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鸝 wrote:
魚大的精神令人配服...(恕刪)
感謝黃鸝兄的发言!
有幾點想與黃鸝兄探討:
您提到“上軸承可當作不受力看”的觀點,和實際情況不一致,上軸承相對下軸承受力大不少,這也是ROSCO的上軸承滾珠比下軸承大的原因之一。另外不知您說的清潔方便是指?
我前文中有提到,ROSCO的外刀用螺紋調節,引入了不必要的螺紋,會影響刀盤的同心度和垂直度,在我們看來並無必要,因此沒有採用這樣的設計。
內刀的中心孔與中軸是必須要配合的,用這個配合作為調節之用,一舉兩得,沒有引入不必要的配合,我們覺得比較優。我們並不同意您提到的“用一個彈簧來撐出外刀盤與內刀盤的間隙.本來不確定性就比較大”的觀點。對內刀進行一下受力分析即可知道,磨豆時內到所受的軸向力,是向下的,即使沒有彈簧,只要調節螺母位置不變,加上手沒有上下劇烈晃動,內刀的軸向位置也不會變。
大家可以參考這個視頻:http://v.youku.com/v_show/id_XOTI2NDM3NTY0.html?from=y1.7-1.2,請注意,這個視頻是我從youtube上看到的,並不是我拍攝的。
視頻中的是英國的Hausgrind手磨(顏值爆表,但在我們看來問題多多),可以看到,中軸是可以上下竄動的。在磨豆時,如果搖手把的手向下壓(這很正常吧),中軸就會上提,磨出來的粉就會變細(當然磨豆時有豆子填補空隙,上提需要的力量不小)。
和Hausgrind不同,Helor 101 的中軸沒有軸向竄動的問題,軸向間隙為0。
綜合上面說的內刀的受力是向下的,中軸也沒有軸向竄動的憂慮,所以我們認為,這種調節方式很有確定性

最後,您提到“上、下兩個滾珠軸承的距離相對比較近”。我們在設計時使用軟件仿真了中軸的受力情況,這樣的支撐是可靠的,配合一體化加工和消除軸承遊隙的處理,中軸非常穩定。
再次感謝黃鸝兄的關注!

另外大刀盤台式機正在方案評審的最後階段了,9月應能製作樣機和公測了

照慣例聲明:上文中有提到相關廠商的產品,這裡僅做技術探討,就事論事,並無他意,如有得罪,請聯繫我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