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543543 wrote:
通常這是「不對」的咖啡。有水果風味的咖啡入口由酸味開始,苦味,如果有的話(有些咖啡控制一下可以沒苦味),是最後段的味道。
苦味開頭轉酸味的,通常不會有愉悅的酸。
咖啡如果沒有苦味,對我來說就像吃到不苦的苦瓜一樣。
至於什麼是不對的酸味,這就更感覺不出來了,酸味就是酸味,
愉悅的酸這種東西,可能要高段的味蕾才能感受,只是這種味蕾沒有長在我身上。
對我這種粗人而言,咖啡就是咖啡,就跟早上的豆漿一樣,
實在不覺得必需花那麼多去心思去喝出什麼。如果我想要不苦,水加多一點就不苦了。
再不然加奶加糖,喝冰的,也都可以減少苦味。
如果要我從咖啡中找到堅果香,我唯一想到的是用杏仁奶代替牛奶
(我試過,但覺得加杏仁奶很難喝)。
世界上喝咖啡的人口如此之多,煮法也千百種,加糖,加奶,加水,加冰的花樣也很多。
甚至有的人是不濾渣,連咖啡渣一起喝下去的也有。
不知道這世界上是"對"的咖啡多呢,還是"不對"的咖啡多?
我想有能力也有心力會去分析一口咖啡中有什麼花果香的人,
應該是極少數中的少數吧?
trekvrx200tw wrote:
溫度都差不多在幾度
個人只是咖啡愛好者,不是甚麼前輩。
手沖的話,因為都喝淺焙,溫度都盡量拉高。以前有用溫度計時都在九十度之上,現在懶得用溫度計,常常水煮開倒入手沖壺就開始沖了。
個人經驗,花香果香這類的不怎麼麼怕高溫,有時沒高溫還沖不出來。高溫的麻煩是苦味容易出來,所以要克制不要過淬。
之前世界冠軍用低溫手把去保留花香的說法,個人有點疑惑。當然也可能義式機的高溫和普通的煮開水不能放一起談論。
回到主題,這幾天喝的是一支盧安達的日曬豆。手沖還可以,但也沒到印象深刻的地步,大概就是幾個禮拜就會忘記的豆子。但拉霸機拉出來時很驚艷,比經驗中所有的耶加有更明亮的柑橘風味。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