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6

你今天喝了什麼咖啡呢?

咖啡,我感覺第一口的味道特別有變化,從第一秒的苦焦味,香味,到接下來的酸味,再來淡味,到最後的甜味。
不過第二口以後,因為口中酵素的減少,味蕾的疲乏,層次感大為減少。
而同一壺咖啡,感受也常常因爲不同的日子中,口水的變化,而有不同的感受。
我味覺算是遲鈍,所以吃什麼都香,從不挑嘴。因此,咖啡要能喝出果香什麼的,我今生應該是無望。
jokerlee wrote:
你看不管怎麼拉都是歪...(恕刪)

專業

跪拜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咖啡,我感覺第一口...(恕刪)


我也一樣,就酸感很像果汁,但不知道是那種水果,那些可以知道那種水果的人,好幸福阿
在夏威夷kona買的 greenwell莊園咖啡粉,用Melitta咖啡機沖泡,好喝!!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從第一秒的苦焦味,香味,到接下來的酸味,再來淡味,到最後的甜味。


通常這是「不對」的咖啡。有水果風味的咖啡入口由酸味開始,苦味,如果有的話(有些咖啡控制一下可以沒苦味),是最後段的味道。

苦味開頭轉酸味的,通常不會有愉悅的酸。

we543543 wrote:
通常這是「不對」的...(恕刪)


we543543前輩這番話我有所共鳴,最近剛開始喝酸,淺焙的咖啡,有幾次煮就是一路酸到底,

蠻好喝的,幾次太高溫,就出現苦味,那種苦酸混合的感覺,就不如酸的那種明亮好喝,現在

we543543兄說出來,我才知道那種不好喝的苦味,原來是失敗了

不知前輩的溫度都差不多在幾度呢?
we543543 wrote:
通常這是「不對」的咖啡。有水果風味的咖啡入口由酸味開始,苦味,如果有的話(有些咖啡控制一下可以沒苦味),是最後段的味道。
苦味開頭轉酸味的,通常不會有愉悅的酸。

咖啡如果沒有苦味,對我來說就像吃到不苦的苦瓜一樣。
至於什麼是不對的酸味,這就更感覺不出來了,酸味就是酸味,
愉悅的酸這種東西,可能要高段的味蕾才能感受,只是這種味蕾沒有長在我身上。

對我這種粗人而言,咖啡就是咖啡,就跟早上的豆漿一樣,
實在不覺得必需花那麼多去心思去喝出什麼。如果我想要不苦,水加多一點就不苦了。
再不然加奶加糖,喝冰的,也都可以減少苦味。
如果要我從咖啡中找到堅果香,我唯一想到的是用杏仁奶代替牛奶
(我試過,但覺得加杏仁奶很難喝)。

世界上喝咖啡的人口如此之多,煮法也千百種,加糖,加奶,加水,加冰的花樣也很多。
甚至有的人是不濾渣,連咖啡渣一起喝下去的也有。
不知道這世界上是"對"的咖啡多呢,還是"不對"的咖啡多?
我想有能力也有心力會去分析一口咖啡中有什麼花果香的人,
應該是極少數中的少數吧?




舊濾壓壺退役前最後一次

炭燒中淺焙海南興隆精品級羅布斯塔豆。其實原本想要買的是像南洋咖啡那樣用砂糖與奶油炒過的重烘焙咖啡豆,卻誤打誤撞買到了這個......但是我很滿意。高醇度低苦度,當然沒有酸味,而香氣也偏低。

可惜俺爸似乎無法接受羅豆,那怕是混合的義式粉,只要摻一點羅豆喝了就心悸
trekvrx200tw wrote:
溫度都差不多在幾度


個人只是咖啡愛好者,不是甚麼前輩。

手沖的話,因為都喝淺焙,溫度都盡量拉高。以前有用溫度計時都在九十度之上,現在懶得用溫度計,常常水煮開倒入手沖壺就開始沖了。

個人經驗,花香果香這類的不怎麼麼怕高溫,有時沒高溫還沖不出來。高溫的麻煩是苦味容易出來,所以要克制不要過淬。

之前世界冠軍用低溫手把去保留花香的說法,個人有點疑惑。當然也可能義式機的高溫和普通的煮開水不能放一起談論。

回到主題,這幾天喝的是一支盧安達的日曬豆。手沖還可以,但也沒到印象深刻的地步,大概就是幾個禮拜就會忘記的豆子。但拉霸機拉出來時很驚艷,比經驗中所有的耶加有更明亮的柑橘風味。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咖啡如果...(恕刪)


喜歡甚麼風味是每個人的自由,句號。

關於咖啡風味的簡單分辨,個人一直認為是多數人的本能,比較複雜的分辨才是天分或後天的訓練。

就像上街吃牛肉麵,分出不同店家的差異應該是多數人都辦得到的。

以上。

  • 17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