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新聞網
國內再掀教育制度改革討論。近日有民眾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主張將國高中上課時間調整為「上午10時至下午4時」,以改善學生睡眠不足、提昇學習效率。該案自9月9日提出後,短短不到一週便於14日突破法定附議門檻,目前累計連署人數已逾7000人。教育部表示,將依規定於60日內正式回應。不過有網友悲觀的指出「升學制度沒改,學生最後還是得補回去,只是把壓力從白天移到晚上」。
提案訴求:延後上課、縮短時數,盼改善學習與睡眠品質
發起人主張,當前國高中生普遍面臨「睡眠剝奪、學習效率低落、情緒壓力大」等問題,呼籲將上課時間調整為「上午10點至下午4點」,不僅有助於生理時鐘的調節,還能降低青少年出現焦慮、憂鬱、甚至自傷風險。
提案中也指出,學生多數已具備自主通勤能力,現行的上課時間不應再完全依循家長上班作息來設計,應更聚焦於學生的實際需求與身心健康。延後上課時間,亦可讓學生下課後有更多自主時間,培養興趣與生活規劃能力。
回顧歷史:調課時間並非首見,曾引爭議
事實上,這並非首次有類似訴求。早在2017年即有民眾建議高中與國中小應改為上午9時上課,教育部當時回應認為,學生睡眠不足的成因複雜,上課時間只是其中一環;而課程變動恐牽連學力評量、教師編制、教學節數等層面,執行面困難重重。最終僅針對「早自習與第8節課程」進行彈性調整,讓學生可依需求選擇參與。
教育部尚未回應,後續將納入專家討論
依據公共政策參與平台機制,當連署人數超過5000人,主管機關須在60日內對外說明立場與規劃。教育部目前表示,已掌握該案,後續將彙整資料送交國發會,並邀集相關專家學者進行意見交流與政策評估。
社群意見兩極:支持者盼改善現況、反對者憂流於形式
針對此議題,社群平台上意見分歧。支持者認為學生長期處於高壓學習環境,延後上課是貼近生理需求的進步改革;但也有不少家長與教師憂心,此舉恐僅「表面改善」,實際壓力將被轉移到放學後的補習與家庭作業時間。
批評者指出,「升學體制不變,壓力只會延後而非減少」、「學習節數壓縮後,勢必犧牲課程內容」、「學生晚起但晚睡習慣不改,只會更惡性循環」。甚至有人認為,這樣的改變恐衝擊家長接送與整體社會運作節奏。
====================================================
這發起人真的很民進黨,都只顧到自己的權益,不管這件事對不對,有沒有問題,這是教育百年大計,要直接輸給日韓學生的,真的是無言...
國民教育的部份 ,
除了國小維持原本制度 ,
國中 高中 全面改成自由選課上課,
甚至連學校都可自由選擇,交通問題自己排除
每班開課額滿為止,
每種課程可規劃分作多種難易度,讓學生選擇
學生可依照自己興趣 能力 選擇
例如 高一數學 初級 中級 高級 ...
甚至 高三 再回去上國一的課程也行 以此類推
真正降低學習壓力
想全都只上自已有興趣的科目也都自願 ,
完全不想上課耍廢也是可以,
一樣有各種球類 技體類 格鬥類課程可選
大學考招不變, 一樣維持現有機制
各高中 以及 大專院校可自行規定錄取條件
所以在學校沒上的科目,學生需額外自學解決
希望走菁英教育的 國中 高中
不想走此規範 , 想要挑學生程度的 國 高中學校 ,
可不參與此升學制度 ,
需另行辦理考招,並且政府不再補助此類學校以及學生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