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暐瀚表示,這次大罷免確實是大失敗,25比0。他說:「其實坦白講,我覺得蠻驚訝的,因為根據先前觀察,幾個選區如徐巧芯、王鴻薇、葉元之、傅崐萁、台中的羅廷瑋、台東的黃建賓,無論是從選民結構、罷團氣勢來看,都會覺得這7席有機會」。因此黃暐瀚說道,即便最後的結果很難判斷,但總不會覺得所有藍委都能安然度過。
對於投票結果,黃暐瀚分析,藍營跟白營此戰非常團結,且開出的票幾乎符合兩黨的支持率。而民進黨則是沒催出所有票倉,因為根據各項民調而言,黃暐瀚指出綠營應有35%以上支持度;但這次多數區域都未開出25%以上罷免票,僅有王鴻薇、徐巧芯、李彥秀、傅崐萁、葉元之、羅廷瑋等區跨越門檻,不過仍被不同意票壓下去。
黃暐瀚也指出,歷經這次大罷免,未來恐怕也難以形成類似的投票,因為選罷法已修嚴,未來連署將得附上身分證影本;此外,這次大罷免慘遭大失敗,以後想再推動類似行動的人,意願肯定也明顯會降低。另一方面,對於此次反罷方大勝,黃暐瀚也覺得可能與普發1萬的政策有關,他表示,顯然多數的民眾是希望拿到1萬,所以就會有這樣的投票行為。
而雖然綠營及公民團體此次吞下敗仗,但黃暐瀚也提醒,國民黨曾於2018年縣市長大勝15席、連高雄都被韓國瑜拿下,當時藍營支持者不也是心情振奮、覺得大勝了?結果13個月以後就大失望,因為總統大選慘輸260萬票,對不對?「所以我想說,看政治不用大喜大悲」,他說。
因此,黃暐瀚也呼籲國民黨立委,看見這次很多地方,其實還是投出不少罷免票以後,是否也應該要想一下,未來哪怕是朝野協商也好、刪預算也好,動作那麼大、直接強行碾壓的做法跟態度,是不是未來也能稍微改變一下?若各自要退讓一步,就必須各自做出妥協。
他接著強調,台灣政治史上有明顯的「鐘擺效應」,這次擺到己方陣營,下次不一定也能擺回來;2018年藍營大勝、2020年卻大敗,當時誰會知道?因此針對有些人推測,民進黨之後的選舉「一定完了」,黃暐瀚回應說:「我覺得未必,而且這是觀察台灣民主政治二、三十年以來的思考」。
黃暐瀚緊接著分析,這次24藍委罷免案,之所以現在可被罷免,就是因為他們在2024年獲得勝選;換言之,很多都是藍營比較強的區域。反觀台南、高雄、屏東等綠營支持率較高的縣市,這次完全沒有投票,因為沒有罷免人;黃暐瀚反問說,難道這些人這次看到大罷免大失敗、覺得輸這麼慘,下次不會更踴躍站出來支持嗎?
黃暐瀚續指,這次只有6個區過25%,但這些都還是國民黨的選區;倘若回到中南部票倉,得票率還會只有25%嗎?還是有可能到30%、35%、40%?「我這樣講,大家應該就了解了;雖然此刻大發免失大失敗,藍營也很高興沒錯,但是公民隨時在流動」,他說。黃暐瀚認為,等到選總統時,議題關鍵仍將轉回兩岸、國防、外交;與地方較關注的民生、經濟議題有所差距。
因此,他總結說:「如果你用今天的結果,推論賴清德2028年連任已經完了,我覺得到時候,可能會跟事實相差得很遠」。
新聞連結
------------------------------------------------------------------------------
事實正如暐瀚說的,
選舉輸了,台派難過一天就好了,
我們又不是沒輸過,
這次投票率不到六成,還有四成的選民沒出來投票,
套一句韓國瑜說過的話:沒出來投票的人都是支持我的,

台派掌握台灣五成的支持力量,沒有理由對未來灰心,
堅定守護台灣的心,823出來投票,我相信我們終究會笑著迎接未來勝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