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囉嗦,照華府規矩,先脫光驗明正身
順便把用不到的東西,全拆了
結果只剩…..沒多少!
加件隔熱棉,比較不冷

從前面看,招牌入豆口上面加一片『蓋子』,看能不能有悶蒸的效果
原本的出豆口,做成可掀式,掀開直接下豆

給烘豆機加個電腦
插麵包板接控制電路,有按鍵、LCD顯示,也有電子溫度計…
第一版先求能烘出豆子就好,不知道還須要什麼功能
以後有想到,再加進去

華府的傳統就是…懶~ 的太認真
所以,寫個程式放進去
看能不能像媽媽樂洗衣機一樣
按個按鍵,烘豆機自己去烘,等烘好了,再來叫我

做個鋼鐵人外殼,把烘豆機包起來
保暖一點,也好看一點… 點
順便把排煙、銀皮、下豆冷卻 一次解決

不鏽鋼比較貴,還得請人加工,比較麻煩
所以,冷卻盤就直接用碎木料簡單釘一下
直接連接排風設備
然後就,指揮艇組合

怎麼...
看起來真不像是一台烘豆機
不管從哪個角度,怎麼看都不像...
倒像是變形到一半卡住的變形金鋼
而且,還是電線外露的裸裝版
搞個B&Q層板架高,下面有加輪子
如果不能烘,比較方便推去資源回收

小心啟動麵包板上的電路
太好了,該亮的燈都有亮
乍看之下,還蠻像一回事的

小弟純粹是惡搞機器而已
對於烘豆就真的傷腦筯
慘、慘、慘 啊! 完全沒經驗
只好努力Google找資料
感謝很多烘豆前輩的網路分享

小弟才基本建立了一些概念
立馬把網路上 Gooooogle 來的『烘焙計劃書』
透過電腦連線,上傳到接麵包板的主控器
看著這個簡陋的設備,裸露交錯的電線
居然就這麼地運轉起來了

烘豆的世界真的很不簡單
Google完才發現
相關的知識非常多
能玩的東西也非常多
要能烘出一把好豆
須要多年的經驗累積,還得燒掉不少豆子錢
想到這裏,不襟對各位烘豆前輩,昇起一股由衷的敬佩
小弟剛入門,實在談不上烘豆技術
只能先就烘豆機的特性部份做一些實驗性的烘焙
目前想先把目標鎖定在烘豆機的穩定性
所以,我想第一個目標是先讓烘豆機能穩定的控制烘焙曲線
下面是最近的幾次烘焙曲線截圖
上星期烘的曲線 (瓜地馬拉的安堤瓜,目前都是用同一支豆子)

當天連續再烘第二鍋

昨天陰天,氣溫比上周降了5度,
用同一個烘焙計劃曲線再試烘了幾鍋
在Artisan軟體中,把上周同一個烘焙曲線開啟為背景對照模式
溫度的確有沿著上周記錄的曲線走
看著急不得的曲線緩緩爬昇,擔心下一秒開始曲線爆走的感覺真的有點奇妙

曲線好像還是不太能完全重合

今天天氣像寒流來襲,室內溫度只有21度,下小雨
好像烘出興趣來了,又多烘了幾鍋






再烘一鍋





烘了幾鍋,好像曲線還是沒辨法完全重合
曲線邊緣還是會出現沒重合的毛邊,怎麼會這樣…

第一關而已,就這麼難,看來還很有得拼

加油!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