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Silvia 的壓力調整有必要嗎?


潘達 wrote:
小飛馬等級的磨豆機既...(恕刪)

請教潘大,901n與rocky兩機的研磨品質上何者為佳(僅少量研磨)?因為901N實在太大氣了,外加有分量器,實在不適合家用,相較之下ROCKY的大小與外型就比較討喜,如果研磨品質相差不大,或均已足夠EXPRESSO使用,我應該會選擇ROCKY。

anderson0221 wrote:
請教潘大,901n與...(恕刪)


單就刀盤大小(64mm>50mm),轉速,以及可以無段微調等等硬體設備來說
還有價錢(差了2K多)<--應該是很多人跳901n的原因
901n應該是完勝Rocky

BUT Rocky的優勢在於
1.和Silvia是同一家廠牌出來的,可以想成Rocky是有經過原廠特別設計for Silvia
(擺在一起也比較好看 XD)
2.就跟anderson0221講的,體積小,聲音也比901n稍微小一點(但少量研磨就沒影響)
3.口味:這個一定要兩台都用過的才可以比較了~


anderson0221 wrote:
請教潘大,901n與...(恕刪)


如同大大你所說,這兩部磨豆機在應付Silvia應該都夠用了。

個人當初的考量點和大大是一樣的(大小、討喜),所以選擇了Rocky。若可以再加上為它們設計專用的底座,那整體感是相當好的。

個人手上現役的雖然是Silvia+Rocky,但是若大大可以抵抗外國品牌的誘惑和接受901N的外觀,901N的研磨品質似乎有好那麼一點點。若有點上咖啡癮的傾向,將來幫浦機有考慮從Silvia再向上升級,那901N應該可以繼續沿用。

901N好像也有定量研磨和小一號的版本,但就個人就不適合幫商家打太多廣告了~~~~
也想請問各位達人,想煮出一杯虎斑咖啡液,咖啡的填粉量是不是也很重要?我的經驗:填粉量太多把手要扣上時會有點困難,而且咖啡液會擠不太出來。填粉量太少把手很容易扣上,但咖啡液會出得很快很淡。填粉量是不是要與粉杯的填粉線完全一致才行?請教各位前輩並請賜教!
改9bar比較接近專業機 至於出廠不是9bar是原廠要提高家用機使用者的容錯率

Peter CECI wrote:
也想請問各位達人,想...(恕刪)


轉一篇我在PTT的咖啡板回覆網友提問有關粉量的問題
===========================
請觀察義式機沖煮時濾杯內發生什麼事?
熱水一沖,咖啡粉體吸收了水,開始膨脹
因此整個粉塊會膨脹上升達到出水口的分水網
水就在緻密的粉體間流動,萃取出咖啡精華
當cut後不再出水,已吸飽水的粉塊也不會再縮小太多
因此我們下把手時就會看到粉塊上面有分水網痕跡
嗯!是不是跟泡茶有點類似
一樣熱水沖,茶葉是舒張散開膨脹,咖啡也是吸水膨脹
所以就要有空間讓它們膨脹,才能煮出好茶與好咖啡

若粉量太少會如何?粉體膨脹上升,但是達不到分水網
水是如土石流般沖刷著咖啡粉體,無法均勻的萃取
外面顯現的就是流出把手的咖啡液黏性不足,很快的就變白變成如水般散掉
下把手後粉餅一敲就散

若反之,粉量太多會如何?
一堆粉擠在一起,沒有膨脹空間,水吸是吸了,但是因為沒有空間
水進不到粉體裡面,只能萃取粉體表面的精華,粉體最內部萃不到
下把手打粉餅時,我彷彿聽到咖啡豆在哭泣。

anderson0221 wrote:
因為901N實在太大氣了,外加有分量器,實在不適合家用,相較之下ROCKY的大小與外型就比較討喜,如果研磨品質相差不大,或均已足夠EXPRESSO使用,我應該會選擇ROCKY。


先聲明,我這個人是實用主義至上
東西好用比漂亮重要
甚至我的電腦為了好拔插,連機殼都沒有

回到義式咖啡上,磨豆機沒有所謂『足夠Espresso使用』的問題
因為這個『足夠』就很籠統了
小飛鷹、小飛馬磨出來能不能煮義式咖啡?當然可以!
甚至磨到最細,連營業機也不一定能流得出來(我用GS3玩過)
但是好不好喝???

