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新咖啡機開箱...Bezzera BZ10S


cchsu0521 wrote:
有關於Bezzera...(恕刪)


我設定9.5 bar,沖煮時落在9 bar多一點點。
咖啡粉磨過細或是填壓太用力都會造成過度萃取,
我有想過不要以blind basket去調,而是實際用壓好的粉去調
也許會比較準...

恭喜樓主入手Bezzera的機子
我之前也在找E61/HX的二手機
不過好奇這台是E61的沖煮頭嗎?
我以為E61的都是一樣外觀

話說我也才再去年最後一天 買了一臺二手的ECM Giotto Classic
目前在semi-rebuild
改天我也來分享一下


colinwen wrote:
恭喜樓主入手Bezz...(恕刪)


您沒記錯, 這確實不是E61那種沖泡頭, 裡面是個50W的電熱器去保持沖泡頭溫度.
coffeegeek裡面有人說這樣子的特性像Elektra的沖煮表現, 姑且不論所說是真是假,
就個人沖煮咖啡覺得品質很好, 熱機速度也不會太久(約15min可以達到鍋爐壓力1.25bar)...

萃取壓力約9.5-8.5bar的咖啡萃取(14gram)


Giotto 之前在咖啡展有看到! 一台78000爆預算, 外觀也很有質感...
期待您的rebuild開箱,
Prosumer 咖啡機真的太少資訊了

BTW, Giotto到底是ECM作的還是Rocket 作的... 怎麼大家說的都不太一樣?
太機車了

我一年多前就已經有一台 bz07


到今天我還不會拉花



我之前看了很多義大利品牌 也是覺得很迷糊
後來才發現 很多義大利的咖啡機 其實許多不同名字 但是都是一樣的

一些例子像是La Mazocco/Synesso
Wega/San Marino
Isomac/Bazzar/Vitudurum
和這個ECM/Rocket

前面幾個好像有點像是 某個幫某個代工 但是再不同地區 就有不同的名字(版權?)

ECM和Rocket的例子 就有點不一樣
過去Giotto都是ECM
頂多寫成ECM/Rocket Giotto (有Classic, Plus)
後來新的改款 全部都只有Rocket 而且型號由Premium, Premium plus取代

所以如果機子是寫ECM Giotto (Classic)應該就是2006年前的機子
如果是寫Rocket Giotto Premium 就是新的

但是外觀上 差微極小 構造上 也只有一點點改變
所才好稱家用的經典之一!!

先PO個拆機圖
等完成後 才來開箱文(or 拆機文?)


anneybaba wrote:
太機車了我一年多前就...(恕刪)


BZ07和BZ10內部用料是一樣, 您應該只是不習慣這種'超快'的打奶泡速度(就是 逼近 營業用水準),
可以先拿弱弱的奶泡機做練習, 比較能夠掌握手感!

colinwen wrote:
我之前看了很多義大利...(恕刪)



看起來真不錯! 很少有看到人拆機器, 這是rotary pump的嗎?

我不太清楚人家說的Rotary跟vibe pump的'穩定'萃取壓力差異
根據我使用這台的心得,
我覺得壓力應該是由粉餅提供阻力給幫浦,
然後幫浦才會知道現在的壓力是多少, 例如, 假設我的OPV設在12bar

不填粉-->幫浦無阻力 0bar 流速快

磨的粗又鬆鬆壓--> 5~6bar 咖啡就噴... 流超快, 不到10秒30cc

適當填粉, 調整正確粗細--> 幫浦獲得一個阻力 9bar -->確實萃取會久一點, 會接近25~30sec

填超細的粉 + 超暴力填壓--> 幫浦獲得一個超過12bar的水壓也推不過去的阻力-->卡彈GG...

感覺起來幾bar是由粉餅控制,
我能夠理解也許Rotary可以很快達到可萃取咖啡的壓力(畢竟用馬達轉應該比較猛吧..),
因為像我這台的vibe pump確實是需要一段時間去達到沖煮粉餅的壓力.
這點我可以從沖煮壓力錶上面看出, 需要2~3sec達到萃取出咖啡的壓力.


