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sberhbk wrote:預浸20s...(恕刪) 這邊還得看的是預浸的壓力為何.在前面提到的所謂"Robot不可控空窗期"中, 粉餅只受到其上水的重力. 以5kg輕填壓的粉餅滲入的水應會多於20kg重填壓的.若跑的是 預浸階段:20s/2bar的曲線.(此處要考慮WD/多快升至2bar->先考慮理想狀況,極快跳至2bar好了), 則不管輕重填壓, 都會在2bar的壓力下被壓成了約50kg夯實的粉餅. 此時對水來說, 進入的都是極重填壓(50kg)的粉餅.不是輕填壓就代表了"達到預浸效果", 主要還是看曲線.判斷預浸效果, 個人比較喜歡的是觀察濾杯底部出咖啡珠的狀況, 相同刻度/相同預浸壓力(eg:2bar)的狀況下, 有時會30秒出第一滴咖啡珠, 有時會到40秒...等到出咖啡珠的面積達到預定後再開始加壓至目標壓力/流速. : )補:we543543 wrote:而是一個mo(注音)字形。...(恕刪) 若為mo字型, 可能是故意墊高, 在分水網與粉餅間建立一空隙, 讓水能接觸所有粉餅表面? 實際還得看看mo的垂直腳(與粉餅接觸面積)夠不夠寬, 以抵抗壓力, 在萃取時撐起足夠空間.(回文才知道, 原來M01禁用注音符號 XD)
Tennis Player wrote:預浸2 bar, 20...(恕刪) 看您的豆子跟喝起來的口感淺培的話是我會預浸2bar , 第一滴下來開始算20S , 然後壓下來萃取時間50-60S這樣推回去設定磨豆機的細度 , 再依口感調整
chan.chenhao wrote:若為mo字型, 可能是故意墊高, 在分水網與粉餅間建立一空隙, 讓水能接觸所有粉餅表面? 實際還得看看mo的垂直腳(與粉餅接觸面積)夠不夠寬, 以抵抗壓力, 在萃取時撐起足夠空間 這個設計好像faema baby的時代就有。paul早期的影片tamper填壓完,screen是輕輕放上去,後期有特別壓一下。不管壓不壓,最後取出的粉餅邊邊會有一圈凹陷,代表在某個時間,screen是整個貼上去的。
20秒之後才滴第1滴,粉真的很細吧。不過這有自由發揮的空間。我通常在8-15秒滴下第1滴,然後壓力放更低(小滴幾滴就不理他),類似手沖悶蒸讓水粉多點時間接觸,看豆子而定,等個10-20秒再開始正式升壓。
第三次用Robot榨SOE,巴拿馬 翡翠莊園 藝伎水洗 藍標 淺中焙,19g/預浸10秒滴第一滴/2~3bar維持20秒/持續加壓到8bar,SOE有這樣的成果還算不錯,參數不對、太細或太粗,SOE都榨不出多少Crema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