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邁入鐵人三項的運動愛好者來說, 有朝一日能夠鼓起勇氣報名「超級鐵人226」, 一定是最後的終極夢想。參加、完賽, 是最基本的要求, 也是一般超級鐵人最大的目標, 如果完賽之外, 還想拿下分組名次, 站上凸台, 除非是「練武奇才」, 或是真的練得認真、練得徹底, 不然對大部分的參與者來說, 3.8公里的游泳、180公里的自行車, 以及最後42公里的全程馬拉松, 可能只有1-2個比較強的項目下, 還是讓自己在17小時內抵達終點拱門吧!

鐵人版小有名氣的「肛鐵人」, 經過一次的失敗, 去(2014)年終於成為226鐵人...
不過, 在每次主辦單位都會設置「接力組」的情形下, 如果能夠找到三個在游泳、自行車和路跑各有專精的朋友一起參賽, 大家藉由參與超鐵226各玩各的, 不但是初探超鐵226的第一步, 三個人也有機會縮短完賽的時間, 更有一舉站上凸台的可能。因為這樣的想法, 才有了這次【三個50歲男人】的超鐵226接力凸台之夢…

我們為了這次報名參賽還設計了精美文宣, 由多才多藝的「肛鐵人」所製作...
來介紹一下這次遠征台東LAVA超鐵226接力的三位50歲「大叔」:首先是在01三鐵版一砲而紅的「肛鐵人」—光哥, 有關他的「英勇事蹟」, 大家可以看看他在2013年普悠瑪113的這一篇

「肛鐵人」—光哥

另一位我們姑且稱他叫「陽哥」吧!(上圖)不過他平時倒是稍稍低調;最後就是在下小弟本人我, 在01的單車版人稱「屁大」, 因為每逢5, 7, 9三個月的環義, 環法和環西三個最大的自行車賽時, 都在那兒開版胡說亂打屁, 聽說讓不少人很是困擾啊…

2014年墾丁Ironman 70.3比完之後, 在悠活度假村突然起肖...
我們三個是小學同學, 隨著年齡增長, 各自求學, 也搬離原本的永和住處, 卻因為Facebook這個神奇的東西把大家又拉了回來, 但最重要的是, 在2012年台東一場51.5的標鐵, 讓三個人重新相聚, 而第二年, 三個人也一起參加了2013年的墾丁Ironman 70.3比賽….

結果三個人同年參加, 竟然沒有合照, 只好把各自留影的相片po上來...

而我們的「肛鐵人」—光哥一直有個想法, 雖然大家平時各忙各的, 偶而會因為去參加鐵人賽而相聚, 不過大家各自比完, 時間不一, 比完沒交集, 很不過癮;既然大家都在玩鐵人, 不如找一場, 大家以各自擅長的項目, 一起來報一場226接力, 一方面這樣大家一定有相聚的時間, 再方面利用各自的專項, 縮短比賽時間, 更有機會一舉站上凸台。這個想法當然得到陽哥和我的支持, 於是這一次台東LAVA超鐵226的男子接力組, 就多了一個「50男抄襲鐵人」隊…

我們的正式隊名...

我們還有專屬T-Shirt...

三個人開始分配自己的專項, 首先是「肛鐵人」—光哥(上圖), 他從2012年開始玩鐵人, 而他沒事也參加21K半馬, 甚至是全馬, 成績也愈來愈好, 目前全馬, 成績準備跑進4小時內, 所以最後一棒的42公里路跑當然非他莫屬;至於陽哥, 則是一付修長身材, 游泳則是他的專長, 至少他在水裡的成績是我和肛鐵人「望水波而莫及」的, 平時沒事3.8公里就可以游100分鐘左右, 那還是他隨意游的情形下, 所以第一棒的游泳就拜託他了!至於小弟我, 就接收里程數最長, 表現上也比另兩位同學稍稍好一些的180公里自行車, 接著就開始各自練習吧…

光哥在比賽前的金門鐵人賽, 還拿下50歲組第一名耶, 好厲害....

身材修長的陽哥...

