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政府了不起❤️台灣正式進入「核電歸零」「非核家園」數月 ❤️台灣安穩度嚴夏❤️
2025/09/16 09:00
◎ 胡振興
白露已至,暑氣漸消。《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言:「陰氣漸重,露凝而白。」對台灣人而言,白露(國曆9月7或8或9日)正是夏季最炎熱時段已過的節氣指標。今年的白露,還有另一層意義:核三廠於五月十八日停機,台灣正式進入「核電歸零」時代。
核三廠二號機於五月十八日停機,台灣正式進入「核電歸零」時代。圖為民團於當日投放「非核家園」以為慶祝。(中央社資料照)
公投期間,支持者不斷強調「沒有核電就會缺電」,製造出高度焦慮。然而整個夏季已過,台灣並未限電。依據台電公開資料,六月至八月尖峰備轉容量率大致落在 8~15% 之間,仍高於 10% 的供電安全標準。換言之,即使少了核三 950MW 容量,今年夏天電網依舊平穩。這本身就是一個強烈訊號:核三的存在,並非供電安全的關鍵。
許多人也會疑惑:為何白天用電最高,但備轉容量率卻更寬裕?原因在於能源結構。白天有太陽能發電加入,燃氣機組也多在尖峰時全力運轉;夜晚需求雖下降,但太陽能歸零、部分燃氣機組降載檢修,可算入備轉的容量縮水,因此備轉率反而較低。這提醒我們,解讀數據必須回到整體系統,而不是只看單一數字。
回顧過往,真正引發限電的,是備轉容量率跌到 1~2% 的臨界點。今年夏天則穩定維持在安全水位,顯示電網韌性遠比「缺核即缺電」的口號更能反映現實。
這段經驗說明,台灣的用電安全取決於打造多元、具韌性的能源組合,而不是單一電源。核電固然能提供基載,但它並非不可或缺。火力、再生能源、儲能與電網管理,才是穩定供電的重要拼圖。
在公共討論中,核電經常被塑造成「靈丹妙藥」。但核三停機後的這個夏天,數據已經完成了一次實境驗證:沒有核電,台灣依然安穩度夏。這並不是否定核能,而是提醒我們,能源決策必須建立在數據與驗證,而非口號與恐懼。
即使少了核三 950MW 容量,今年夏天電網依舊平穩。示意圖。(資料照,本報合成)
真正的挑戰不在於「有沒有核電」,而在於如何持續提高能源效率、強化電網、增加儲能與再生能源占比。唯有如此,台灣才能在全球淨零轉型中,兼顧供電安全與永續發展。
(作者從事科技業)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