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常看到一些比較勞累的低階工作(體勞力、重複性高、容易流汗)都是外籍人士在做,難道台灣年輕人看不上這樣的工作嗎?
大學畢業一定要有體面的工作,講出去人家會羨慕的,不會累的,收入也不差的,不然寧願不做,操忙心力,操忙腦力,失業率來講對岸是比較高的,台灣不至於,但台灣年輕人就是不願意做,以至於中小企業主只能找外勞仲介,找外籍工人學徒,形成一個奇怪的勞動市場風景。
台灣人上面管理,外籍人底下施做,而且不是一兩個,幾乎佔了半數,若有一個團隊,一半的人都是外籍,印尼、越南、泰國、菲律賓。
這些沒人做的工作一定會流汗,也可能會流血,但語言不通的外籍人士都能做的這麼好,工作幾年,甚至十幾年,為什麼台灣人不行?體能上的問題嗎?不耐曬嗎?還是智力上的問題?
這些外籍工人做事快速,不拖泥帶水,也不會讓自己受傷,生活過得不差,深得老闆主管信任,可能老家也早已買房子,而台灣人還在抱怨時機差、薪水太少、物價房價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