小弟很榮幸, 被攝於今年通宵LAVA鐵人賽自行車接近終點時...
隨著比賽日子愈來愈近, 其實三個人的心情也是七上八下, 因為這次參賽的男子接力組, LAVA大會原本設定是取前5名, 倒是報名共有8隊, 也就是最後將是「8搶5」的局面, 而且看了一下各隊, 著名的「DVTT醫聲論壇鐵人隊」就報了兩隊;還有一個GIANT培訓隊, 加上ORBEA鐵人隊, 一聽好像也都很厲害;感覺起來這4隊有可能就佔掉了前4個上台的名額, 看來最後一個資格, 就是剩下的另外四隊來爭取了。倒是經過光哥平日在鐵人賽場上的觀察, 他已經悄悄地淘汰了一隊, 因為他認為以他們某一項的實力, 應該至少和我們有一段距離, 所以最後的3搶1, 會是最後的結果….

這次男子接力組的8支隊伍, 要搶前五名上台的機會(後來大會改成前三名)...
另一方面, 壓力其實也一直在我們三個人的身上, 雖然我們一再強調:這只是藉由超鐵的接力比賽, 讓三個人有好好聚首的機會, 但是難得可以上台領獎的機會, 又是第一次離我們那麼近, 這表示三個人都得要把自己的專項好好發揮。賽前我們還開玩笑說, 陽哥第一棒最重要, 最好能游進1小時30分內, 開個頭彩, 結果三個人裡唯一還沒參加過個人超鐵226的陽哥, 平時參加鐵人賽都沒有穿過防寒衣, 事實上, 他也沒有防寒衣, 所以也沒有穿防寒衣游泳過, 這讓我們另兩人擔心了一下下, 因為從第一次拿到防寒衣, 到穿上下水試游, 可能還要好一段日子。比賽前幾天才從身材相近的光哥那兒, 借得防寒衣, 並在台東報到當天下午才第一次穿上下水試游, , 還好陽哥是天生蛟龍, 馬上就能適應了防寒衣的浮力, 對他原本就擅長的魚式游法, 顯然更如虎添翼了…

比賽開始前, 這是陽哥(黃帽者)第一次穿防寒衣參加正式的鐵人比賽...
至於擔任自行車騎乘的小弟我, 擔心的則是風的問題, 從中秋過後, 東北季風開始增強, 尤其鄰近海邊, 風會更強。為此, 小弟我特別找機會在八里到新竹的台61線西濱公路、北海岸的三芝麟山鼻到金山, 以三鐵車練騎了好幾次, 順便測試以三鐵車參賽的可能性(小弟今年4月的墾丁Ironman Taiwan, 考量180公里前段自行車的爬坡和下坡, 選擇以公路車參賽), 同時在賽前一周, 以公路車模擬了環大台北的中後段路線, 騎了唯一一次接近180公里的里程數, 同時也確定要克服久置休息把造成的右肩酸痛問題, 放手一搏….

小弟比賽前在台61線西濱公路(上圖)和北海岸麟山鼻到金山段(下圖)的練騎...

最後是光哥, 他的壓力其實最大, 因為他賽前就想為自己跑出破4小時的PB, 而且如果我和陽哥前兩棒游得快、騎得好, 他就更沒有鬆懈的理由。不過最終我們的結論就是:平常心, 享受比賽, 享受自己最專長項目的過程, 其他的, 就隨緣吧…

