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如果Espresso的咖啡粉填裝15g,那還是應該25秒30cc嗎?

cmlin wrote:不太瞭解,請問以single 和double比較,除了粉量外研磨粗細有差嗎?不然同樣小於30秒(>25sec vs >30sec)內double怎麼有辦法多出一倍的萃取量(30ml vs 60ml)?


簡單的講
機器給一定量壓力與一定量的熱水去萃取,則流速(或說流量)因水流經濾杯內咖啡粉的阻力而有所不同
這阻力的來源:1.粉粗細 2.粉量
而填壓輕重的影響,若以在適當的粉量下(補充1),則比較會影響第一滴咖啡出來的時間,對於流速影響相對較小(補充2)
因此,double濾杯就算同一粗細度
但因為填充了較多的粉量,加上濾杯的設計,可以產生同時間多於single一倍的流量

補充:
1.咖啡粉的萃取,與泡茶類似
熱水流經咖啡粉時,咖啡粉會吸水舒張膨脹
因此,濾杯內的粉會膨脹到分水網,並因擠壓關係固定於濾杯內,不會大幅度移動
如此在一定時間內萃出咖啡液
等到水流停止,咖啡粉依然吸飽水分而固定在濾杯內
因此下把手後會看到一塊完整粉餅,並且上面有分水網痕跡

所以,其實萃取時也是另一形式的填壓
粉量適當,就能在萃取時給予一定適量的空間與壓力讓粉均勻萃取

但若粉太少,則粉膨脹不到分水網,無論前面如何的重填壓,粉還是會因為水的沖刷而跑動
因此產生不好的萃取(channeling.....)
若粉太多,則粉會膨脹到分水網,但因太多而無適當空間足以讓粉適當的膨脹
因此除了阻力變大很多,讓流速變慢、流量變小之外,咖啡粉也無法正常的萃取均勻的味道
所以變得很難喝

2.填壓輕重,會影響的是萃取時濾杯上下層的粉萃取速度不同
但粉膨脹後,其實影響就小了
若以填壓後的粉餅視為一個方形,以高度分為上、下兩層
重的填壓,萃取的前幾秒鐘水會因為粉的密度而停留於上層較久時間
因此相對的,上下層的粉萃取時間不同,上層比較容易萃取到更內部,而下層則萃取比較表面
所以,比較有espresso的range較大的感覺
(雖然,這是因為填壓產生,但我個人傾向認為是萃取不均產生的味道,算是雜味)
相對的,填壓輕,則會容易產生比較平衡的味道
哪一種方式好?其實見仁見智
我個人會因飲用者的口味與製作加奶或不加奶(或奶量)而做選擇

MauriceChen wrote:
好久不見的甜蜜點公式...(恕刪)


同意

基本上,豆子的脫水、粉粗細、粉量、濾杯設計與流速是互相影響
濾杯的設計,也基本上以25秒30或60cc的條件在設計
若以Al's rule的作法去製作多於或少於標準的量
有一種情況是豆種與豆子的烘焙曲線能配合
但大多數其實得到不好的萃取

給大家參考

MauriceChen wrote:
至於ristretto,我不知道要如何把Al's rule套進去用
所以我自己覺得這套甜蜜點公式沒辦法套用到所有人的身上


我記得當初在alt.coffee討論中,Al對restretto就有說過那是不一樣的東西,所以應該本就不試用Al's rule。

Triple因為我沒有,所以沒試過,但是常用single/double的我來說真的是很方便。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