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ono79925 wrote:建議可以把所有參數...(恕刪) 非常謝謝兄的關心,今天手磨的蠻細的,結果水下不去,漏紙被堵了,三分鐘都流不完,就拿下,可是仍酸,不過好多了,玻璃王的手磨真的難搞,太大又不均,太小又堵,我看不把磨豆的問題解決,是沒完沒了的,真謝謝兄提筆
trekvrx200tw wrote:非常謝謝兄的關心,...(恕刪) 在下自己有Hario手磨日前要寄給朋友玩測試發現實在不穩定花了一千多又購買了一支GSI JavaMill結果還是很差...最後直接訂一台電磨 寄過去"借"她玩誠心建議 直接換電磨吧手磨要好貨 起碼七八千起跳了入門手磨大概就國產那幾台再上去就是KNC 六七千左右中高階上去就是小富士 KNG Sette270 這些 萬元電磨堵住大多都是細粉問題
我的建議有點跟 chrono79925 大大 顛倒方向(不太好意思,只是個人猜想),因為是我自己經驗的關係,我分別說明版主參考看看首先沒有甜味的原因 ==> 一種是甜味沒有萃取出來,這個是跟chrono79925大大講的沒錯,但您用揶珈應該是淺烘培 然後容易塞住濾紙下水慢,我猜想應該沒有萃取不足的問題,所以可能是另一種原因,也就是萃取過度,萃了太多雜味出來包括苦味、澀味等等很雜的味道以至於將甜味蓋掉了(不是沒有甜,而是其他雜味太搶了)假設上面的真因成立,那麼反而要用顛倒的方式,加粗顆粒減少細粉(甚至篩細粉),縮短沖泡時間,沖水的手沖壺出水頭離粉末近一點(4公分)減少粉末擾動,悶蒸時間拉長40~50秒(萃取前均勻先吸水使均勻萃取),甚至使用金屬的濾網 (濾紙泡淺培下水比較慢,容易堵塞,因為粉末吸水膨脹的關係),水溫不要太高約88~92度吧。是否萃取不足還是萃取過度判別方法:1. 沖泡水量是否多於250CC (越多越容易過度,當然 這室以一人份12~16g的豆子量來估,適當的水量約200~220cc左右)2. 沖泡時間是否多於3分鐘半 (我自己約兩分鐘半) 越久 縱使水量少 也容易萃取過度,如果超過四分鐘 就真的太久了3. 顆粒是否太細 (月細越容易過度萃取)我是很粗顆粒的那種,甚至磨完有少數片狀,因為粗 細粉少很多(小飛鷹小飛馬推薦手沖4~5號刻度,我認為仍太細,我用的是手搖)4. 是否明顯有澀味、苦味、雜味,雜味就是很複雜的味道,用顏色來比喻的話,乾淨的果酸與甜猶如單一兩種顏色混合,類似紅色與綠色混合後變成橘色或黃色,喝橘色 與喝黃色時 感覺得到 紅與綠,雜味 就是調色盤上參雜的顏色太多了,變成髒髒的顏色,若有這個狀況 應該都是過萃了(包括細粉多)如果上述四項有中三項以上,那應該就確診了,加粗顆粒、縮短萃取時間等等朝這個方向去走,我們每個人的經驗不同,我講的不一定適用,但您可參考看看,這也就是外面手沖單品通常比拿鐵還貴(拿鐵還要加奶),賣的一部分是經驗、技術的價值。另外,我覺得手沖是一個捨得,不要貪心,我們若不捨200CC停水,不捨顆粒太粗沒萃取乾淨,不捨還有咖啡酯滲出覺得還可以再沖,想要完全榨乾這些豆子粉的價值(以至於過度萃取) 就得不到原本咖啡真正的味道,縱使你的豆子跟別人一樣;然而若喝過幾次不像一般咖啡味道,反而像有微甜的花茶、像果汁、像普洱茶 又如高山茶喝下去有層次變化,那麼 通常也就回不去了。trekvrx200tw wrote:請問小弟有出去喝了...(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