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超級鐵人賽 226 討論大樓






適當的鐵人三項運動可以增進平均壽命與生活品質。
人不只要活得久,也要活得有品質,活得有意義。
這是早年組成醫聲論壇自行車隊 DVCT與成立的鐵人三項協會 DVTT的主要宗旨
這些日子來我積極的搜尋各類資料,看了不少報導與論文,
所得的結論就是上面的宣告。
當你的家人或是朋友質疑你參加 226,認為這樣你的心臟哪會受得了
你就有正當的理由回應囉!
一般人要避免早死,每週只要運動短短的一百分鐘就好,
有些報導認為強度夠高,時間可以更短。
相對的從事過度的耐力運動會傷身嗎?
許多的文件資料與報導給我們的資訊是只要控制好心跳,就不至於傷心
許多鐵人,自行車選手,滑雪選手平均壽命都比一般人長。

世界最年長的 Ironman 完賽者是 82 歲的 Sister Modonna Buder,俗稱 Iron-nun ,
男生是物理學家 Lew Hollander,可惜他今年85歲 Kona 沒完賽。

歡迎各位現在與未來的鐵人一起討論
2015-11-02 17:33 發佈
參加過515跟全馬
還是覺得226或是極限超馬根本神精神經的
很多人去了回來都是躺快半年.或是從此有傷.
過都能過.但不是每個人放完血都能回復過來
參加Ironman 或 一般 226 鐵人賽事前一定要充份的準備
請個教練是最恰當的,不然就加入有規模的鐵人社團,求教一些有經驗的選手
就連參加過515的老手,也要準備半年才能參加 226
一般人要參加極限耐力運動,要有一至三年的計畫,端看個人的時間分配
建議先跑幾次馬拉松,單車騎過幾次百K,至少騎一次300K,
游泳要遊過日月潭或是外木山海泳
熟悉長距離賽事後才慢慢整合


歐文2001 wrote:
適當的鐵人三項運動...(恕刪)


Iron Cowboy -- James Lawrence 50-50-50
只要你玩 IRONMAN 鐵人賽,一個你要記住的人名。
來自美國德州36歲的 James 連續50天於50個不同的州完成50場 226。
沒搞錯噢!
原先他創下一年參加三十場 Ironman的金氏世界紀錄。
今年他挑戰這個可怕的紀錄,為改善兒童肥胖基金會募款。
他每天只睡四小時多,一個團隊開車帶他到各州參賽,妻兒也在一起。
其中有兩天因氣候關係,縮短賽程,他自己在泳池與跑步機上完成該有的里程數。
http://triathlon.competitor.com/2015/07/news/50-iron-distance-triathlons-50-states-50-days_119645

歐文2001 wrote:
參加Ironman...(恕刪)

說的沒錯,就像我一年前台東226完賽後,到現在還不是很想比第二場,實在是怕訓練時間排不出來,臨陣磨槍只怕是白忙一場讓自己難看而已.

話說上個月台東226超鐵500多人參賽,看了一下成績名單,有100多人無法完賽,也就是每五個就有一個人被淘汰.

擬定根據個人需求的226訓練計畫才是首要之務.
玩三鐵要多P
People : 三鐵活動越多人玩越好玩,像我因時間限制,經常一個人訓練,動力就會少一點。
Passion : 玩三鐵就要對此運動有熱情。
Planning : 要有訓練與比賽計劃。
Psychology : 一次要玩三種不同的高強度運動,心理建設要夠。
Power : 力量決定一切,訓練就是要把你的功率榨出來。
Perspiration : No pains, no gains. 沒有不勞而獲的好事。
Pressure : 比賽前的訓練目標是否達成,比賽時都會有壓力。
Perseverance : 毅力絕對需要,尤其是參加226超鐵。
Place : 訓練與比賽的地點有時也是決定成績的重要條件之一。
Pleasure : 完賽好成績就可以享受甜蜜的成果。
鐵人訓練是永無止境的孤獨...不就是DVTT的會員招募廣告

今年的LAVA台東站有吹到讓人抓狂的...沒侵台的...颱風...

(話說每屆LAVA都有怪招)

小弟覺得要維持健康~散步健走就很夠了~

要以三鐵為興趣~以上班族來說~

就是讓運動融入生活...玩得好的~就可以說是利用工餘時間的極致展現...

而515的各單項距離~就可以說是每次的訓練量...

而Youtube很容易就可搜尋到增加肌力所需要訓練的簡單動作...

如...保加利亞分腿蹲~單腿硬舉就可強化自由車所需的下背與大腿~

每天擠牙縫的累積...

一跑就上癮 wrote:
鐵人訓練是永無止境...(恕刪)


515 swim 1.5 bike 40 run 10
忙碌的上班族要準備226很辛苦,時間要像擠乳溝,擠一下應該有
每週至少要完成二次515分項訓練,游泳還要加長一點至 2500
也就是每次訓練至少一小時,有一天一定要有轉換訓練
更好的是一週有三次轉換訓練

至於散步健走來健身,就要看走多久
至少要三十分鐘,最好一小時


一周三分鐘護一生
three minutes of exercise a week could change your life
HIIT (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高強度間歇訓練的重要性

今天討論短時間劇烈運動對心臟的好處。

最新的理論是一般人一周只要短短的三分鐘超激烈運動就可以改善代謝,增進心臟功能。

要求一般人要每週適度運動150分鐘似乎不太切呼實際,但是只要六次的30秒鐘超激烈運動,中間間隔1-2分鐘休息,大部份人都做得到。最好的運動方式就是騎飛輪了,暖身後開始訓練,每次持續30秒,用盡全力踩踏,踩到快上天堂的感覺。重複六次,或是分兩天各三次也可以。

這是對一般不愛好運動的人的最好建議,而一般愛好運動的人也可以利用間歇激烈運動,積極有效利用運動時間。

下面是 Dr. Jamie Timmons 的演講,蠻有啓發性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42TQNWhW3w

Read more: http://www.dailymail.co.uk/health/article-2284429/How-minutes-exercise-week-change-life.html#ixzz2l3SFO42E

gp921201 wrote:
參加過515跟全馬...(恕刪)


其實到一個程度
你會覺得515跟熱身沒什兩樣,除非想跟年輕人一樣拼速度

其實有在練226的人而言,515就如同上班日每天的運動量而已
六日都是超過的

我第一次113比完,兩隻腳硬得像打石膏 連想坐下來吃飯都做不到
過了三年 前幾天113比完,小朋友還在白沙玩水,我還是背着行囊從yoho再跑去白沙
隔天只是運動減量,生活完全無礙

想要越級打怪
下場很容易受傷

受了傷反而需要更多的時間重建

現代運動科學已經很進步了,什麼時候該做有氧 什麼時候該無氧 該間歇
每天的時間 休息的安排
我建議花點小錢至少買個真正的課表
不是傻傻的運動而已

任何大型賽事至少都需準備個至少5個月 才不容易受傷
我是嘟嘟中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