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3/18 00:46,核三廠發生了「全黑事件」。
當時外部高壓電源全部斷電,導致反應爐冷卻系統失去動力,而廠內兩部備用的緊急發電機,竟然也同時故障!反應爐因無法冷卻、溫度逐漸升高,現場所有人如同熱鍋上的螞蟻!
一旦反應爐溫度過高,使爐水蒸發,可能導致大量輻射外洩,甚至會造成爐心熔毀、發生核災。
所幸千鈞一髮之際,工作人員靠著手電筒摸黑作業,在倉庫中找到一台久未啟用的柴油發電機,成功啟動後才化解危機。據學者估算,當時反應爐離核災的臨界溫度大約只剩20多度。
這是台灣發生過最嚴重的核子事故,事後監察院也對台電提出糾正。2011 年日本福島核電廠,也正是因為冷卻系統失效,才引發爐心熔毀與氫爆,造成直到現在仍無法完全復原的災難。
屏東前縣長、大武山基金會董事長曹啟鴻回顧「全黑事件」時表示,他在立法院得知內情,直呼「太恐怖了!」他指出,核三廠位在活動斷層帶上,且鄰近黑潮海流,一旦發生事故,核污染不僅危及屏東,#更將順著洋流危害整個台灣。
https://www.facebook.com/search/top/?q=%E5%9C%B0%E7%90%83%E5%85%AC%E6%B0%91%E5%9F%BA%E9%87%91%E6%9C%83
青康藏 wrote:
又在亂講話了,民進黨不亂改歷史會死嗎
在當年的標準中,這起事故被分類為第3類A級,即「無放射性物質外洩」之「廠區緊急事故」。
若是依據現行的〈核子事故分類通報及應變辦法〉,
核三當年的情況已達「長時間喪失所有交流電源,或喪失所有交流電源持續30分鐘(含)以上且喪失所有直流電源持續15分鐘(含)以上」,已經屬於最嚴重的「全面緊急事故」類別。
核三「全黑事件」
2001年3月18日,核三廠發生了台灣核電史上最嚴重的「全黑事件」、「3A事件」。電廠「全黑」,喪失所有電源達2個小時8分鐘。除了對外發電以外,冷卻系統、安全系統則需要使用電力。即使在機組停機的情況下,反應爐內的核反應會持續進行,冷卻、安全等系統若一直無法運作,爐心內的溫壓若持續上升,將可能導致爐心融毀等重大核災。
3月18日,事故前,1號機為停爐狀態,凌晨00時46分開始,核三廠幾個電源前後失效。先是因鹽霧害導致超高壓345kV輸電線路跳脫,一度轉由161kV供電,但之後A串匯流排發生接地故障,導致345kV與161kV對A、B兩串匯流排的斷路器皆跳脫,核三廠喪失所有廠外電源。
廠內,1號機有兩台緊急柴油發電機,A台因匯流排故障也跳脫,B台雖然啟動了,卻無法激磁而無法供電。之後,一台久未使用的「第五台緊急柴油發電機」置入B串匯流排,第一次啟動後也跳脫,再次啟動後,才於2點54分順利供電,解除危機參考參考。
「第五台緊急柴油發電機」是1994年起,台灣各核電廠陸續加增的設備參考。不過據傳,「電廠內部大家都知道這是當年基於國民外交,向德國買的新型便宜貨,買來就一直丟在那邊,沒什麼保養,沒想到關鍵時候還能派上用場」參考。
在當年的標準中,這起事故被分類為第3類A級,即「無放射性物質外洩」之「廠區緊急事故」。不過,如果是依現行標準,當年的核三全黑事件的分類則會是更加嚴重的「全面緊急事故」 。
https://www.eventsinfocus.org/issues/7148036
nt24759 wrote:2001/3/18 00:46,核三廠發生了「全黑事件」。2001/3/18 核三的「全黑事件」確實是一次異常事件,但反核人士常刻意忽略幾個關鍵事實:
當時外部高壓電源全部斷電,導致反應爐冷卻系統失去動力,而廠內兩部備用的緊急發電機,竟然也同時故障!反應爐因無法冷卻、溫度逐漸升高,現場所有人如同熱鍋上的螞蟻!
