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不敢當,其實網上有很多訓練計劃可參考。但要能配合時間,融入生活並實踐,才有用,不是嗎 ?小弟訓練背景: 距公司來回32km,有必要,還可兜遠一點,近河濱道。家對面有公立泳池,冬天游運動中心,跑過去七分鐘。附近練跑有政大操場,跑山則是仙跡岩,山後是馬小九家 Mon 單車90-120分+緩跑三十分(騎跑轉換)Tue offWed 單車 iterval (85% hr max)Thr 單車60分 + 緩跑30分 (騎跑轉換)Fri swimSat 跑山50分 or 操場 inerval run 75 分 ( 85% hr max)Sun swimP.s. swim: 買月票,原則上幾乎天天下水,還有殘力,就多游些,沒力就練 ti 動作。當然,大部份是沒力的。cycling: 週一至五,風雨無阻,每天單車上下班。run: 有點心虛,練的實在不多。反正,這兩年先在51.5 and 113.今天國道半馬,跑出很不滿意的 1小時五十分 P.s. 可在網上 goo 16weeks 的113 k training plan,剛好從七月開始。切實執行,跑起來會比較輕鬆。但在那之前,最好已有一定的有氧基礎,及三項的技巧,尤其是游泳。可參考小弟在泳版的血淚過程
kawasakisp wrote:如題有人有要一起報...(恕刪) 今年算第四屆了吧?!我第二,三屆都有去玩,但上一次的活動,應該是貶多於褒吧?至少我個人是這樣認為!上一屆,有些人會覺得轉換區分兩個地方,很不方便,但鐵人公司說:很多國際比賽都如此!我覺得,除非是住選手村,或有親朋好友當支援隊伍,不然光是T1-T2-終點的交通就是一個問題下水在南灣,所以T1也在南灣,意思是一早就要自己想辦法到達了(小弟我去年特地選住在南灣,前一次則是住悠活!),當然這也無可厚非,再來T2在海生館,終點在悠活,所以當您跑完後,如果沒車的話,就要一個人搭接駁車去海生館取車,再想辦法離開!其實我覺得蠻危險的!特別是當選手體力不繼時!!不過這都還好,自己愛玩,就要想辦法克服,最讓我傻眼的是,我沒記錯的話,自行車的補給,上次做得很差,記得我到第一個水站,還是第二個水站(我忘了),居然沒水!水勒???我的水???,直到再來的水站才有水,當初會參加IRONMAN,是覺得,這是國際級專業辦活動的比賽公司,事實上,在我參加第二屆的時候,感受到很多的細節是很棒的,所以才會繼續參加,但居然在上一屆會發生這樣的狀況,這次就讓我會有點裹足不前,畢竟說實話,相對於報名費,花在交通食宿才是一筆可觀的金額,但如果還跟上次一樣的活動品質,我就不想再去了!!kawasakisp wrote:孤單倒是還好只是....(恕刪) 我是有認識一個初鐵就去參加IRONMAN的朋友,但他平常就在跑步,體型很精壯,但如果您是初鐵,我會建議報台東活水湖的場次,以我參加過的場地,活水湖應該是最適合初鐵的朋友參加!此外,淑女車都可以玩226,公路車很高級了!怎麼練?我的成績不是很好啦!但我最大的罩門是跑步,兩次活動的游泳加自行車及T1,T2平均都三小時多,第一次的21K跑三小時,第二次進步一些跑兩個半小時,特別是到路跑階段,通常以一般人都十點以後了,墾丁很熱,很容易跑爆掉,如果可以的話,加幾次在大太陽底下跑的經驗,了解自己的身體反應,不要到了當下才發生自己無法掌握的狀況!還有補給也要注意,體力消耗快,要提早吃東西,上次我自行車原本可以2個半小時完成,結果剩十幾公里時餓到沒力,明明快到轉換區,怎麼都騎不到,直到轉換區,吃了東西才恢復!一點小心得,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