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玩家很多 所以好奇大家對於這方面的經驗~
以前剛開始用不錯的義式咖啡機 大概是Sunbeam EM6910和後來的GEE
磨豆機從基本的em490到國產900N
這段時間常常很高興的覺得自己煮出來的咖啡 不會比外面差太多
去了幾個有名的咖啡店 喝了他們的咖啡 然後買一包他們的house blend或是單品回家自己做
然後結果常常是發現 很多店 名過於實(就是煮出來好像也還好) 或是甚至比自己煮出來的還差
當然可能只是店家單純的水加太多的問題 (因為我做ristretto)
後來喝了幾家很令我驚艷的咖啡 回家也還大概可以煮出差不多
當然也有很多更厲害的店家 喝了很開心 (但是就沒有機會買到他們的豆子)
而且慢慢引導出一個感想 就是豆子很重要 然後技術或機器到一個程度後 就差不了多少
這個想法直到日前完全被打破
因為小弟升級到Expobar 雙鍋爐PID + Anfim磨豆機後 就覺得 大概可以煮出一般的水準
當然職業咖啡師和專業機器會有差異 只是沒有覺得需要花錢去外面買
幾天前逛街遇到一家台中的店家 啡文學
店家在推銷時 跟老闆聊得很開心
問一下他們義式咖啡豆的價格 才半磅兩百元 因為相較便宜 所以心中猜測不是用什麼很好的豆子
在老闆說明都是arabica 也是不錯的品質 就買一包回去試一下
用了不同的條件 煮了幾杯試試 好像普普通通 不差 但是也沒有在一些名店買的豆好喝(當然貴很多的)
後來有機會到了他們在大肚山夜景的巴士店面 點了用一樣豆子煮的咖啡(當然不知道是不是完全一樣 至少是用同樣的配方吧)
一喝 驚為天人!!!
拿鐵中可以喝到很柔順的咖啡味 微微的可可味馬上出現
過一會喝 柑橘的果酸很明顯的在舌頭兩側和後緣出現~
牛奶的溫度也剛剛好 不會太冷 在寒冷的山風吹襲下 還略顯溫暖
入口也不會太燙
奶泡打得很均勻 也很厚實 喝到最後一口 奶泡都還很濃郁
從一開始到結束 都可以感受到味道的變化~
之後回到家 再重新煮一次一樣的豆子 就更顯得自己的無能~~
當時有注意到店家是用 La marzocco的機器(不知道哪款) 磨豆機是用 Mazzer Robur (老闆當初說的)
這個經驗也給自己上了一個 機器真的不重要 豆子 也只是一部分
站在機器後面的Barista 真的是控制整個 咖啡協奏曲的指揮家~
雖然很可惜的好像 那邊的客群似乎不是為了咖啡過去~ (猜的啦 好像很多 都點了一些其他飲料 和帶香雞排過去)
在這邊好奇有沒有其他前輩 有類似的經驗 可以在同一個豆子配方下 店家跟自己做出差那麼多的口感
自己真的深深覺得咖啡果然是無止盡的學問~~
在這邊也大推“啡文學” 當初老闆也有提到豆子配方 好像是Ethiopain Sidamo + 曼特寧然後還有一個中南美洲的豆子(但是忘了)
這個配方可以在這個價位 有這樣的口感 真是太神奇了~~
每家店的烘豆師想法及品味不同
所以同樣一支咖啡豆
但烘出來的口感都不太相同
有些覺得要酸
有些覺得要苦
有些覺得要微酸甘苦
所以還是看客人喝的是否OK
而義式咖啡豆部分
目前有些自家煎焙店就不見得會自己烘
但如果有自己烘自己配豆
那這家店的義式咖啡應該也會很有風格
也是要看客人是否喝的OK
以上是豆子的部分
而咖啡沖煮部份來說
假設豆子都很好
問題是每家店的咖啡製做人員都不同人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習慣
這部分變數就很大
很可能同一家店但不同的店員操做同一支豆
但 A做的不好喝 B做的還OK C可以把風位層次都沖泡出來
所以這家店的咖啡是好喝還是不好喝呢?
又假設在一家店豆子好咖啡師也好所以跟他買豆子回家自己做
那問題是
磨豆機是否同一款?粗細是否相同
機器是否相同?
又或是手沖是否是一模一樣的手法
是否是一模一樣的沖煮時間
又是否是一模一樣的水溫
以上都會導致很大的差異性
再來就是
自己沖出來的有沒有可能馬上跟店家的做比較
因為沒有兩杯一起試喝
準確度是否有信效度是否OK
另外假設自己覺得沖的比店家的好
那是否有其他人也比較過呢
我想以上都是可以思考的點
這也是咖啡之所以好玩的地方
最近去喝日子咖啡
一店二店機器就不同synesso vs la mazacco
味道就不同
今天的barista不同,哈哈味道也不同
阿synnesso兩杯同一個barista調壓力沖煮表演
哇風味截然不同
我回家煮的又是我的style
這真的是同一批豆子嗎?
每一個環節不同
味道就不同
我自己在每次的填壓磨粉粗細中就有很多的口感變化
以及沖煮的調整中改變
只是一致性太差 哈哈
因為都想要更完美的味道
很難口感豐富+crema多並存
因為口感豐富濃厚汁就crema不夠(under extraction?太細不易出汁)
crema多就味道淡(乾淨無雜味?)
哈哈每人喜好不同啊
colinwen wrote:
這邊玩家很多 所以好...(恕刪)
kalislung wrote:
假設以自家煎焙店好了...(恕刪)
kalislung兄 說的是~
咖啡豆從生豆烘培開始到入口 中間的變因何其多~
更不用說連生豆的品質 種類 有這麼多的變化~
這樣感覺起來 好像咖啡這種飲料真的是很神奇
其他類似的茶 紅酒 好像前端差異比較多 後端泡茶 倒酒(醒酒)好像就沒這麼複雜了 (除了神之雫 就有點厲害)
harveylin wrote:
版大的經驗,小弟也有...(恕刪)
是啊 咖啡沖煮過程 真的變因很多
不過我的困擾是 這次的經驗是自己沖煮沒辦法複製出 類似的味道
已經調整了粗細和沖煮溫度 但是離在店裡喝的還是差很遠
有時候買一些豆子 自己煮和店裡喝 都差不多好喝 (這樣可以說是 好駕馭嗎?)
但是這次的經驗 就是自己怎麼搞 都弄不出一樣好喝的味道 (尤其是柑橘味)
這麼濃郁的柑橘味 我只有一次在澳洲時 喝到一個印度Balmaddi estate 莊園的豆子
後來再也沒有出現過的經驗 竟然類似的味道在這家咖啡店出現~
不知道是不是有哪些豆子很難駕馭 哪些豆子 又比較好駕馭呢?
駕馭這邊大概可以說 煮出好味道吧?
像是我喝過一些店裡面的Hawa'i Kona 和自己買回來煮
好像都一樣很好喝!(還是其實因為很貴 所以心理覺得好喝?)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