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人忽略恢復的原因

作者 :Balance Wu
鐵人三項是一個極富挑戰性的運動,因此參與三鐵的選手,在人格特質上也勇於面對挑戰。這樣的性格在工作上及生活上都是讓人尊重的態度。但是這樣的態度在鐵人三項訓練上,可能就成為一個忽略訓練疲勞的陷阱。除此之外還有甚麼是讓我們忽略恢復的原因呢??

1.A型人格

這和血型無關,這是心理學上的人格的分類。此類人格積極進取,專注於所進行的任務。因此往往忽略自身及周遭環境的需求。大部分運動選手都有此傾向,因此訓練時忽略身體的疲勞訊號,容易造成過度訓練。

2.缺乏恢復相關知識

剛開始接觸訓練的新手,往往認為練的多就會進步。因此早也練!!晚也練!!更甚者犧牲睡眠時間。面對疲勞,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按摩?營養?補給?疲勞監控?這些都是專門的學問。需要更多的專業人員及課程來建立正確的恢復相關知識。

3.訓練時間規劃不足

鐵人三項有三個項目,如果加上項目轉換的特殊性,那麼訓練的重點至少有五個。在訓練課表的安排上,難免捉襟見肘。訓練時間規劃不足的情況下。練習後的恢復步驟,自然就被省略了。

4.不會評估身體狀況

許多人都知道"心跳錶"及"功率計"等訓練器材。把這些當成監控訓練強度的工具。來追求強度上的挑戰。日復一日的壓榨自己。卻也常常發現休息個兩三天甚至一周後,再來挑戰,往往能有意外的驚喜。其實這些工具除了設定低標監控強度外,也是設定高標,促進恢復的工具。善用科技器材所提供的數據,就能有效評估疲勞及身體狀況。

5.訓練計畫缺乏恢復及彈性

大部分教練安排訓練課表,都著重於如何階梯化的慢慢提升訓練強度。以出社會的鐵人選手,除了訓練外,還包含生活及工作。因此訓練計畫更應該包含積極的恢復課表,提升整體的生理進步。

6.未建立良好的訓練習慣

很多凸字台上的常客,對於練習已經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也有豐富的訓練知識,但是卻往往最後卻因運動傷害而必須"打掉重練"。而基本的恢復方法包含按摩、補給、冰敷、收操......等,每個恢復步驟都有其目的及功能和順序。建立良好的訓練後的恢復習慣,有助於面對疲勞遍免運動傷害。

7.比賽引導訓練

台灣這幾年比賽密集度大幅提升,只要你有空,不怕沒比賽可以參加。也因此很多選手,養成以賽養戰的訓練習慣。只是比賽一鳴槍,往往讓優秀的選手變身成為充滿腎上腺素的賽亞人。比賽成績當然讓人驚艷,但是身體的恢復卻因此需要更長的時間,很可能身體還沒休息夠,下場比賽又要來了。很多廠商贊助的選手也在廠商要求曝光率的情況下,犧牲的選手的運動壽命。

B教練觀點:

身邊玩鐵人三項的朋友越來越多,開始認真看待練習的比例也越來越高。很多人會傳訊請教B教練關於恢復及營養的問題,B教練也相當樂於提供專業知識給大家。但是最終良好的訓練習慣,還是得靠自己建立。
而上過B教練恢復課程的同學!!你們練習完到底有沒有乖乖伸展、按摩呢??不過上次愛河三鐵...還是看到好幾個鐵友,一比完賽就忙著分享比賽的經歷。至於疲勞恢復的建議早就跟著愛河的水一起漂走囉!!呵呵!!
2013-04-11 13:43 發佈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