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認為頂著名校光環,在求職路上可能會比較順利,不過有時也可能會踢到鐵板。一位台大碩士畢業的男子近日投入科技業的求職市場,投了近20個台積電研發職位、數家設備商,不過面試結束後都沒後續消息,讓他好奇「科技業最近是不是很凍啊?」,貼文曝光後引發熱議,許多網友發現他讀的是物理研究所,碩士論文也並非半導體相關主題,在科技業求職自然不會太順利。
原PO在Dcard發文表示,他是台大物理所碩士畢業,雖然碩論主題並非半導體相關,但也有另外補充半導體知識,目前求職投了將近20個台積研發職位和數個設備商,不過面試後都沒有後續,讓他忍不住詢問,「科技業最近是不是很凍啊?」
對此,許多網友紛紛回應,「物理所、碩論非半導體相關,投台積RD當然沒下文啊,和凍不凍沒關係」、「唸物理系最沒用,什麼年代還花4年去唸那種1980-2000古老的理論和推導,出社會工作應用層面完全不懂,基本上我大學朋友唸台大物理系,研究所都跑了,我想你應該是混血仔,畢竟台大物理所真的很冷門,凍不凍好工作你都很難找啦」。
不過也有人反駁,「怎麼一堆不知道是電資唸到有優越感,還是在台積待到有優越感,物理所哪裡不能走半導體了?」、「設備商RD路過,機台會用到一堆跟半導體無關的物理,每天都在算光學電磁流體,唯一跟半導體有關的是在算電子放出,不過那也只是用到能帶理論而已,總之設備用到的理論又多又雜,不是念物理的應該很難應付,進來以後發現一堆大神都是物理系畢業的」。
如果沒有特別的突出,只靠學歷單一,尤其又是非相關科系,要進研發真的不容易,其它廠商也是。
光面試,主管問你,或是要你提出在學校的相關經歷與學習履歷,如何證明,可能卡住了。
主管面試時間寶貴,很直接。如果文件準備充分,可以減少主管的質疑,增加通知的機會。
比如多益成績,學校打工所接觸的相關性工作,參加競賽,參加國際論壇,獲得專利,論文有上國際學術期刊發表之類,都有不錯的成績,證明你的學習能力與創新能力,如果有兩間學校的知名教授與業界有關係的推薦人,再加上裡面學長的擔保更好。 有的學長在裡面擔任高職,會回到母校找教授詢問人才,所以平日在學校的學習,參與活動表現也很重要。
台大的優勢即是旁邊的台科大,所以有的台大學生會到台科大去修課程,台科大會到台大,建立良好關係。
台大理論是優勢,台科大實作是優勢,相輔相成。
這兩間學校的學分是互通承認,建議學習時,可以彼此到他校修學分,多參與教授接案活動,累積學習履歷與經驗。 為未來的求職提早鋪路。
台積的工作劃分很細,畢竟是代工,規矩也多,工作時數長,也乏味,如果對工作內容沒有熱情或是目標,很容易厭倦。
台積的流動率也高,選擇台積不是只為了獎金,紅利。如果沒有熱情,目標,很多超不過兩年,有的一年受不了高壓環境就離職了,所以自己的個性也很重要,裡面是一山比一山高,學會放下身段。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