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烘焙咖啡豆,關於升溫曲線

伯爵紅茶 wrote:
前段水分多寡讓得豆子熱碰脹變形率。
膨脹率會豆子內部粉胚層拉開一個縫...(恕刪)


所以影響是?
膨脹當然會有,但是,從綠豆變黃豆,膨脹率很大嗎?
有數據可以支持這個縫所帶來的效應?

又記憶所及
對於空氣,濕度對熱導率影響不大

不過無論如何
在於前段,我們需要的是盡快脫水
就算水分多寡引響熱傳
對於加熱與風門
我想還是要在不傷及豆表下(所以開大風門)
(我也用幾粒米土砲烘了好幾年,沒有發生過前段有豆表燒焦的事)
盡量用高溫創造到表與豆心的溫度梯度,使得熱量能充分傳遞到豆心,同時使豆心溫度提高,使豆心充分脫水
如果膨脹使熱傳效率減慢,那更要拉高溫度梯度來增加熱傳效果

KCLin0423 wrote:
所以影響是?膨脹當...(恕刪)


我做過實驗,
豆子剛變黃時下豆量測水分和密度.
發現此時豆子體積還未膨脹,
甚至是有點收縮的.
hsuehsc wrote:
我做過實驗,豆子剛...(恕刪)


"可能"是因為水分逐漸蒸發的結果

我個人採用的基本節奏是
下豆後盡快大火大風門脫水,在150度進入梅納反應(水不利於梅納反應,也會產生綠原酸水解)
為保存更多風味,維較高溫(豆表溫度至少150度)使梅納反應在較短時間內有更充分的反映
再來就是一暴與二爆的控制(硫醇物會在高溫產生,烘培度越深,香氣越豐富)

以前有試過小風門小火悶蒸並延長烘培時間
但是,個人認為,風味平淡

KCLin0423 wrote:
'可能'是因為水分...(恕刪)


我調整不同火力,
同一款豆子共設定四種變黃前的脫水時間,
從 4'24 到 7'03.
發現密度都接近生豆或者略大.

另外發現火力最大(4'24)的那一鍋,
含水率反而最高.

目前只試過一種豆子,
有機會再多找些樣品來比較.
KCLin0423 wrote:
對於一般熱風甚至直...(恕刪)



溫差越大,熱傳速度越快

在強加熱時必須輔以大風門,移除豆子表面過高的溫度,以免豆表溫度過高


前後兩句話非常矛盾,你要快加熱要大溫差,卻又怕豆表過熱用高大風門移除豆子表面過高的溫度(慢加熱)。。
maxwelx64 wrote:
溫差越大,熱傳速度...(恕刪)


如果你沒有大風門引入新鮮的乾空氣
那麼,當水分漸漸由豆子移除,加熱鼓內濕度漸漸增加
豆表與加熱鼓內空氣的溼度差減少,脫水效率將會降低

另外,可以避免豆子表面產生 "local" 熱點
就好像水的沸騰,如果你的水處於靜止狀態,在某些點,會產生突沸


以上兩點,純推論,您可以試試不要開風門,不過我相信那就是所謂悶蒸
但是我希望在150度以後,水份要盡量少,所以我個人還是要開風門引入新鮮空氣
hsuehsc wrote:
我調整不同火力,同..另外發現火力最大(4'24)的那一鍋,
含水率反而最高.
.(恕刪)


其實我覺得跟豆種沒有關係耶

如果願意的話
或許請您隨時間取樣,並以風門為參數之一(風門大小也是溫度的變數之一)
這樣也可以畫出幾條溫度不同的含水量曲線

話說,咖啡專用的水分測試儀超貴的耶!



看實驗室的數據,
濕度對於豆子脫水的快慢略有影響.
推測跟水蒸汽的比熱有關係,
類似水波爐的概念.
bradytan wrote:
您客氣了!總希望我們...(恕刪)


家庭烘焙嗎!
的確有可能..我用了作菜所學的方式在烘豆..還挺合的..
150度C..梅納反應旺盛
170-185..焦糖化反應旺盛
185-190..焦化
大火煮皮..小火煮餡的觀念代入..加入脫水..一爆..二爆的觀察
不精確但挺好用的..只是就算開了抽油煙機味道仍留上半天..
不難聞甚或說好聞亦不為過,但總有人受不了的..

記錄一下很不錯的兩本咖啡烘焙書:
咖啡烘豆科學
全息烘焙法.術
hsuehsc wrote:
看實驗室的數據,濕...類似水波爐的概念.(恕刪)


我依稀記得,水波爐的廣告
以過熱水蒸氣加熱,當水蒸氣接觸加熱表面化成水
可以讓加入物體保有更多水分,讓食物更鮮嫩

那張圖的含水量差異並沒有很大
而對照前面部分(40sec附近高溫線含水量低於低溫線的點)
那樣的差異,有可能是"誤差"
  • 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