光哥說:拚了...
10月17日上午0700, 台東LAVA超鐵226正式鳴笛出發, 包括個人和男, 女, 混合接力共17隊的第一棒都分批陸續下水, 而緊接著第二棒的小弟我, 則是在住處從容吃過早餐, 在陽哥大約下水的時間出發前往活水湖, 在預估陽哥大約在1小時30分左右上岸, 所以我還有一小時來準備, 包括水和隨身食物的補給和確認, 其實這時心情上還是很緊張的, 因為自行車項目是三項中距離最長, 同時也是最容易發生變數的, 而我其實最擔心的, 就是管胎爆了, 一方面我根本沒換過管胎, 即使光哥還讓我帶著一條新管胎備用, 但如果真的發生了, 我想我會直接打電話說:「我爆胎了, 光哥你休息吧…」。結果還沒開始騎, EDGE500就給我鬧情緒!它在開機後, 這才發現所有的設定數值欄位全部跑掉!讓我著實小慌亂了一陣子, 後來調整了心情, 把原本的欄位都找了回來, 發覺剩下不到20分鐘, 而個人組已經有好多人都上岸了, 至於接力組, 看來每一分組的游泳都是好手, 因為17隊至少有一半都已經上岸, 女子組的兩隊, 以及男子組的GIANT培訓隊和DVTT醫聲論壇鐵人Elite A隊在內的4隊, 游泳的第一棒也早就上岸, 在轉換區最後方的接力帳裡完成晶片交接後, 由第二棒的自行車手牽著車揚長而去, 而陽哥也在大約1小時30分多一點的時間出發在轉換區, 他以快跑步的方式跑向接力帳, 接下晶片後, 我開始第二棒「180公里長程計時賽」之旅…

陽哥上岸, 接著小弟出發...

當時參賽的朋友都知道, 台東海邊的風真的是強到靠北, 讓我還不放心在前一天交車, 擔心萬一強到把車吹翻吹跑了怎麼辦?? 還好這次主辦單位的駐車架夠穩, 接力組的位置也比較有遮蔽;而第二天一早的風似乎也讓人慶幸不像報到那一天下午那麼大, 看來努力騎進6小時內的「及格時間」, 是可以好好試試看…

嚴格說來, 我在所有接力組中, 是單車第10個出發, 但是上了中華大橋, 已經至少追回兩人。事實上, 小弟參加鐵人賽時, 最喜歡的就是自行車項目, 除了可以騎很帥的三鐵車, 盡情地飆速度之外, 鎖定前方一位位的參賽者, 一個個把他們刷卡後拋在後頭, 也是一件相當有成就的事。當然, 這也是轉移對抗至少3級強逆風的好方法, 在一方面追選手, 一方面試探風力和自身實力之下, 第一個45公里花了近1小時40分…

我真的應該去和捷安特要代言費的...

去程逆風, 回程就苦盡甘來了, 台11線的南下, 將飛輪調到12齒, 開始用至少35公里以上的均速追時間, 維持一貫「追前方選手」的前提, 補給區是個很合適的點, 因為當大部分的選手都會選擇減速, 甚至停下來補給的當下, 一次可以至少趕過至少5人, 加上回程總是覺得距離較短, 而飆速後讓時間過得更快之下, 1小時12分左右, 回到中華大橋端的台東市, 也就是說, 第一個90公里, 我騎了2小時50分左右。橋下迴轉後, 準備迎戰第二個90公里, 這時發生了一些狀況…

我以為在電視上公路賽中的補給畫面, 我可以再次親身體驗, 結果, 沒有...
主辦單位這次為自行車和路跑兩項, 設置了「特殊需求」的補給, 也就是說, 選手可以自己準備自己的補給物, 在賽前交給主辦單位, 工作人員會在特定的補給點交給經過的選手。這項措施在國外行之有年, 今年4月的墾丁Ironman Taiwan超鐵226時, 也是因為這個良善措施, 讓一向不喜歡吃Gel等非固態食物的我, 可以自己準備自己想吃的東西, 騎出了6小時45分的還不錯成績。維持上次Ironman Taiwan的慣例, 我給自己準備了一罐特調運動飲料水壺、兩根穀物能量棒、7-11的御飯糰分成三份, 以及另外分成兩份, 從台北住家附近糕餅店買的1/4個傳統豆沙大餅, 後兩者分別在冷藏後, 以錫箔紙包裹。而為了強調我的特殊需求袋的獨特性, 因此我在和主辦單位確認後, 使用了自己準備的自行車賽專用補給布袋, 因為我不想停下來, 可以在再次加速前, 於行進間接到自己的特殊需求補給袋, 然後在上中華大橋前把袋內的補給品放妥後, 繼續下個90公里的行程, 結果當我行經補給區時, 沒有人拿著我的補給袋, 這逼著我必須要停下來, 結果補給區的妹妹們發現, 地上沒有我的特殊補給袋, 沒有!心有點涼一截, 而我也不想下馬和她們一起找, 因為如果愈是找不到, 我的火氣就會愈大!我在現場大約停了30秒(那也是我全程唯一停下來的一次...), 最後我決定, 不找了, 直接上路!這個決定, 很大膽, 因為連一旁很專業的某加油團隊都忍不住問我:「真的確定不找了嗎?? 還有90公里耶…」

