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嗎?在台灣,所有人都在談「碳權」,媒體、產業、投資圈高喊「碳權」商機,政府政策也屢屢提及,但其實台灣到今天為止,一張真正的「碳權」都沒有。
所謂的「碳權」(Emission Allowance),必須是由政府依法分配、具備法定排放抵減資格的配額,可以用來履約、納入國家帳本、甚至國際移轉。它是全球合規市場的核心資產。但台灣至今從未實施過總量排放管制、也沒發過任何排放配額,更遑論建立合規帳本或參與國際主流履約體系。
現在市場流通的,不是「碳權」,其實全都是自願性碳信用(VCC),來自Verra、GS等國際標章,但沒有進入國家帳本、沒有法定減碳效力。更嚴重的是,這些VCC既不是合規碳信用,也不是什麼高價的減碳資產,在國際市場眼中,只能稱作「垃圾碳信用」(junk credit)。這些憑證最多只能用來ESG報告、做做品牌漂綠,根本無法被認定為正式履約的減碳工具。
你以為自己花錢買到了寶,實際上買的不是「假碳信用」,而是國際定義下的垃圾碳信用。整個台灣社會,包括企業、金融圈、甚至政策制定者,幾乎都還停留在這場垃圾碳信用的泡沫遊戲裡。
這種名詞錯置與市場誤導,不只造成全民誤解,更嚴重拖累台灣永續競爭力。
下次有人推銷你「台灣碳權」或「高價碳憑證」,請勇敢追問:「你買的,是不是垃圾?」
TCX,有進一部份帶LoA的碳信用,相信它儘可能合規⋯⋯加油!
51 公頃陡峭山坡地開發光電,高雄大樹削山填土,政策免環評、招標衝高容量惹禍
台灣碳權交易所揭牌 蔡英文:估創造5.9兆產值及55萬就業機會
台灣碳權交易所今天正式揭牌,蔡英文說,從2023年到2030年,淨零碳排整體努力,預計帶動4兆元以上民間投資,創造5.9兆元產值,提供超過55萬個相關就業機會。
台灣碳權交易所總部設於高雄,蔡英文、行政院長陳濺仁、高雄市長陳其邁等人共同出席見證,眾人手持金壺灌溉植栽白鶴芋,象徵攜手減碳。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