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543543 wrote:
活塞應該會接觸到熱水
活塞設計不會接觸到熱水喔 , 只會有水蒸氣的凝珠
如果會碰到水 ,表示加太多水了, 官方建議水加到離杯口一公分
我自己是算好萃取量+粉餅吸水率 , 加剛好的水量
jasberhbk wrote:
官方建議水加到離杯口一公分
謝謝資訊, 官方在設計時應有考量以空氣隔離來降低從活塞處的熱能散逸吧?!
只是這樣就無法明確判定HB上使用者分享加熱活塞的影響到底有多大了.
jasberhbk wrote:
加剛好的水量
若在意溫度的話, 不管目標粉水比是多少, 這邊會比較建議還是加到建議水量. 多餘的熱水還是有維持溫度的作用的.
we543543 wrote:
溫度不會構成問題
就Daniel大分享的資訊來看, 只能暫時推論 簡一+主動 與 Robot 的風味差異來自萃取溫度?
淺焙豆需要的萃取溫度高,
HC-P, EspressoForge,胡椒...etc.可用蒸汽預熱以達到較高的初始溫度, 較厚重的汽缸+沖煮頭 可蓄熱
與其他"厚肉"的金屬手動機相較之下, Robot的設計使得其在溫度上可動手腳的地方少了些.
先前大家聊的double pour, 活塞加熱, 把手加熱, 把手加保溫材, 都是為了拉高萃取溫度. 這些動作哪些是有效的, 哪些作用小可省略?
而做完這些動作後, Robot的最高萃取溫度也就在那裏了, 而這個溫度可能也就限制了某些特殊狀況的萃取?
而溫度有限制的狀況下, 如何能提高萃取呢? 或許如同前面所提, 磨細+相對應配合的曲線?
補:
we543543 wrote:
管路中有殘水
水蒸氣凝結?
chan.chenhao wrote:
而溫度有限制的狀況下, 如何能提高萃取呢? 或許如同前面所提, 磨細+相對應配合的曲線?)
HB一個使用者做的溫度測試圖 , 室溫15度下測 , 至於如何得到測值 ,有興趣可問問原作細節

至於萃取率提高 , Paul 有說過他對濾紙法很滿意 , 他自己測試ROBOT沒加濾紙時 20-21% , 加了之後多 1- 2%
對我來說 , 溫控數據僅是參考指標的一環 , 最重要還是實際口感跟萃取率
we543543 wrote:
管路是滿水還是水蒸氣...(恕刪)
j大提到"官方建議水加到離杯口一公分"是否會隔離活塞與熱水? 重新整理想法如下
離一公分=>留下了26ml的空氣在汽缸行程中, (壓力表)9bar時應會被壓縮成2.6ml的空間,
在沒有壓力表的Robot上應有機會在平整的活塞跟水面中間形成1mm的空氣壁,
而有壓力表者, 只要表到活塞的管路約大於3ml, 活塞就會接觸到水面了.
可能解法:
1.預熱活塞以降低接觸水面後的熱量散失.
2.減少壓力表到活塞的管路壓縮空間=>將水壓進管路, 以大氣常壓將水鎖在裡面(壓力表管路內的水是否會有細菌汙染問題?)
jasberhbk wrote:
HB一個使用者做的溫度測試圖
謝謝資訊, 數據似乎不太漂亮, 跟官方幾個溫度展示影片中的表現有些差異? 或許是環境(15度)或手法差別?
又, 官方幾隻溫度量測影片中, 剛注意到這個是把手跟濾杯一起浸在熱水中預熱, 然後擦乾濾杯再填粉. 能夠這樣手持操作表示溫度應沒拉到很燙(50~60度)?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