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手沖新手問題請益


kh9340519 wrote:
大家集思廣益的想一下
會不會
豆子烘焙好的時間
不是標示所述
而是更早之前的時刻呢?


可能性不是沒有,不過這樣就不是討論咖啡,而是在討論商人誠實與否。

新鮮狀態而不怎麼膨的咖啡豆的確存在,視豆子條件而定,主要和烘焙深淺有關。

為了讓它膨,將粉磨細一點可以理解,不解的是為什麼降水溫?降水溫和實驗目的背道而馳。

個人手法,原粗細或稍細少許,直接拉高水溫。豆子水準夠的話,淺焙豆挺耐高溫的。

we543543 wrote:
可能性不是沒有,不過...(恕刪)

主要是想說磨細會增加苦味,為了試試是否磨細能夠提高排氣的情況下,又不要萃取出太多苦味所以才降低沖煮溫度。
雖然這樣一次操作的變因變多比較不佳,但是我半磅豆子快沖完了,是之前回南部買的要再回去買同參數的豆豆有難度…

kh9340519 wrote:
磨細會增加苦味,為了試試是否磨細能夠提高排氣的情況下,又不要萃取出太多苦味所以才降低沖煮溫度。


往前兩步,再退後三步,這樣等於作白工,還增加阻塞的風險。

豆子是耗材,當是買經驗囉。

kh9340519 wrote:
各位先進大家好,最...(恕刪)


這種濾杯加大水注咖啡不怎麼好喝,淺焙豆可將溫度拉到94度也沒關係,重點是注水先用小水注來萃取,口感會比較好。

用V60建議 磨小飛馬 4或4.5 kono 磨 5或~6

耶加那支 抓 90~92度 薩爾瓦多那支抓87~90度 微調看看

kono流速比較慢磨粗一點 V60要磨細一點 不然只剩香氣沒body

粉水比 建議可以拉開一點 到1:15~ 1:16 會比較喝得出 咖啡的層次 不然太重 會很緊湊些

建議要篩粉 不然沖太久會變泥 會有苦澀味
添購一組磨豆機,個人建議tiamo 700s,便宜又好用
kh9340519 wrote:
雖然這樣一次操作的變因變多比較不佳,但是我半磅豆子快沖完了,是之前回南部買的要再回去買同參數的豆豆有難度...(恕刪)


現在提倡飲食的概念是 "從產地到餐桌", 應用到單品/精品咖啡, 就是從產地>取豆法>烘焙法>萃取法, 每個步驟都要盡可能把最佳狀態穩定重現.

大部分消費者能控制的, 頂多就是最後階段 "萃取法" 的穩定度, 所以前面的階段要穩定, 選對供應鏈就很重要.

我建議你在做實驗前, 先在居住地附近(或是網路上), 固定找一家進貨. 先把前段的因素固定下來, 萃取的實驗才有意義, 不然等你實驗完, 豆子也沒了, 又很難再取得, 那就算你試出最適合自己口味的參數, 也無法再重現了.

話說回來, 耶加是產量大的產區, 且銷售通路很廣, 市場上很普遍, 建議你也可以去找住家附近的供豆商, 只要找同產區/同處理法/同烘焙度, 豆子狀況應該差不多, 那麼你先前試出來的參數,就可以直接套用,味道應該也不會差太多.
we543543 wrote:



可能性不是沒有...(恕刪)



第一次在這發言⋯
如有冒犯請見諒


我好奇
為什麼說為了增加膨脹要「磨細」?
我聽到的是相反耶
我也是用V60
不過用的豆子是比較少見的蒲隆地
也是為了悶蒸而困擾著的新手⋯

Bear no more wrote:
現在提倡飲食的概念...(恕刪)

evobrianchen wrote:
用V60建議 磨小飛...(恕刪)

we543543 wrote:
往前兩步,再退後三...(恕刪)


各位大大好:
謝謝各位給予這麼多建議,受益良多!
就目前而言我覺得我應該要先找個住家附近的供豆店,有固定的來源才行,那我想請教一下,台灣有沒有什麼網站或資源有提供各豆種的平均價位,一來可以知道哪些豆子是比較高級的,再者也可以知道店家的販賣價格是否合理?
有點現實的問題,但還是希望各位大大不吝賜教
Issa-Li wrote:
為什麼說為了增加膨脹要「磨細」?


磨細一點增加豆子總體的表面積,豆子吸水排氣相對有效率。

不論哪種沖泡手法,追究起來都不能背離科學。搞清楚自己每個動作的意義,手沖沒那麼神祕。

手沖為主的朋友建議可以玩一下法國壓,這是最接近杯測的日常沖泡方式。只是偶爾拿出來用一下的話,不用買貴的,五金賣場幾十塊錢的泡茶器就勘用了。咖啡中有明顯細粉不是人人可以接受,但一支咖啡該有甚麼,這是極佳的參考,避免手沖不熟手時,沖出奇怪的東西。

蒲隆地沖過幾支,印象中不會難搞。記憶中好像有一支手沖還好,拿來拉espresso驚豔。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