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咖啡烘培機 Huky 500 Vs. Quest M3 難以抉擇


了解,前輩的意思是
動手就對了
不然再過10個2年
不會的還是不會

台灣的電壓都不只110V
大概都在115V上下游走
常常測到的都是117V
使用M3應不是問題

還是不知如何選擇?


這兩台我都沒用過
(當初選擇烘豆機時是把這個級距直接跳過)
所以我並不講哪台好與不好
但我提供當初我選擇烘豆機的一些思考

烘豆機的重點
1.熱量如何傳遞
這關係到火源與爐子的設計
而火源,瓦斯的,加熱反應速度會比起電熱的要快得多
電熱的,220V以及瓦數大,又比起110V及瓦數小的要快
加上瓦斯的,又有所謂直火、半直火、熱風的差異
因為如此,這幾種熱源的操控,就要不一樣
沒有絕對誰好誰壞,只是操控不一樣
例如電熱的,因為反應無法即時,就必須算好前置量
但這也是缺點,若要有一些細微的操控,電熱就會比較困難
因此電熱的,豆量通常都不太大
相對的,直火式,因為火源會直接碰觸豆子,所以溫度反應快
但同樣的,太快的溫度反應,操控時火力控制就很重要了
過度的變化,豆表就容易燒焦,所以拿捏要小心
半直火、熱風就求一個中間值(當然,這中間還有一些細節差異,略過不提)
但這也相對的,就有其加熱的反應特性
所以沒有絕對誰好誰壞的問題,只是你能否把握這樣的反應特性而已
2.熱源如何保持
烘豆是一個加熱的過程,其褐化反應、包括梅納與焦糖化都必須靠熱
但整個烘豆機內是一個空間,熱會在此空間內維持與傳遞
豆子、爐子與整個空間,都會分享火源提供的熱
因此對於豆子,不是只是火源提供熱,也會從其他地方獲取熱
所以這些地方的設計也很重要
舉例來說:入豆後,一般火力都會開小一點
因為豆子從室溫一下進入一個將近200度溫度的空間
這溫度的gradient是很高,也容易造成某些地方很快的燒焦
所以火源不要太大(甚至很多人或在此階段關火)
而熱這時就會由爐子的蓄熱與整個空間傳遞到豆子
尤其是爐子,是豆子第一步接觸的地方,因此蓄熱就很重要
熱的capacity不足,溫度降得快,就必須靠火源補足
但火源的操控,就又多了一個不穩定的變因
所以這就是烘豆機價差大的原因之一
3.抽風的散熱過程
烘豆是一個操控熱變化的過程
所以散熱的部分也非常重要
散熱除了爐體本身的熱傳導與對流
強制對流(抽風)對豆子的影響也非常的明顯
好的對流,讓豆子受熱均勻
但不好的對流,除了無法讓熱均勻傳遞到豆心
更造成區域熱量溫度變化太大,受熱不均,使豆子不均勻的焦化
加上為了使熱能均勻傳遞,悶、蒸的操控很重要
脫水更是大問題,梅納反應的穩定進行,水扮演很重要角色
什麼時候要產生、或脫去多少水,都與抽風散熱息息相關
所以不要小看抽風的設計
4.其他細節....,再講下去,就要開一門課了
有機會再說

所以,想進入烘豆領域的網友,可以以上面三點來檢視想購買的烘豆機

給大家參考

補充一些想法:
所以,台灣做烘豆機廠商不少
土砲的也不少
建議這些廠商好好請個機械熱流方面的人才
或自己好好的唸一下熱流,對機器的設計有很大幫助

愛琴海上的白色小屋 wrote:
了解,前輩的意思是動...(恕刪)
我用M3(這版的上一版)
說是電熱反應較慢,這部分沒意見
說功率不夠那絕對是沒用過的人說的(台灣電壓大概都是115左右)
烘豆不是比火力大(最新版火力有稍大一點)
我自己在烘大都是入豆半磅到250克(比較適當,300有點多),最大火力只有一爆前催火用(豆溫160度以後)
一爆起點時間也都在10分鐘以內,並不算慢
電熱反應慢是缺點沒錯
但反過來想,他滑行就很容易達到目的
自家烘的話
選擇烘豆量、空間、收拾難易....這類方便性導向才是思考重點
mechtec前輩,謝謝您的分享,受益良多


hu6622前輩,謝謝您的分享,很實用
如果以樓主列出的兩台非常好選!
價格和烘豆量差不多,火源不一樣,最大差異還是在使用的便利性。
電熱確實反應會延遲,但是只要火力夠都不是問題,
反而電熱還有類似厚鍋的特性,可以增加穩定性,從這角度看反而是優點。
空間上huky還需要爐具和瓦斯桶,
排氣設備兩台都一樣,都需要些小DIY將煙導至戶外。
其它烘豆細節我想雖然不到位,但是價格上也呈現了,
炒豆最大的差異還是在火侯的控制,大家應該都有過一些經驗,
進到一間咖啡廳,用的烘豆設備非常專業,對烘豆手法也說出一套專業,
但是杯子裡確不一定和自己的味。
我想這兩台機器國內外使用者不少,不會是地雷,
考慮一下未來使用的空間和自己想玩的是什麼?
愛琴海上的白色小屋 wrote:
台灣的電壓都不只110V
大概都在115V上下游走
常常測到的都是117V
使用M3應不是問題

還是不知如何選擇?

