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轉PTT:國民黨、民進黨處理堰塞湖方式比較

轉PTT:國民黨、民進黨處理堰塞湖方式比較

一、1999年921地震 - 草嶺堰塞湖
災害日:1999/09/21(D+0)李登輝總統,行政院長蕭萬長


時程 D+天數 關鍵處置進展
1999/09/22 D+1 直升機空勘,設置控制點與簡易水位觀測
1999/09/29 D+8 山區道路搶通,現地裝設水位監測系統
1999/10/01 D+10 國內外專家會勘,提出溢流水道與土堤工程規劃
1999/10/22 D+31 完成5公里溢流水道、隔離土堤、攔河壩築填(第一階段緊急工程)
2000/01/21 D+122 微波傳送監控系統啟用(4監視站+12警報站)
2004/07/02 D+1,746 敏督利颱風期間土砂淤滿,自然潰決

轉PTT:國民黨、民進黨處理堰塞湖方式比較

二、1999年921地震 - 九份二山堰塞湖
災害日:1999/09/21(D+0)李登輝總統,行政院長蕭萬長


時程 D+天數 關鍵處置進展
1999/12/30 D+100 完成1,400公尺緊急溢流水道(底寬20公尺)
2000/03/30 D+191 貨櫃加載工程完工,穩定崩塌坡面
2000/06/30 D+283 現地塊石排砌加固溢流道(290公尺)
2001/04/30 D+587 溢流道降挖工程(韭菜湖溪降9公尺、澀仔坑溪降7.5公尺)
2003/01/30 D+1,227 柱狀透過性潛壩完工(鋼筋混凝土結構)

轉PTT:國民黨、民進黨處理堰塞湖方式比較

三、2009年莫拉克颱風 - 旗山溪堰塞湖
災害日:2009/08/08(D+0)馬英九總統,行政院長劉兆玄


時程 D+天數 關鍵處置進展
2009/08/27 D+19 人工擴溢流口降水位80公分
2009/11/06 D+90 第一階段溢洪道降挖(蓄水量減至150萬m3 )
2010/04/15 D+250 第二階段降挖累計4.5公尺,蓄水量減至85萬m3
2011/10/21 D+805 現勘確認堰塞湖消失,啟動河道整理

轉PTT:國民黨、民進黨處理堰塞湖方式比較

四、2012年和社溪堰塞湖
災害日:2012/06/10(D+0)馬英九總統,行政院長陳冲


時程 D+天數 關鍵處置進展
2012/06/12 D+2 3台挖土機進駐,擴溢流口至80公尺寬
2012/06/18 D+8 泰利颱風前增至8台挖土機,累計降挖4公尺
2012/06/21 D+11 確認無潰決風險,轉入疏濬階段
2012/07/12 D+32 完成坡腳保護工程與隆華橋監視設施

==

馬太鞍溪堰塞湖應變時序表


2025/7/21-9/23 (D+0~D+64)
日期 (D+天數) 關鍵行動
7/21-7/26 (D0-D5) 衛星偵測異常,無人機現勘啟動
7/26-7/31 (D5-D10) 空勘建模,DBI=1.8初評穩定
8/1-8/7 (D11-D17) 劃管制區,3鄉鎮疏散路線規劃
8/12-8/14 (D22-D24) 楊柳颱風撤259戶,AI監測位移
8/27 (D37) 農業部成立3專案組
9/3 (D44) 第一版GIS避難圖發布
9/16 (D57) CBS警訊測試,NCC補盲區
9/19 (D60) 災害情境改為晴天溢流沖刷
9/22 (D63) 樺加沙颱風撤1,837戶
9/23 (D64) 14:50溢流,橋毀市區淹水

===

國民黨年代,事情發生就是中央直接接手處理
三天內就現地看完開完會
官員直接接手指揮


到民進黨到D+37才成立專案小組研究10月前的處理
農業部成立3工作組(壩體安全/工程處置/疏散避難),設定10月初溢流前處置時程
然後9月就爆了


國民黨年代,中央接手直接上下游同步處理
像921



第一階段以考量堰塞湖可能淹沒範圍以及溢流時對下游河道可能產生之衝擊,
以安全考量為優先,於1999年10月22日完成溢流水道、隔離土堤以及攔河壩築填等緊急應變
工程。

30天內上下游全部完成預防工程
這次?
上游不作,下游也不作隔離土堤以及攔河壩築填全部沒有
直接水來就直接進入市區

沒錢?
找一堆學者開會後,作了一個網站....
但實際預防工程中央都沒作...

上游機器和人進不去?

包盛社堰塞湖


由於堰塞湖位於無路可達的偏遠山區,怪手只能沿著太麻里溪的河床開路,架設溪床便道前
進。張鐵柱處長說:「降挖工程非常艱辛,因為山區氣候變化劇烈、溪水暴漲快速,加上莫
拉克颱風造成太麻里溪的河道布滿了巨石與漂流木,這條長達 17 公里的溪床便道與降挖工
程,施工人員簡直是冒著生命危險完成的。」

為了確保下游嘉蘭村、香蘭村、泰和村等居民安全,台東林管處仍決定在 11 月 18 日復工
修復便道,總算在 27 日到達堰塞湖,開始挖降溢流道,讓更多湖水流入太麻里溪,降低堰
塞湖水位。經過半個月的努力,成功降低超過 4 公尺的水位,蓄水體積從 556 萬噸減到 2
21 萬噸,堰塞湖已暫無潰決之虞。

當年一樣上不去,就是一直開路上去啦,中間還被沖掉一次,就是接著開路到成功為止
笑死,都是台東林管處(中央單位)在作啦
是怎樣?

