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九土 K3 VS 匿名2 手搖磨豆機選擇

小弟手沖先前使用的手搖磨豆機是A3小郵筒,

但使用下來對於均勻度,細粉都很不滿意,

幾百塊的品質當然就是這樣,

後來改買豆時請店家先磨,

但味道、香氣當然是一天不如一天,

有一段時間改喝超商咖啡跟公司咖啡機的咖啡,

超商咖啡喝下來也是一筆開銷,

公司咖啡機的咖啡雖然免費,

但機子是租的,

咖啡豆是包月無限量供應,

喝久也是有一點乏味。

最近再度燃起手沖的念頭,

但在辦公桌也不可能擺一台電磨,

因此還是以手磨為主,

預算大概2000左右,

爬文之後覺得1Z Js不錯,

也蠻多人推薦,

但考慮到3500元的價格其實跟610N差不多了,

且往下有600N、往上可考慮601N,

實在下不了手,

回歸2000元,

2500元有匿名2單品版,

1780元有九土 K3,

無奈K3開箱、評測的文章真的很少,

無從比較,

想問各位前輩比較推那一支手磨,

或是K3的優缺點是?

小弟一天一杯,一次大概是15-20g的豆量,

以上請前輩們推薦,

萬般感謝。
2020-03-03 3:34 發佈
真累

喝咖啡&泡咖啡超過20年的我
最近改喝鋁箔包貝那送
一包$15, 簡單好喝解咖啡癮

一次線上購物買30包, 還折返8%Line Point
台南小雨咖啡的老闆有分享,我也是看了之後去買的,您可以去看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ANQbslMgaI&t=572s
1Z的JS借個會員來買不到3000吧(去年底朋友咖啡展入手是2800);而且1Z的作工與出杯品質是完全對得起這個價格;匿名2單品我同學過年前才買,含運費不到2200

九土K3的刀盤看起來跟匿名2類似,匿名2手沖風味很明亮偏前段,JS也是這個調性;九土沒玩過

一次的入豆量匿名2跟JS差不多都是極限25g(看豆子),九土看起來20g就很滿了
有關自行車與重量訓練或慢跑可PM交流互換意見,其他一律忽略之。
我主要是用 1Z Js,前不久老婆說她也想玩手沖,Js對她而言太大了點,就買支九土來給她用,沖了幾次後她說還是我沖給喝好了,九土就冰起來了,有興趣的同好可以參考一下,放著也是放著,倒不如便宜賣了,給有需要的人去使用。
Audio4Life wrote:
真累喝咖啡&...(恕刪)


辦公室裝B一下,

純粹想手沖,

趁年輕還有嘗試的熱忱,

多嘗試以後才有回憶呀。


hwhung wrote:
台南小雨咖啡的老闆有...(恕刪)


我唯一找到的開箱影片就是這一個,

其他文章、影片沒看到,

所以才來板上詢問。

另已私訊,謝謝。


Arbicool wrote:
1Z的JS借個會員來...(恕刪)


我是用比價網搜尋的,

價格大概就是1樓講的,

至於借會員,不好意思麻煩別人,

但感謝提供資訊。
Burattino wrote:
小弟手沖先前使用的手(恕刪)

九土K3還沒玩過
但是看圖片介紹應該是使用通用版的38mm五芯刀盤組

這一組通用刀盤幾乎各家雙軸承手磨都有使用
只要中軸與刀盤穩定
同心度沒偏差
磨粉粒徑分布特性應該也大同小異~



匿名2單品版本我有2015/2016兩隻
2015是使用通用版的38mm五芯刀盤組
2016的內刀盤一樣是通用38mm五芯刀盤,但外刀盤卻改為細齒版,研磨效率降低一些,但是省力不少。
還有就是細齒版外刀盤的細粉率會比粗齒版更低約 ~1.5%左右,細齒版出粉會更均勻。


但目前2020最新版本的匿名2搭配的外刀盤是哪一種我不知道....

細齒? 粗齒?

如果目前匿名2搭配的是省力/細粉少/更均勻的 "細齒版" 外刀盤,建議可以考慮~


===========
2020/8/10 Update:
===========

原文 => 各式手磨粒徑分析 (continue...2020/8/15) #761F 粒徑分析 數據#23 + 九土K3 plus(K3+) + Mavo + AceR1外調版

--

土砲粒徑分析#23(僅供參考)

首先,感謝 bai.demon 大大的熱心與支持
一次出借四款手磨進行粒徑測試分析!