但大家所說的Rotary 提供穩定'萃取'壓力, 這個我是真的不懂,
因為就以上我的認知, 我覺得一個用6bar的水壓就能讓水流過去的粉餅,
怎樣也沒辦法讓這個粉餅被用9bar的壓力萃取出來....
拆機其實很簡單啦 不拆壞又能裝回去才是困難 (我也不知道 我可不可以完好無傷的復原)
不過至少 其他Giotto的使用者 建議我不要動管線

giotto 也是震動幫浦 (vibration pump)
當初在看升級的目標時 也有注意到rotary vs vibration pump的問題

其實在結構上 震動幫浦就是 水族用的打氣馬達 旋轉幫浦 就像沈水馬達
所以在加壓上面 如果有一個壓力vs時間的曲線 震動的會有鋸齒or 階梯 狀的上升
而旋轉的則是平滑的加壓

兩者的差別 在力學上面 確實是旋轉幫浦 可以在有限的條件下 達到較高的壓力 (這邊的有限條件 大概就是材料 體積 耗電功率等等)
附上一張網路上找到的表



這也就是為何商業級的雙孔以上的機子 必須使用旋轉式 因為如果要同時兩孔進行萃取
旋轉式 可以快速並且有效的提供多孔的萃取

致於網路上一直提到 旋轉的萃取比震動的好
其實我個人保留懷疑的態度
或許在萃取時 兩者壓力上升有些微的差別 但是能否反應在杯中?
也許很多人 對於旋轉幫浦 出來的味道比較好 是根本因為整個機子本身的等級 和設備上 比起震動幫浦好太多

個人認為如果把所有條件都設定成一樣 可能很難達到差別(很多國外的討論結果也是類似)

我的意思是 旋轉幫浦 的機器 少說 兩三千美金以上 震動幫浦的 可以用四五百買到
如果你拿兩三千的機器跟四五百的機器比較煮出來的味道差異 同等做幫浦的差異 則是完全錯誤

如果真的要比較
可能是拿一臺機器 中間換上旋轉跟震動的去進行比較 而且旋轉跟震動的在選擇上 是要以價格為固定 還是功率固定來比較?
因為一般Hi-End的家用咖啡機 好的震動幫浦 一百美金就有很好的
但是基本的旋轉幫浦 也要個三四百
這樣兩個比 可能就不合理
所以就要找一個三四百頂級的震動幫浦(我也不知道有沒有) 和基本款三四百的旋轉幫浦來比較

目前這樣的比較都是沒有看過
在網路上看過的大概就是兩三千的震動幫浦咖啡機 比上兩三千的旋轉幫浦咖啡機
結果是沒有人能夠確定哪一個是哪個(blind test幾次後 沒有固定的答案)

但是很類似的比較 可以從這個人的DIY
http://biobug.org/coffee/giotto/plumbing/

他的ECM Giotto 幫浦壞掉 他自己改成旋轉幫浦
但是原因是要 持續供水 網頁沒有提到 煮出來味道的差別


另外一點很重要的是 震動幫浦 有吸水的能力 所以可以用水箱供水
但是旋轉幫浦 就必需要加壓供水 (可能是沒有造成負壓 或是其他原因)
這造成旋轉幫浦的機器一定要接水管 或是另外用個加壓馬達來把水箱的水 打入旋轉幫浦
這樣又讓機器成本上升不少

所以 如果你要拿兩個一樣價錢的機器 一個旋轉幫浦 一個震動幫浦
我相信 震動幫浦 會有比較多的成本花在 幫浦外的地方

基於以上原因 我又是完全的家用 震動幫浦 是我的選擇
而且構造簡單 壞的機率比較低 就算壞了 換一個的錢 也比旋轉好多了

以上是 不專業的爬文整理 如果有理工的流體力學專門研究的人 歡迎提出看法

------------------------------------------------------------

另外你說的萃取壓力 完全是由填壓來控制 是沒錯的
這所以大家才會用 各種不同方式 來讓萃取壓力達到9bar
這也是過去經驗 和科學分析中 9bar的萃取 是可以將 咖啡中 令人愉快的化學物 有效的萃取出來
(complexity of coffee by Ernesto Illy一文中有提到)

colinwen wrote:
拆機其實很簡單啦 不...(恕刪)


以前有比較過震動式與迴轉式幫浦的差異,有一些瞭解,這2種幫浦都是目前咖啡機上常見的幫浦,
一般來說家用級的咖啡機大多因成本考量而使用震動式幫浦.但震動是幫浦會讓壓力產生波動,進而影響咖啡萃取的穩定性,影響是有,但需要相同磨豆機與相同咖啡機(震動式與迴轉式)配合才有機會品嘗到真正的差異,

迴轉式幫浦需要的空間稍大,且須有一點水壓才能讓迴轉式幫浦正常工作,一般家用咖啡機多配置有水箱,若沒有加壓設備是無法讓迴轉式幫浦順利工作的,近期已有些配置迴轉式幫浦的家用咖啡機也配置水箱了,也可以外接進水設備,甚至可切換,真是一大進步,迴轉式幫浦可以提供相對穩定的進水壓力與咖啡萃取的穩定度,甚至增加了咖啡的香氣與層次感,就像一般消費級相機與單眼相機的差別.若有機會真的可以試試看.
請問前輩
我跟樓主用一樣的小杯子接咖啡
但每次都在杯子上留了一堆珍貴的crema
請問有什麼到咖啡的技巧嗎?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