管他的, 先衝了...
其實這真的也是在賭, 因為我不確定我要花多少時間, 和這些妹妹去找我的特殊需求袋;這會讓我覺得我想要在6小時內跑完180公里的心情接不下去, 當然一方面是當下認為肚子裡的東西還很多(第一趟的90公里, 我吃了兩條穀物能量棒、五條Gel加上蜂蜜的一條牙膏容器, 吸掉了2/5, 還有一瓶已經帶著的特調運動飲料水壺, 我決定用剩下的3/5「牙膏容器」和那一瓶特調飲料, 試著跑完第二個90公里, 反正沿路還有三個官方補給站, 就邊騎邊打算嘍…
其實, 上了中華大橋後, 逆風更強了!第一趟的橋上均速應該還有至少25公里/小時, 第二趟努力騎, 能維持住均速22公里/小時就不錯了, 這讓我有點後悔沒花一點時間找回我們特殊需求袋, 但是我想我更不可能掉頭逆向騎回去, 所以就趁著我「肚子裡還有東西時」, 把原本應該要對那群妹妹發火的氣, 轉移到我前方還沒被我追到的其他選手身上, 這樣也可以轉移我對抗更強逆風的注意力。

這是友人在台東226比賽下午時拍到的場景...
第二趟的強風說真的, 很可怕, 因為瞬間應該有6級也就罷了, 風還會從四面八方吹來, 尤其是在小野柳到「水往上流」風景區之間, 側風強到已經讓我的三鐵車定竿橫移, 還好小弟體重夠重, 壓低身子之後, 還可以慢慢往前踩, 但聽說很多選手就沒那麼幸運了…
結果我經過110公里的補給站時, 我還是沒停, 因為我覺得我已經適應了更強的逆風, 也找到了對抗它, 讓自己維持均速至少22公里/小時的方法, 加上前方陸續已經有騎到累的選手, 等著我一一超越, 我怎忍心放過這些好機會呢…。第三個45公里, 花了我1小時53分半, 因為風真的很強…

我其實有一半以上的時間都沒有抓休息把, 因為風真的太強了, 所以終於找到一張抓休息把的照片, 感動到快哭了...
最後的45公里, 該是全力衝的時候了!反正我們是接力組, 我騎完就下班, 不用像其他個人參賽者一樣, 還得保留一點體力應付最後的42公里路跑, 所以從海邊道路上坡後轉回台11線, 再次把飛輪調回12齒全力飆速;而在經過回程的第135公里補給站前, 因為又超過了兩名選手, 在前方暫時無人之下, 稍微減速拿了一瓶水, 不是要喝, 是將一雙大腿淋濕以降溫, 為接下來最後的全力飆速作預備…

這次我和光哥聯繫的好東西—Garmin LiveTrack, 透過我手上的Fenix3和手機訊號連結, 讓他隨時知道我騎到那兒, 該何時開始熱身...
但說真的, 衝了好一大段均速37.5公里/小時之後, 開始覺得無聊了, 因為該追的都追過去了, 接著都是一個人在騎「計時賽」, 感覺前面都沒有人讓我追了!使得後來的均速掉了一些, 大約34左右。到了回程中段, 也是最後一個補給點, 確定前後沒人時, 還象徵性地拿了一包Gel, 後來才想到, 好像還沒追到DVTT的Stanley大大, 最後才又加快迴轉數, 試試看能不能至少再拉近和Stanley大的距離。後來再追上兩人, 倒是最後在中華大橋下橋處再發現「對手」一名, 但確定不是DVTT的車衣, 應該不是Stanley後, 也就刻意放慢速度, 以時速20公里左右騎回轉換區入口, 再慢慢跑回接力帳, 交接晶片後, 完成了我的180公里自行車騎乘, 接著就看肛鐵人的了…

話說, Stanley大實在厲害, 我追都追不到, 不過再多給我3公里, 就不一定了...

