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不是很愛喝咖啡加上也不懂咖啡
上次去朋友家喝的黑咖啡
真的很順口又好喝
詢問之下才知道是台灣種植的咖啡
他是說黃金色的咖啡
請問這是捨品種?
小弟略約在網路查詢需要4-5年才能有咖啡豆喝
請問如種植兩顆是否足夠自己喝?
請問需要噴灑農藥嗎?
一棵結果很多嗎?
謝謝
頂級綠茶 wrote:
小弟不是很愛喝咖啡加...(恕刪)
早年引進台灣的咖啡品種以鐵比卡(Typica)為主,近年來有業者試種成熟果實為黃色(一般咖啡果實成熟過程為綠->黃->紅)的黃波旁(Yellow Bourbon),不知"黃金色的咖啡"是否指此品種.
在適合咖啡樹的環境中(指南北兩條回歸線中"咖啡帶"的高原地),由樹苗到可結果成樹至少要三年,而且初期量很少.
在台灣最好情形下只能一年一收,一株鐵比卡一年收成約一公斤生豆.理論上波旁應該多一些.
每種生物都在食物鏈中,自己喝的,需不需要噴灑農藥嗎?自行決定!
咖啡的品質有賴於全過程的環環相扣,尤其是果實到脫水生豆的製程,稍有不慎,例如果實過生或過熟,取果方式不良,發酵過度,或因來不及處理而發霉等,味道就走樣了.我喝到的台灣咖啡,大多製程都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何況台灣工資遠高於大部分的咖啡生產國.所以,玩玩OK啦,若要經濟化,要多評估!
頂級綠茶 wrote:
謝謝大大指教小弟家中...(恕刪)</blockquote
我可以了解因台灣農業政策開始讓許多休耕農開始思索復耕評估,而咖啡的確是不錯的標的,其實我也樂觀其成,但台灣適種咖啡的地區在北回歸線以南,如有名的古坑.如果,您的良田不在此區,可能會因先天不足而收成不佳或體質適應不良等問題,當然絕對有少數例外(如苗栗,彰化等,但這例外的品質,個人認為還有很大的空間,只是不知是先天不足,還是後天失調),而我不是專業的務農人員,當然無法評論,只是把看到聽到的分享出來.如果是專業的務農人員絕對會先評估地理氣候因素,不可能全靠科技及藥物....
有個愛喝咖啡的朋友在屏東種咖啡,雖從小務農,但是軍職退休回收租田開始種咖啡,五分地,約450株咖啡樹,從地質改變,間作遮陽,手工除草,第一年幾乎全沒活下來,第四年只能一邊練烘焙,一邊送親友試喝,第五年才正式開張.他堅持不用藥,適當修剪咖啡樹及遮陽樹,全用有機肥,幾年下來才反應在他的品質上,同產銷班的咖啡農有些不願照顧,結果咖啡就爛給你看,所以幾乎棄守,況且早期農委會有支持,現在則自生自滅.....
只是一個人照顧五分地,一年收成咖啡4~500公斤生豆,若以商用市價計算....噯,可能根本不夠肥料錢,更何況還要管銷費用...
還好做出了品質及口碑,如今得以每年完銷,實屬不易,只是產能就如此而已.
大致如此,更進一步的專業知識,可洽農業學術單位,因為台灣咖啡農都在摸索中!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