...(恕刪)


我想,你就直接電熱式先玩玩吧!可以再多找找其他機種來比較,RF-300 你也可以考慮,只是排氣要改裝一下,而且要用電子式溫度錶,google 有很多資源,用火概念現在就開始用烹飪慢慢培養吧!這樣壓力也不會那麼大,等你覺得時機成熟,再把這台換掉就好。大部份的玩家都不會只碰一台機器,我自己也是從手網、DIY 土砲筒、RF-300,再到現在的 S300GCR,轉換過程算快,但每次都得到新的東西,這才是最大的樂趣!



mechtec wrote:
所以,台灣做烘豆機廠商不少
土砲的也不少
建議這些廠商好好請個機械熱流方面的人才
或自己好好的唸一下熱流,對機器的設計有很大幫助...(恕刪)


Kapok 系列的就目前台製機裡,完成度應該算是最高的,該公司真有請氣流方面的專家來幫助設計,機器以外銷為主,不過價格也很驚人就是了...

前一陣子看那麼多機器,老是覺得東缺一塊、西缺一塊,總是不夠完整,當初自己畫圖想 DIY 時,畫了幾個版本就發現要考量的點越來越多,且我沒有氣流學知識,就放棄了,直接買現成機省掉一堆麻煩,更大的問題是作出來的成本,極可能超過現成機的價格。
我把M3改成瓦斯加熱
可以玩
瓦斯--直火--半直火--半熱風
電熱--直火--半直火--半熱風
共六種玩法
完全不破壞原廠設計
隨時可以復原
小弟也是正在這兩台烘豆機中左右為難!
原本使用的RF300
雖然已經熟悉到可以掌握的很好
但致命的缺點-無法調整火力與缺乏風門控制
總是讓我心中一直有想要再升級的念頭

所以整理一下先前在網路上爬文整理出兩台的優劣差異
給大家參考看看

家用機在三萬左右的
網路上有好評且使用者眾多著
就屬Quest M3以及Husky500(兩台在左右為難中...)
兩台在HomeBarista的論壇中
老美均給予很高的評價(也算台灣之光囉!)

Quset M3採用電熱管加熱
產品設計精美好看
且可調整火力及風門大小
純粹居家室內使用
確實是很令人心動

但缺點是電熱管溫度反應較慢
烘焙時間會拉長
烘焙量不能太大(約200g以下)
採用電熱管感覺比較遜.....

而Husky500採用額外爐具加熱
可使用瓦斯爐也可使用遠紅外線爐具
火力大小依爐具差異可自行控制
烘焙量最大可達500g
且新款可隨時更改直火或半直火的設計
確實有進階烘豆機的感受

但缺點則是風門設計採用額外延伸的風門導管
利用散熱盤的風扇來達到抽風效果
順帶將銀皮抽出
在操作上會比較繁瑣不直覺
且全套烘焙器材較為龐大
居家室內使用可能會比較不便

yoyoma wrote:
小弟也是正在這兩台烘...(恕刪)


前陣子將3D熱風賣掉換了RF調火力版,
這些家用機身邊都有朋友使用,剛好可以給分享一下!

RF300已經烘得不錯,建議換M3,整體性比較好!
huky的設備還需要改裝將排煙導出戶外,不然下抽的煙會四散在室內,
它的排煙方式RF就可做,再加上瓦斯桶全部設備空間會大上許多,
但是操作的直覺流暢度還是少了那麼一點點。
上面有M3改瓦斯供火似乎是兩全其美的好方法~
愛琴海上的白色小屋 wrote:
咖啡烘培機
Huky 500
Quest M3 ...(恕刪)


當初選擇烘豆機時,
考量點有

*空間大小
對咖啡有熱情的玩家,
若已經考慮到烘豆機時,
家裡應該都有咖啡機跟磨豆機,
若再敗一台烘豆機,
勢必要再佔據家裡一的地方,
M3比較像是整合好的家電,
需要烘豆時,再從櫃子拿出來,
到陽台插電就可以烘豆。

而Huky 500看起來較專業,
但必須組裝的模組較多,
不利於頻繁的移動。

*加熱方式
大家都說瓦斯加熱較快,有利於大火熱炒,
電熱的缺點是加熱較慢,
我倒是反向思考~
大家都知道熱炒店的菜好吃,
因為是大火熱炒出來的,
但有幾個人會因為要在家裡炒菜好吃,
在家裡裝快速爐?
反而是加熱慢的烤箱,
幾乎家裡都有一台~
為何?
因為快速爐較難控制,
而烤箱可以很容易複製加熱模式,
(每次烤麵包、Pizza,只要轉到多少熱度,多少分鐘)
我想要的烘豆,是輕輕鬆鬆的烘培出成功豆子,
(只要設定加熱/風門大小)

所以我後來選擇M3。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