終於騎回來了...

光哥, 加油, 坐三望二啊~~~
其實我騎完之後也沒去立刻關心路跑的情況, 一方面人家也才剛出發;另外, 我也還是交代光哥:平常心, 照自己的配速跑, 盡力跑完就好, 所以放完三鐵車, 我帶著重要東西, 先到活水湖泡泡水, 舒緩一下, 然後再走到回程端的特殊需求補給點, 試著再去找找我的補給袋, 並了解為何會發生這樣的問題?? 後來這些妹妹說, 根本沒有人告訴他們這些袋子是要幹嘛的, 然後為何我的袋子找不到呢?? 後來有個妹妹想到說, 原來帳蓬裡還有一箱東西, 包括我的袋子在內的許多特殊補給袋都在裡面。由於妹妹們頻頻道歉, 加上「不知者無罪」, 我也不好再生氣罵人, 只是簡單幫她們上了一課「特殊需求袋的意義」, 我就走了, 只是後來因為肚子實在太餓, 想說至少把我愛吃的豆沙大餅快快吃掉, 打開袋子一看, 早就一堆螞蟻搶在我之前佔領了我的食物…
(為免大家覺得噁心, 小弟就不分享圖片了…)

不過台東的消暑美食一定要去吃一下的啦~~~
後來從容回住處梳洗, 再吃碗寶桑湯圓冰(上圖), 再回到馬亨亨大道幫光哥加油, 但我也實在不太了解他當時的進度如何, 就只能繼續鼓勵他加油, 照自己的節奏跑, 接著在估算大約4小時後, 也就是入夜後的晚間06時30分, 我和陽哥和陽嫂一起在終點等光哥回來, 等了大約20分鐘, 終於看到光哥的身影, 本隊也以大會正式成績11小時49分21秒, 確定是男子接力組的第三名…

光哥在馬亨亨大道上...

最後衝線...

最後確定分組第三, 賽後合影留念...
看了一下賽後大會公布的正式成績, 本隊的3位50男, 看來都在自己負責的項目上, 創下了自己的好成績, 至少, 陽哥的游泳, 以及光哥的42公里路跑, 都是PB, 至於我的180公里自行車, 以自計包含從接力帳到自行車騎乘起點的來回兩趟的轉換區距離在內, 一共179.35公里來看, 騎乘的均速也正好在30公里/小時左右, 剛好及格。這個成績, 後來看了一下, 小弟在接力的17隊中, 只輸給據說是單車選手出身的捷安特培訓隊黃彥霖兄的5小時31分多而已, 排名第二;而在所有包括男女個人和接力分組, 則是總排第11;後來陽哥和光哥一直說, 我們能夠穩住第三名的位子, 沒在路跑時被後面追上, 小弟算居功厥偉, 後來看看, 也非常驕傲地接受這個說法…

最後大會決定只取前三名, 賽後看了一下前三到前五名的各單項時間, 矽品單車社和DVTT鐵人B隊的游泳和路跑都贏本隊啊, 還好有我...(驕傲中)

玩鐵人賽這麼多年, 終於和同學一起上台領獎...

再來一張近照...

三人台下再合影...

第三名的獎牌...
很開心這次和兩位小學同學—光哥和陽哥一起玩超鐵, 也真的站上了頒獎台, 這並不是我的超鐵226入門賽, 因為我早在4月的Ironman Taiwan也完成了我的個人第一場超鐵226, 也以自認為還不錯的15小時內完賽;而光哥更早我一步, 去(2014)年就二度挑戰超鐵226成功, 現在只剩陽哥了, 而他經過這次體驗了226接力之後, 也對未來參加個人超鐵226躍躍欲試。而我們三人後來開玩笑表示, 下次有機會還要再一次組隊參加接力, 不過這一次要以三個人最不擅長的項目來玩, 看來, 到時三位50男要拚的不是個人最佳成績, 而是努力不要在該項目被關門啦…

(本文照片, 感謝光哥和陽哥提供, 比賽照片則感謝本次比賽沿途辛苦拍照的各位攝影大師, 就恕不一一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