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關於illy咖啡豆

菜鳥資歷
平常都買cama 但有點崇洋 所以拜入一些進口豆
但illy黑色尚未開封
關於illy咖啡豆
關於illy咖啡豆
機器:silvia+rocky+原廠濾杯(LM也有測試)
刻度5,機器都是加熱燈一滅就上把手就煮(沒有先放水)
價格:
illy 550/罐(Y拍有便宜點的)
星八八 390(煮一次就丟在一旁)
cama 255

烘培:
紅色中烘/黑色深烘
cama應該算深吧(顏色介於兩者間)
星八八=黑麻麻

crema:
illy紅罐的crema都只有一點點
應該跟小弟能力有關吧
星八八我忘記了
以下是照片 前輩別笑阿
illy-紅色中烘
關於illy咖啡豆

cama
關於illy咖啡豆
關於illy咖啡豆

口感: 程度太淺 憑感覺說好了
illy中烘口感果然偏酸 但仍可接受
illy深烘(過幾天再開好了)
cama平順 口感還算豐富


備註
今天下班特別跑一趟民生西路一間專賣illy的咖啡店
單點一杯espresso 110
果然專業就是比我煮的好喝 哈哈
但crema仍然覺得不夠厚(比起站上前輩們)

回家不死心 乾脆測試syphon好了 刻度調20
結果大出我意料之外
香氣十足 口感淳厚 豐富 讓我當下非常滿意




2013-02-06 1:42 發佈
文章關鍵字 illy 咖啡豆
樓主很保護Silvia小姐,頂端的白膜沒撕掉。
這幾杯的 crema 都有點少...

我平常就有用 illy 和 cama 的咖啡豆, illy 泡出來的感覺跟你的 cama 差不多,但 crema 細很多

我用Nespresso的填充膠囊泡過ILLY & 星巴客同款 (各5公克)..
crema好像有比你相片的多耶..
是不是刻度沒調好阿?
我也覺得crema很少

刻度已經調到5了說

mbantust35 wrote:
我也覺得crema很...(恕刪)


我覺得CREMA比起新鮮的豆子來說當然不能比

但是illy厲害的地方有兩點:
第一.保鮮技術
這是2012年12月煮的(從罐底的有效期線來回推知道已經烘好7個月了!)


CREMA不算厚


比較:新鮮的豆子應該要這麼厚(這還是等大概20-30秒才照的)


但是illy有虎斑 這就了不起了(虎斑比CREMA更能表達這是一個nice shot)


另外一個厲害的就是illy的配豆
口感比起國內自家烘培的來說,有它自己的獨特風味,我用這個黑罐的做成拿鐵非常非常的驚艷
有豐沛的烤核果味和來自espresso本身的焦糖氣味,很難得完全沒有因為牛奶而降低espresso的特色
謝謝分享阿
illy豆子或許因為惰氣保鮮技術所以比較貴吧
但喝起來真的很不錯

前輩有提到虎斑比crema更能代表這杯espresso的好壞
想請要虎斑的出現和磨豆粗細很有關係??

我用cama可以煮出虎斑 但是很細的刻度+比較重的填壓
但crema就怎麼都煮都只有PO的那樣 也很難有膏狀的感覺

daffodilhyde wrote:
我覺得CREMA比起...(恕刪)

mbantust35 wrote:
謝謝分享阿illy豆...(恕刪)


之前你也有在一起分享用各式咖啡器材煮出來的CREMA吧!這棟樓分享過,所以你應該也記得有位前輩提到粗研磨+重填壓比較容易出現虎斑

不過煮了半年下來,自己也有一些體會
我倒是覺得研磨和填壓是一個互有影響的參數,要多try幾次才能找到那個有虎斑的參數
粗研磨+重填壓可能是一個方向,不過因為粗細和輕重每個人定義不同,所以我視為參考而不一定會拘泥在這句話

而CREMA黏不黏稠跟幾個因素可能有比較大的關係:
1.豆種:以義式綜合豆來說,巴西比較高的會有比較好的黏稠度
2.新鮮程度:以我自己的經驗,新鮮烘焙好的豆子,不管是開起來或是封著養豆,大概要經過4~6天CREMA會有最好的黏稠度

倒是填壓和研磨我覺得跟黏稠度比較沒有特別大的關係(當然這兩個條件也不能抓的太差)
看來在做 espresso 上, 900N > Rocky

看來弄個無段式或是超級多段式的魔豆機才有解, Rocky 有點...不值那個價錢,以磨出的 espresso 用咖啡粉來比較的話.




mbantust35 wrote:
謝謝分享阿illy豆...(恕刪)
學問廣大 謝謝再次指導
趁過年假期 天天練習

daffodilhyde wrote:
之前你也有在一起分享...(恕刪)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