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目前手沖咖啡大約一年了,這些時間沖過的咖啡豆品項,大約是十幾種,其中最多的大概就是耶加(水洗,洗沖G1和日曬),
也有長輩送過高檔像麝香咖啡,其中比較有感的是麝香沖時香氣很濃~~像咖克力蓁果味(若形容有誤請見諒~小弟目前腦容量無法把名稱和味道做很好對應...),沖過低價味的藝技(耶加雪菲),最有印象是我太太說有酒味....,目前比較困擾的是,在每一種豆買來(每次都半磅,最多一磅,都以中、低烘為主,若接下來可能太忙沒法常跑就買一磅)沖的過程中,會試著某天調水溫、某天調顆粒或是沖的速度.....,在這過程中會發現有時酸味程度高點,有時順口點,有時苦味重點,有時好喝(不很酸、不會喉嚨苦味,嘴裡會有香氣...)等,但目前心中有一個很大的疑問就是,沖了這麼多種咖啡豆,發現有些咖啡豆自己沖時好喝的口感時,感覺味道似乎都差不多,讓我覺得自己好像買的都是同一種豆似的。
所以忍不住想請教一下各位先進,對於我們這種每天其實只沖給自己喝的人,是否有建議如何學習,畢竟我不太可能同時沖個幾杯不同豆子來試喝,頂多就是家裡有客人才有可能同時沖個兩種豆子來比較。但是說實話,真的也搞不清楚怎麼樣才是正確的,店家給我的回應是每個人沖法和口感等都不同,所以喝起來有差異~~說真的我也認同,可是這樣對學習了解又是困擾了。網路上看,有看到說,有時所謂這個咖啡豆標示的味道,有乾香、濕香或喝起來的味道...這一般個人手沖真的能分辨到這種程度嗎??還是說其實就只能透過上課時體會一下?
是否每種豆子如耶加(水洗G2, G1、日曬)、安提瓜、花神、科契爾手摘紅櫻桃、藝技等,是否有那邊可以查出手沖時品嚐可以喝到那些「基本」味道?(當然還有依產地),還是說這些就只能問買豆子的老板~這批豆子是什麼味道??而且偏偏我常買的店,老板的咖啡是用煮的~~再過濾...=_=....還有就是大部份這些咖啡豆店裡都是沒有在現場賣來喝的....
不知道這麼多的廢話,有沒有人知道我想了解的,無論如何感恩,謝謝!!
補充一下:
目前工具
手沖壺:請家人從日本買的野田琺瑯 類似大嘴鴨口的大容量手沖壺(好像1.8L...有點忘了)
濾杯:V60 2~4人份(主要), Kalita 3孔
磨豆器:暱名二
sam63126 wrote:
小弟目前手沖咖啡大約...(恕刪)
真是大哉問
一.手沖技術的學習:
請瞭解
1.濃度與萃取率的意義
2.悶蒸的意義與操控,對於萃取的影響
3.前、中、後段的萃取差異
4.酸甜苦比例
5.萃取六大變因
6.香氣的提升
7.不同濾杯與不同手沖壺的差異以及對與萃取的影響
8.磨豆機差異與細粉的控制
二、味嗅覺學習
1.辨識酸、甜、苦
2.辨識香氣與風味
3.辨識瑕疵風味
4.酸質、平衡度、後韻
三、豆子的學習
1.咖啡豆的基本知識、產地、處理法、年份、儲存
2.烘焙知識,包括梅納反應與焦糖化反應、澀感的產生、膨脹度對於萃取的影響
3.淺、中、深焙的差異與豆子內留下物質的種類
4.時間的變化,包括時間與保存方式對於豆子的影響
四、綜合
前三項的整體看法
我提出來,請你可以嘗試去google
去問、去看、去喝、去思考
慢慢瞭解了之後
你問的問題就不會那麼籠統
(這不是怪你,新手都是如此,不知道自己要問什麼)
如果還是不懂,找個好老師帶你吧
這個錢花得值得(前提:真的是好的老師)
總比喝到一堆沖煮不對的咖啡要好得多
給你參考
一般而言,新鮮烘培好的豆子需要一到兩週的時間讓豆子的清醒,一些香氛物質釋放開來~
但接下來豆子的風味也消失的很快,所以最建議的賞味期間大約在2-4週!
另外,咖啡豆的新鮮度、手沖的時候粉末的顆粒大小、水跟咖啡粉的比例、水溫還有預浸的時間都有分別!
建議的「水粉比」(沖煮水量與咖啡粉的比例):
一般家用馬克杯為300ml的狀況下,
濃厚-->1:10 (300ml/30g)
中度-->1:12 (300ml/25g)
輕柔-->1:15 (300ml/20g)
測量所需的咖啡豆份量、利用磨豆器磨成適當大小的咖啡粉。
將水煮沸至100°C倒入細口壺中等待到適當溫度88°C~92°C(溫度越高萃取度越高,但過度萃取苦味和酸味也容易出現 還是平衡一點好 所以不建議用滾水手沖)。
濾紙折好放入濾杯中並用水稍微沖過後倒掉。
把咖啡粉倒入濾杯中,並輕敲撫平。
測量確認細口壺中的水溫後,將水輕輕由內往外、由外往內劃同心圓地方式倒入濾杯中。
等到咖啡粉均勻浸濕「鼓起(新鮮的豆子會鼓起來)」後就停止入水。
{預浸} 等待20~30秒鐘後,鼓起的咖啡粉末會逐漸下降。
等到鼓起的咖啡粉微微的降落,開始繼續緩慢同心圓式的注水。
注水約2-3分鐘後,完成手沖咖啡所需份量(ex: 300ml),把濾杯移開。 (達到所需的咖啡量就可以將濾杯移開嚕!如果等到濾杯的水完全滴完,咖啡中細粉沈澱會容易產生雜味)。
一般而言,豆子本身的品質是好不好喝先天的條件。再來淺培的豆子比較容易有果酸味,不喜歡酸味的朋友水溫可以不要過高。研磨顆粒過大萃取會不足而嚐起來較淡。水溫過高和研磨過細都容易過度萃取而產生苦味。我的建議會是地對咖啡風味很要求的人,可以從一支豆子開始練習,紀錄豆子的養豆時間、水溫、研磨粗細度、預浸時間、手沖時間與水粉比例。由於每支豆子烘培程度不一、每個人對口感風味要求不一其實沒有一定的答案!所以手沖的時候把變因記錄下來,才可以複製自己喜歡的風味~~~lol
希望這個回覆對你有幫助嚕~~~
reference:
https://cafekidinme.com/2017/04/13/手沖族的小困擾:咖啡豆的保存/
https://cafekidinme.com/2017/04/11/咖啡豆的「最佳賞味期」/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