國民黨公務員就會逢山開路遇水搭橋


到民進黨公務員只會架網站??


結果找一堆專家架網站,8月說沒有立即危險10月才會流出來
9月爆了,死一堆人後,說預測不準計算錯誤,超過四倍
找一堆人架一堆網站高科技,結果還不如以前公務員

直接就是上去作
怕死?
2011 紀伊半島大洪水後也用出來了一堆堰塞湖
9月2日發生
9月4日日本直接進入非常體制
9月4日直升機進去看9月月8日直接完成有調查
9月16日(D+12日)直接進行 緊急應對工程

奈良縣十津川村栗平
栗平地區的崩塌發生在既有林道終點上方3公里處,原本就沒有既有道路,為了確保施工道
路有必要建設新的道路以利人員機具進入,最初利用直升機將各項資材機材送進去,大型機
具則分解後於現地重新進行組裝,除此之外,為了提升作業效率,也利用水陸兩用車及雪地
車等多樣的機具進行施工。

轉PTT:國民黨、民進黨處理堰塞湖方式比較

轉PTT:國民黨、民進黨處理堰塞湖方式比較

上不去?爬上去啊還要人教?
不要說中國專制,日本一樣把所有機具分解用直升機送上去組合

國土交通省各地方整備局在災害發生的半年內,調派人手及機具協助進行各項災後應變,自
9月2日進行警戒至災後共派遣1,317人/日災害對策現地資訊聯絡員至13個地方政府(如表5-2
),9月4日大規模土砂災害發生後,共派遣TEC-FORCE成員4,517人/日(如表53)。全日本共有
8架專門進行災害應變的直升機,紀伊半島災後共派遣7架協助受災狀況調查以及堰塞湖監控
等,共執行149次任務(如表5-4),其他包括照明車、排水幫浦車、以及衛星通信車(Ku-SAT)
總出動次數高達4,807次,協助進行夜間緊急復健作業、淹水處排水支援作業、確保通訊及
受災狀況即時回傳作業等(如表5-5)。

日本一樣有事中央接管作部作到好


對了人不能進去?
日本早就全無人化工程了...
砂防堰堤の無人化・自動化施工へ

結論:不管中國、日本、國民黨都知道發生就是中央全部接手
只有現在民進黨一直推給地方政府不作事
還派行政院長去地方嗆聲...
高下立判

2025-09-25 15:10 發佈
大馬1251 wrote:
轉PTT:國民黨、民...(恕刪)


民進黨:
我們有民主‼️‼️‼️‼️‼️







大馬1251 wrote:
結論:不管中國、日本、國民黨都知道發生就是中央全部接手
只有現在民進黨一直推給地方政府不作事
還派行政院長去地方嗆聲...
高下立判

都是別人的錯,有事只會推責任
樓主這臉打得好響
大馬1251 wrote:
國民黨公務員就會逢山開路遇水搭橋

到民進黨公務員只會架網站??


所以出了事情 不就是國民黨該負責處理嗎?
(反串要註明)
adiclee

我正在奇怪,民進黨這次怎麼沒有說那個湖是在馬英九時代就有了,垃圾政黨

2025-09-25 17:40
大馬1251 wrote:
國民黨年代,事情發生就是中央直接接手處理
三天內就現地看完開完會
官員直接接手指揮

到民進黨到D+37才成立專案小組研究10月前的處理
農業部成立3工作組(壩體安全/工程處置/疏散避難),設定10月初溢流前處置時程
然後9月就爆了

 這真的很可悲,拿人命當作鬥爭的工具!
漏了一個重點項目呢:大罷免大成功
呃呃!雖然這是悲劇
但是
樓主這幾個例子
看時程

都是過了 3-5年

花蓮這個 時間上跟交通上的問題不能類比!
規模也很大

921九份二山那一個還不是一直放到今天?

第一個例子更扯,草嶺潭的歷史
請好好查一番
很不適合當功績讚揚的
它最後還是颱風自然落石淤塞解決的
dc1132

emeryville 第三個不知道,和社溪就神木村啊!您要不要查一下神木村目前狀況?

2025-09-25 16:12
Isabear0214

7月花蓮堰塞湖剛形成才1400萬噸,9/23潰堤時漲到9000萬噸,潰堤洩流水量6000萬噸,有點腦的都知道越早處理越好處理,即使直接炸掉也好過潰堤

2025-09-27 11:55
那時候「黨」在忙著大罷免大成功,沒有空啦
他們自己的立委都說了,沒有任何事比大罷免大成功還要重要
民進黨最擅長的就是酬庸
讓外行來領導內行
只要是有點專業的事情自然就做不好
執政黨想的 反正花蓮不是它的
  • 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