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指明台灣歸誰
也就是說誰先來佔領就是誰的
先搶先贏的意思
當年沒有美國默許
國民黨會跑來台灣嗎?
戰後由49國於1951年簽署的的「舊金山和約」才具有法律效益
和約第二條聲明日本承認朝鮮獨立、放棄臺灣、澎湖、千島群島、庫頁島南部、南沙群島、西沙群島等地的所有權利
因為舊金山和約只有提到日本放棄台澎地區的統治權,並未提到放棄之後的歸屬沒錯
理由是台灣是"割讓"給日本,日本之後放棄並沒有說歸屬,等於是無主土地
千島群島(北方四島),庫頁島直接由蘇聯(俄羅斯)佔領成為國土
前言應該是杜魯門總統,在 1950 年 1 月 5 日發布「第四十八號政策文件」新聞稿,重申美國不介入中國內戰的立場,該份聲明也意有所指的提及,美國與盟國接受「中國」在台灣島上行使權力,美國政府對台灣沒有任何企圖心
換言之,該份聲明暗示,無論國民黨或共產黨,最後誰取得中國政權,進而統治台灣,美國都不會介入干涉
1950年6月韓戰爆發,美國政策急轉成圍堵共展主義
1950年9月,美國總統杜魯門派遣杜勒斯推動對日和約相關事宜,中華民國駐美國大使顧維鈞與杜勒斯對日本政府施加壓力,要求日本首相吉田茂與中華民國簽訂和平條約,並且一定要讓中日和約在《舊金山和約》正式生效前簽妥,也就是舊金山和約一但生效台灣就會變成無主土地,所以要趕在生效前完成中日和約確定台灣歸屬中華民國,不然在當時的現實上看誰能用武力取得就是誰的,等於送給中華人民共和國
講明一點,中日合約是美國強迫日本簽的,也補足台灣和澎湖的法律定位
所以在民國41年(1952)4月28日(舊金山合約生效日)由中華民國與日本國兩國政府在台北賓館簽訂「中日和約」,同年8月5日在台北賓館換文生效,回復至甲午戰爭馬關條約前的領土
「中日和約」的主要內容
(1)宣示終止中華民國與日本國之戰爭狀態。
(2)依據「舊金山和約」,日本放棄對台灣、澎湖、南沙群島、西沙群島之一切權利。
(3)雙方國民的財產和所作要求的處置,應由中華民國政府與日本國政府間另商特別處理辦法。
(4)日本承認民國30年(1941)以前與中國所締結之一切條約,因戰爭結果而歸無效。
(5)確認中華民國國民應包括ㄧ切台灣及澎湖居民。
(6)其他:有關經貿、航空及漁業協定另協商訂定。
---------------------------------------------------------------------
合約第2條日本放棄台灣和澎湖的一切權力
合約第4條在1941年之前的一切條約無效,包含割地賠款的所有條約,也就是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和澎湖無效,當然是回歸中華民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