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提問] syphon與磨豆機的選擇 ~

個人也用過 Hario SA-7/MCA 系列,也觀摩過很多坊間用這抽底水的虹吸高手,現在還在使用的 Hario DCA-3 也是此系列延伸,扣除製造工藝的問題,最常詬病的是上壺橡膠圈龜裂;

使用中則是因為下壺開口較大,在注水的時候得要考慮在插上壺之前的水分蒸發;至於煮的過程有無足夠空間攪拌、水流循環,個人是覺得還沒有研磨、粉水比跟控火的影響大

Kono流的不移火虹吸煮法,或是上壺加冷水的煮法,跟用甚麼壺差異不大

直接換熱源就差很多了…

RR wrote:
插花問一下,之前在謠...(恕刪)
信心不是來自永遠是正確的, 而是來自不怕犯錯。
Syphon壺也有直火式平底的,至於球狀好不好,這個也是持保留意見;
今年六月KitchenAid出的KitchenAid® Siphon Coffee Brewer
上壺幾乎是全球狀的,在國外測試過煮出來的味道…
水流這樣的猛烈上升,實在是比不上用TCA-2D的風味

1953li wrote:
我的看法球狀的容器裡...(恕刪)
信心不是來自永遠是正確的, 而是來自不怕犯錯。
個人煮Syphon的過程,移火是很重要的,出門參訪跟修正練習一段時間之後才做的改變;

不用鹵素燈,是因為空間跟電源限制,也不能移火;
不用瓦斯爐,是因為火力太強、焰炬範圍太小,溫昇速度太快;
不用噴射酒精燈(Hario舊款NCA,或是實驗室噴射酒精燈),理由同瓦斯爐;

用酒精燈之後,也測試過很多種酒精,最後才決定自己慣用的蕊心長度跟酒精;
可以說是自娛娛人,或是修正成自己習慣且喜歡的流程,
建議只能算是經驗的分享,並無意挑戰什麼比賽或是書面教材

allzero wrote:
大大傢私好齊全一般聽...(恕刪)
信心不是來自永遠是正確的, 而是來自不怕犯錯。

leguan wrote:
個人也是以Syphon...(恕刪)


怪.....

有Cona B 沒有特別把它的玻璃濾心列出來?

是說1930s到1950s,美國還一堆人用Siphon coffee brewer的時候Cory的Siphon很紅啊....

不過整組沒耗材的,果然還是讓公司很難營運下去啊.....
平常大多是煮淺焙的豆子,不會煮太久,
用Hario的紙濾器(金屬)跟Kono的紙濾器(塑膠),水上升到上壺就會吸走不等的熱量,更不用說玻璃棒了,
多次測試結果還是比較喜歡Kono陶瓷濾器的口感,但是每天不只兩杯,清理濾布就成了麻煩事⋯

leguan wrote:
平常大多是煮淺焙的...(恕刪)


淺焙的豆子不是最怕味道被濾布或是濾紙給吸走嗎?

畢竟本來油脂就少。

至於濾器吸熱,感覺更不是問題啊。

只要下壺的水煮夠久,等水到上壺,測量一下水溫。

不行的話,等一下氣泡加熱,就不會有溫度過低的問題啦。

畢竟,Siphon是有加熱源的咖啡烹煮工具,更多時候,煮Siphon的人都比較擔心溫度過高會過粹吧?

不然怎麼一堆人那麼重視不要有太多氣泡呢?
平常慣用的是鬱金香兩人壺煮一人份,水本來就不多,
不習慣煮太久,所以溫度熱量在個人測試後不這麼愛用玻璃棒

leguan wrote:
平常慣用的是鬱金香...(恕刪)


簡單說就一句話

你不想等太久而已.....
並不是不想等,
用酒精燈,用HG-one磨豆子再篩粉,用陶瓷濾器每次煮都換洗白乾燥完的,
這些步驟都挺花時間;

也曾照著坊間書籍試過兩分鐘以上或是二煮的手法,
玻璃棒之前就用過同事的,測試還用SMT profile box測了很多次,才歸納出熱量的個人心得;

入手這組全新Cona B的之後,有很大一部分是捨不得用⋯⋯
Hario HCA-2也是這樣
RR wrote:
插花問一下,之前在...(恕刪)


不用理那個人說的

他自從那篇以後一說話就被噓
心頭滅却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