一旦反應爐溫度過高,使爐水蒸發,可能導致大量輻射外洩,甚至會造成爐心熔毀、發生核災。
所幸千鈞一髮之際,工作人員靠著手電筒摸黑作業,在倉庫中找到一台久未啟用的柴油發電機,成功啟動後才化解危機。據學者估算,當時反應爐離核災的臨界溫度大約只剩20多度。
這是台灣發生過最嚴重的核子事故,事後監察院也對台電提出糾正。2011 年日本福島核電廠,也正是因為冷卻系統失效,才引發爐心熔毀與氫爆,造成直到現在仍無法完全復原的災難。
屏東前縣長、大武山基金會董事長曹啟鴻回顧「全黑事件」時表示,他在立法院得知內情,直呼「太恐怖了!」他指出,核三廠位在活動斷層帶上,且鄰近黑潮海流,一旦發生事故,核污染不僅危及屏東,#更將順著洋流危害整個台灣。
https://www.facebook.com/search/top/?q=%E5%9C%B0%E7%90%83%E5%85%AC%E6%B0%91%E5%9F%BA%E9%87%91%E6%9C%83
- 事件等級(INES 等級一共七級)
根據原能會與國際通報,核三「全黑事件」被評定為 INES 等級 2(異常事件,無輻射外洩)。等級 2 表示雖有設備故障與安全功能喪失,但對公眾與環境沒有造成放射性影響,與福島(等級 7)完全不是同一個量級。 - 爐心根本沒失控
當時一號機本來就處於「停機」狀態(refueling outage),不是滿功率運轉,所以餘熱遠低於福島事故時的狀態,反應爐溫度上升的速度慢得多,還有充裕時間處理。那個「差 20 度就爆」的說法,並沒有技術文件支持。 - 事件成因與後續改善
成因是鹽霧害導致外電輸電線跳脫,再加上兩台緊急柴油發電機同時故障。這個問題後來已經改善:
※ 增加更多獨立的備援電源(含行動式柴油機組與氣渦輪機組)。
※ 強化鹽霧防護與絕緣設計。
※ 定期演練「全廠斷電(SBO)」情境,確保人員應變能力。 - 和福島完全不同
福島是滿功率運轉遇到地震 + 海嘯,外電、柴油機、直流電全毀,而且長時間無法送水降溫。核三事件中,備援電源在短時間內恢復,冷卻系統並未長時間失效,沒有放射性物質外洩,更沒有氫氣爆炸的條件。 - 「黑潮洋流核污染全台」是民粹恐嚇
不論是黑潮還是其他洋流,稀釋能力極高。即便是福島等級的事故,對台灣海域的實測輻射濃度都低於天然背景波動範圍,更別說核三當時根本沒有外洩。
我帥斃了 wrote:
2001/3/18 ...(恕刪)
核三2001年318的全黑事件,常被稱為「3A事件」。其中的「3A」,源自當年的事故分類標準。
在當年的標準中,將事故由輕至嚴重,分為一至四類:「異常事件」、「緊急戒備」、「廠區緊急事故」、「全面緊急事故」。在四類裡面,又依據要採取的應變措施,至多細分到A、B、C三級。
核三318全黑事件,當年在嚴重程度上,因喪失廠外電源及所有廠內交流電源,且持續達十五分鐘以上,被劃分為第二嚴重的「廠區緊急事故」(第三類),而因為沒有放射性物質外洩,應對措施上被歸為「A級」。(參考:核安會報告、核四環評書件第10章)
不過,若是依據現行的〈核子事故分類通報及應變辦法〉,核三當年的情況已達「長時間喪失所有交流電源,或喪失所有交流電源持續30分鐘(含)以上且喪失所有直流電源持續15分鐘(含)以上」,已經屬於最嚴重的「全面緊急事故」類別。
nt24759 wrote:
當時外部高壓電源全部斷電,導致反應爐冷卻系統失去動力,而廠內兩部備用的緊急發電機,竟然也同時故障!反應爐因無法冷卻、溫度逐漸升高,現場所有人如同熱鍋上的螞蟻!
一旦反應爐溫度過高,使爐水蒸發,可能導致大量輻射外洩,甚至會造成爐心熔毀、發生核災。
所幸千鈞一髮之際,工作人員靠著手電筒摸黑作業,在倉庫中找到一台久未啟用的柴油發電機,成功啟動後才化解危機。據學者估算,當時反應爐離核災的臨界溫度大約只剩20多度。
很會編故事,把一件核電廠成功因應偶發事件的過程寫成災難小說。
事實上當時核三廠從頭到尾都沒有失去冷卻系統。
核電廠本來就預期到會有全黑的狀況發生,所以有多重備援。
當時核三廠電力全斷時,第一個接手的是備用電池,
然後核三廠人員就去啟動發電機,第一、第二發電機都因故未能啟動,
工程人員就啟動另一個移動型的發電機,這部發電機順利啟動了,
當發電機供電時,電池的電才用不到一半,所以從頭到尾,冷卻系統都在運作中。
那個移動型的發電機不是甚麼在倉庫中蒙塵已久的發電機,
它本來就是規劃中的備援發電機組,只是它可以移動,
一號爐有需要就移去一號爐,二號爐有需要就移去二號爐。
且當時核三廠正在歲修,早已停機,反應爐內溫度和壓力正穩定下降中,
再加上冷卻系統一直在運作,我不知道那個學者是怎麼估算離核災的臨界溫度只有20多度的!
如果人民看到的都是這種誇張不實的陳述,難怪那麼多人反核。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