磨豆機列表:
1. 九土 Joto K3 plus (九土K3+) (已更換新版外刀盤)
2. 泰摩 栗子C <= 省略未測
3. Mavo 巫師
4. 玲瓏AceR1 (外調版)

前3款基本上都是裝配最普遍的38mm五芯不鏽鋼刀盤組

其中九土K3+在初版被發現有研磨效率嚴重低落的問題
後來廠商迅速補發了新版的外刀盤試圖補救


仔細比較九土K3+的五芯內刀與外刀的確都與眾不同
而且就算是換裝新版外刀盤後,也一樣有研磨效率的差異
相同磨豆條件下,換裝新刀盤的K3+還是比Mavo多了大約一倍以上的手搖圈數


至於K3+這組與眾不同的刀盤組是否會影響磨粉粒徑分布?
由粒徑分析實驗數據來說明

而最新款玲瓏AceR1則是裝配第一次見到的38mm六芯刀盤組
這組六芯刀盤組是否真如廠商宣稱細粉率極低?
就以之後的粒徑分析實驗數據來證明吧!



----

咖啡豆種:
伊索比亞/日曬/古吉/淺焙



實際研磨:


備註:
因為有三款手磨都是裝配38mm公版五芯刀盤,所以本次篩粉實驗只挑選了Mavo與九土K3+,塑膠栗子C就省略未測


======

實測數據:




對照組數據:




圖表:






結論:

1. 實際比對九土K3+的五芯刀盤的確與眾不同,內刀盤刀齒較淺,舊版外刀盤下緣近乎無齒,新版外刀盤應該只是將舊版刀盤削掉一圈,直接45度倒角。根據實際使用新版外刀盤的感受,研磨效率還是不佳,相同條件下的磨豆圈數是別人的兩倍多,篩粉數據也顯示細粉率很高 (約~20%)。


2. 九土K3+的內筒與外刀盤結合處的設計有台階/段差,容易卡豆與殘留碎粒。


3. 手上這支九土K3+上筒身加工有偏差,導致筒壁厚度竟然不一樣~

4. Mavo巫師手磨設計/用料/工藝表現中規中矩,篩粉數據也蠻符合公版五芯刀盤的期待。(數據與海勒101/匿名差不多)

5. 泰摩 栗子C 設計/用料/工藝差強人意,不予置評。因同為公版五芯刀,所以本次篩粉實驗省略未測 (可大概參考匿名2/海勒101/Mavo的公版五芯刀數據)

6. AceR1所裝配的38mm六芯刀盤組研磨效率很高,6.5g約18圈磨完。搭配長度適中的不鏽鋼搖把,就算是磨淺焙豆也不算費力,搖起來手感扎實,唰~唰~唰~高效率切削聲音感覺是拳拳到肉,非常療癒!


7. AceR1的六芯刀盤不但研磨效率高,篩粉數據也非常突出,數據顯示手沖尺寸粉徑均勻度高,細粉率很低 (~12%),令人印象深刻。

8. 根據之前的經驗,裝配細粉率偏低的刀盤組會是兩面刃!對於義式需要維持穩定9bar高壓有困難,所以偏手沖粒徑的刀盤組通常無法兼顧義式。不過R1廠商宣稱這是versalab的夢幻六星超級刀盤,是可以全段研磨的。

---

篩粉實驗數據總列表 (2020/8/10):
Js官方賣場定價也才3080,買官方賣場就好了,3500的價格也太誇張了
Ivalice wrote:
Js官方賣場定價也才3080...(恕刪)


沒錯,所以我是很好奇樓主的價錢哪邊來的?JS全新會員價不過2926,但是九土的通用刀盤基本沒得比

雖然現在要直接淘匿名2沒那麼安心,但也不過就含運費2200以內



JS的刀盤狀態與整體來說是比九土好不少,而且刀盤是磨豆機的命根,口味如果有其他懸念以後還是會升級
有關自行車與重量訓練或慢跑可PM交流互換意見,其他一律忽略之。
抱歉,先前比較忙,

現在才回覆,

XTR wrote:
九土K3還沒玩過但是...(恕刪)


版本百百款,

比價的網站出現最便宜到高一點的價位,

其實也沒有說到底是哪一年的版本XD

應該是2020版,

但究竟是細齒還是粗齒,

可能想轉手賺價差的賣家也不知道。


Ivalice wrote:
Js官方賣場定價也才...(恕刪)


這部分小弟就沒有研究了,

但官網通常都要註冊、認證等…才能購買

只買一支手搖,

要花費時間就算了,

伴隨著個資外洩的風險才是問題,

雖然現在個資也不見得是隱蔽的了,

但老人家記性不好,

帳號密碼怎麼變就是那樣,

就連金融相關的帳號密碼也是一樣才慘,

還是減少風險為慎。


Arbicool wrote:
沒錯,所以我是很好奇...(恕刪)


價格就是比價網頁、平台出來的價格,

可能直接搜尋繁體字的網頁、資訊吧,

基本上手搖只是公司用或出門方便吧,

遲早還是會入手電磨或更高階手磨放在家中,

畢竟帶著咖啡粉或沖好的咖啡上班也是很奇怪,

在公司磨豆手沖,

要的就是假掰的氣息,

不是,應該是從磨豆一開始的乾香,

到完整品嚐一杯咖啡的過程。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