所以,『好不好喝』,才是選擇磨豆機的最重要問題

只是,磨豆機左右好不好喝的weighting ratio比起義式機要大得多
(這是很多新手的一個盲點)
所以,我一直鼓勵網友,有錢就儘量投資在磨豆機,而非義式機

之前,有網友問我有關這類問題
我說,義式咖啡就像考試
要從不及格到及格,很容易
從60分進步到80分,也不太困難
從80到90分,難了!要花前面幾倍(錢?)才能達到
到90分以上,每進步1分,就要花比前面更多數十倍(錢?)
因此,若有一台磨豆機,只差兩千,就能有明顯提升
不買嗎???我一定毫不考慮

至於太大台?把豆槽拿掉,分量器拆掉(google一下,一堆人都這麼做)
其實還好吧???

給你建議
請恕我好奇。如同mechtec大大所言,魔豆機好壞左右咖啡品質佔很大因素,大大又說不是可以磨得夠細的問題,請問好的磨豆機是什麼魔力能磨出好的咖啡粉進而泡出好喝的咖啡?我能想像解釋的大概就是它能磨出特殊的顆粒形狀而較利於壓密後組織成利於萃取水流的結構,我的說法對嗎?請賜教!還是還有其他因素?不解?
好的磨豆機是標榜它研磨的均勻度,至於顆粒形狀跟刀盤的設計有關(平刀與錐刀),確實有很多人因為平刀與錐刀磨出來的顆粒形狀不同而各有所愛,除去這點不談,關鍵還是看均勻度,假設你填好了一個很均勻的粉餅(去除人為布粉與填壓因素)那麼水能不能均勻地將咖啡萃取出來就取決於磨粉的均勻度,如磨粉不均,那麼顆粒小的細粉一下就過萃了,而較粗的顆粒則萃取不足,這樣你咖啡機再好,填粉技巧再高都枉然,所以才說玩義式咖啡先決條件在於投資磨豆機,但一台磨豆機比一台咖啡機貴的道理很多人感到不能接受.....
Peter CECI wrote:
請恕我好奇。如同me...(恕刪)

補充樓上C大的意見
轉一段在我的拙作選購咖啡機與入門義式咖啡的基本知識中提到的均勻度問題
==========================================
補充:有網友進一步問到:到底粉體對沖煮的影響有多少?
試著想看看
粉體就如同一顆球,當我們萃取時,熱水會開始浸入這顆球
藉由高壓作用,慢慢一步步滲透進去,把咖啡的芳香物質溶出來
若這些球是均勻的,浸入的程度是一致的
則在第幾秒(例如所謂標準的25秒)停機斷水(cut)
我們就會獲得何種一致程度(味道)的咖啡

但若這些球有大有小,開始萃取了,水浸入的程度就會不同
小顆的很快就萃取完,大顆的同時間卻還只浸入一點點
這時候要不要cut掉?可能咖啡液連10cc都不到
怎麼辦?繼續嗎?繼續下去,大顆的是還在繼續浸入,但小顆的早就沒芳香物質了
水可不管你,照樣浸入,小顆沒芳香物質,那會萃出什麼?
就像口香糖,咬了好久,都沒味道了還繼續咬,最後是只剩下膠的味道
小顆粉體也一樣,最後只好把苦味、焦味、(!*&^*%#&......等奇怪味道都萃出來
好了!到了25秒,cut了,那這杯咖啡會有什麼味道?
有好喝的味道,有難喝的味道,有苦味,有焦味,還有(!*&^*%#&的味道
你覺得這杯咖啡好喝嗎?
這就是粉體均勻度為何如此重要的原因
===========================================

當然,這是基本的
但因為各廠設計與刀盤設計不同
就算均勻度一致,每一款磨豆機磨出來的粉,沖煮出來的espresso,味道還是有所不同
例如一般平刀的會比較柔順,錐刀的會比較利
這就是為何很多『真正』咖啡店要擺好幾台磨豆機的原因
也是我們喝咖啡的人在追求的『細節』與『完美』

給你參考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