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有網友問我預浸
我之前曾在PTT的咖啡板回過類似問題
所以我把我回的文章轉過來
請大家參考
原文問問題的網友是使用GEE
不過在本論壇問我的網友使用Silvia改裝
應該可類比
============================
基本上,預浸,就是先以熱水,無壓方式淋在咖啡粉餅上
前輩的說法,這樣的好處:
1.粉餅淋溼膨脹,可以讓粉與粉之間更緊密,減低通道效應
2.味道更多變
第一個說法,其實蠻容易理解
一般也相信,若粉量與填粉確實
照第一個作法,是可以減低一點通道效應
但粉量與填粉不確實,怎樣的預浸也沒有意義
但相反的,粉量填粉都確實,本來通道效應就減低出現可能
那這樣,還有預浸必要嗎?
也就是說,我寧願把粉量與填粉做確實
所以,以前有網友問我『預浸有必要嗎?』
若照第一個說法,其實我是不置可否
但是,近年來玩了幾款機器,包含變壓機與拉霸
我其實有不同想法
以一般有自然預浸的機器
開啟自然預浸
事實上熱水會以自然水壓(因為自然水壓,後面會以『無壓』來代替)流出
(大部分在2bar左右,看你機器的管線設計)
也就類似於手沖的注水
當然原po提到是否類似悶蒸?
我個人不認為有到達悶蒸的效果
因為悶蒸還有讓咖啡粉『呼吸』的作用(有興趣請google)
但若以手沖的想法來看預浸,這是很類似的
手沖,以熱水浸溼咖啡粉來萃取咖啡的芳香物質
因為無壓,所以萃取的相對是咖啡粉體比較表面的部分
而這一部份比較接近漿果,相對保留比較多的果酸與果香
這也是一般我們做手沖的喜好的部分
所以,以此來看,預浸若比擬手沖
則整段espresso的過程,可以說是前幾秒的無壓手沖+後面20秒左右的有壓沖煮
也因為前段的無壓沖煮,會比較把表面的果酸果香萃取出來
而後段的有壓沖煮時間也相對變少,所謂萃取到粉體更深內部的物質也相對減少
整個espresso(在此要提醒,espresso本來就是一種混合物)會更偏向前段
且因此整個range,對某些人的味覺來說,也相對的更寬
這就是前述第2個好處的原理
以這樣角度,來看變壓機與拉霸機,也更加的清楚
這樣的壓力改變,改變的是對於粉體的萃取速度與程度
也因此改變了萃取深度
例如:以3個階段的變壓來說,第一段的自然水壓,可能把表面果酸果香萃取出來
第二段(假設4.5bar)會把粉體萃取深一些,但又不如9bar
所以相對的萃取出來的物質種類與濃度也有不同
而第三段的9bar,就與一般的定壓機相同
但因為時間比較起來短一點,萃取出的量也與定壓機不同
相較定壓機,從頭到尾9bar均勻的萃取,各階段的差異不大
所以變壓會給人有與定壓機很大不同的味覺反應
但,變壓一定好嗎?
因為這樣的壓力改變,變因就比起定壓要多了好多
對於老手來講,這是如獲至寶,因為味道整個不一樣了
整個可玩性也增高了
但是對於完全沒有接觸過espresso的新手,有時反而會迷惑
所以,對於完全的新手,我個人是不會刻意推薦變壓與拉霸
回到預浸,前面的敘述應該已經可以回答原po的問題
但要提醒原po,你用的是GEE
GEE的預浸,其實是有壓的
它是以9bar出水數秒,再停數秒鐘(以上是你自行設定),再連續沖煮下去
(當然,也在此提醒,震動幫浦的壓力是隨著粉餅的阻力而來,不一定是9bar)
因此,在前段的預浸與一般的自然水壓預浸不同
甚至可以說,那根本就是已經一般沖煮,只是分成兩段(中間等數秒)
所以這是為何GEE的預浸似乎效果不明顯的原因
(不是沒用,但與一般自然水壓預浸有壓力不同,當然萃取的深度就不同)
這也是一般GEE新手問我,我都建議先不要預浸的理由
至於原po提到的預浸10秒與15秒有一點差異的原因
也可以如是觀
順便一提
預浸還有另一用途:
粉吸了水膨脹,先把新鮮咖啡粉體內的空氣排出,有利於接下來的萃取
(提高萃取率,這與手沖的悶蒸類似)
再補充:有人問我預浸到底要多久
如果看了我這篇解釋,就知道這其實取決於自己想要表現什麼風味
因此,有老師教要等到第一滴流出,不是不對,但不精確
給大家參考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