咖啡也愛偷看別人吧檯的動作)從早上九點到下午一兩點,我做點餐幾乎沒停過客人多,其他員工跟客人互動也很好個人對這一家的印象,整體來說不錯,就是新 LOGO 招牌太醜了...
台灣所有快速展店的行業其實都有一樣的問題...會消費的客群其實就是這些...店越多就越會分食各店業績...再來是素質的問題...同樣點杯日曬耶加(因為特價)...兩間店泡的手法完全不一樣...一家還可以喝一家超難喝...如此品質真是令人難以苟同...--補充一下...上面的大大說他實習的店出粉還會稱重...就我看的某家店...沒有押= =+這就是素質的差異囉...
darkmanjang wrote:補充一下...上面的大大說他實習的店出粉還會稱重...就我看的某家店...沒有押= =+這就是素質的差異囉... 這就是分店差異吧我去的那間是直營的,而且跟店長聊的感覺,他是有原則並且在乎咖啡品質的我實習的那幾個小時,除了我之外,工作區內還有三個人並且都會有接觸到咖啡機的狀況所以他們有很多規範,要達到出杯品質穩定
喝過一次就被列為拒絕來往戶! 拿鐵有焦油及油耗味,感覺豆子已經不新鮮了!他成功的地方不是咖啡而是餐點副食,一般人對咖啡不是那麼有品鑑力!但填飽肚子確很重要!還有空間夠大要有無線上網...等!反而咖啡好不好喝是其次!
可能搶攻客群不是常常出現在咖啡版各位咖啡達人吧我朋友的公司有時候開會,加班 老闆或是上司都會請喝咖啡, 每次叫就是30~60杯不等以前叫小七~被下屬嫌小氣, 叫星巴克又叫不下去所以Cama and 路易莎是中低價位的最好選折~有時候發現他的價位就是定位成“日常飲品”的價錢, 就像手搖店一樣 (你想他們的茶葉能有多好)?但可以天天喝, 經濟負擔不高, 這種才能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