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每一屆總統出生人口原來差這麼多?

李登輝時期1991年從32萬下降到2000年30萬,增減比例-5%。

陳水扁時期2000年從30萬下降到2008年19萬8,增減比例-34.9%。

馬英九時期2008年從19萬8上升到2016年20萬,增減比例4.9%。

蔡英文時期2016年從20萬下降到2023年13萬5,增減比例-35%。

想不到小馬這麼強,前後兩任都是-30%起跳,他至少8年沒有減少,還增加。

除了2010年虎年到16萬,隔年就回到19萬的水準。

反觀,陳水扁和蔡英九,都是直直落。原因是................

PS.話說台灣現在是吃2000年(現年24歲)李登輝出生人口30萬人,就缺工缺護士了。以後........

每一屆總統出生人口原來差這麼多?
資料來源AI幫忙抓
2025-02-25 13:39 發佈
因為我個人其實有長時間追蹤台灣的人口結構,

我的結論很簡單,
台灣所有包括經濟實質轉型的關鍵點是在2000年,
2010是最後可以逆轉的時間,
目前已不可逆...

外加3件大範圍政策效應,台灣的未來其實幾乎已經被現在吃掉了..

2000年左右的土地及不動產政策;
2010年左右的能源政策;
2020年左右的長照政策(這個問題比較複雜,不是政策不好,是執行很有問題,會有類似綠電蟑螂的問題)

如果50歲以上的人,
請不要有執念,乖乖放下吧,
如果共匪沒垮台,被統一是必然的,這和共匪耀武揚威打壓台灣無關,
純粹就是人口結構崩潰(不用想靠移民人口,因為這些新興經濟體基期低,
會快速發展,再過10-20年,不會有人特別想來台灣,反而是台灣人可能往那些地方流);

50歲以下的人,
好好努力,資產分散,弄個第二國籍或永居權,
如果共匪沒垮,
又實在無法接受對岸的統治,
那就乖乖當個外國人吧...
nicewawa

[100分]

2025-03-21 14:26
adeh

[偷笑]疑似小草還是韓粉的?貼這些有個X用?反正印度人或是日韓人比進不了科技業的小草好用多了?是小草阿公阿嬤要男生才生你們的?又沒保證你們要進高科技業?怎麼不去怪你們阿公阿嬤跑來怪政府啊?笑死~噗

2025-05-24 3:20
可憐哪
阿扁和英文兩個真的有得拚
居然%數相差不大

偏鄉的房子...
無敵娘娘槍 wrote:
我的結論很簡單,
台灣所有包括經濟實質轉型的關鍵點是在2000年,
2010是最後可以逆轉的時間,
目前已不可逆...

外加3件大範圍政策效應,台灣的未來其實幾乎已經被現在吃掉了..

2000年左右的土地及不動產政策;
2010年左右的能源政策;
2020年左右的長照政策(這個問題比較複雜,不是政策不好,是執行很有問題,會有類似綠電蟑螂的問題)


可能在更早以前還有一個點 ,
當年的開放是否影響? 還是開放是必然的趨勢 , 早晚而已 .
1990年 李登輝政府在1990年8月,發布「對大陸地區從事間接投資或技術合作管理辦法」
開始開放西進中國投資 , 此時人口出生還有 33萬多
2000年 人口出生降到 30萬 , 10年減少 3萬人
2010年 人口出生降到 16萬多 , 10年大幅的下降
無敵娘娘槍

早期台灣熱門科系很多是國貿系或經濟系,當時很多國家基期都很低,南美也很多台商,只是去大陸的特別多,所以才看起來特別突出

2025-02-25 14:47
adeh

[偷笑]疑似小草還是韓粉的?貼這些有個X用?反正印度人或是日韓人比進不了科技業的小草好用多了?是小草阿公阿嬤要男生才生你們的?又沒保證你們要進高科技業?怎麼不去怪你們阿公阿嬤跑來怪政府啊?笑死~噗

2025-05-24 3:21
馬英九的那八年人民對未來抱有希望。
沒有戰爭的疑慮,連徵兵制的役期都縮短。
房價漲沒關係,畢竟在ECFA之下,就連塑化、機械、農漁等產業都賺得到錢。

如今,生小孩之前,還要估一估自己的斤兩看能否保送子女進高科技業。不行的話,他們的人生可能從二十多歲就結束了。
無敵娘娘槍

其實這觀點不全然正確;水母8年,兩岸確實很和平,但是塑化或工機具之所以賣得好,是因為當時大陸的技術和品質還沒達標,然而現在很多ECFA的產業依然享有優惠減免,但是競爭不過對岸

2025-02-25 15:03
adeh

[偷笑]疑似小草還是韓粉的?貼這些有個X用?反正印度人或是日韓人比進不了科技業的小草好用多了?是小草阿公阿嬤要男生才生你們的?又沒保證你們要進高科技業?怎麼不去怪你們阿公阿嬤跑來怪政府啊?笑死~噗

2025-05-24 3:21
Juliance wrote:
1990年 李登輝政府在1990年8月,發布「對大陸地區從事間接投資或技術合作管理辦法」
開始開放西進中國投資 , 此時人口出生還有 33萬多
2000年 人口出生降到 30萬 , 10年減少 3萬人


2000年是龍年, 所以出生人口比1999年還要高
使用這年當基準會有統計誤差的問題

其實家庭計畫從80年代開始就已經由 三三二一口號
(婚後三年生第一個小孩,過三年再生一個,兩個孩子恰恰好,男孩女孩一樣好)
轉變為「兩個孩子很幸福,三個孩子更熱鬧」

這代表那個時候政府的生育政策已經由節制改為鼓勵

這反映的是台灣本身經濟與社會的轉變趨勢
與大陸開放的關聯應該不大
adeh

[偷笑]疑似小草還是韓粉的?貼這些有個X用?反正印度人或是日韓人比進不了科技業的小草好用多了?是小草阿公阿嬤要男生才生你們的?又沒保證你們要進高科技業?怎麼不去怪你們阿公阿嬤跑來怪政府啊?笑死~噗

2025-05-24 3:21
人民覺的有前景跟未來

就會"相干'生小孩

沒有前景 連龍年都崩盤
北漂彰化人

可以不生小孩,"相干"還是要的.....[打氣][打氣][打氣]

2025-02-25 15:32
選舉

別說臺國 好像蠻多國家都這樣的了

2025-05-28 16:56
無敵娘娘槍 wrote:
台灣所有包括經濟實質轉型的關鍵點是在2000年



2000年是兩岸強弱的轉淚點
那時候對岸在高等教育培植重點學校
211所大學等於14億人中663萬人才有一所重點大學

而台灣卻是在大量開放大學以致一堆野雞大學
鼎盛時期有140所大學(含學院)其中國立大學有44所
光國立大學數量等於每53萬人就有一所國立大學
若以總數量等於每16萬人就有一所大學
學校素質可見一般
而學歷高等化後的副作用之一是少子化(當然不是全部因素)

而現在更是把國家財力用在補助私立大學學費
而不是在學校
更糟糕的是竟然在少子化下還讓清大等校在高雄設分校分散資源

而對於科技的扶植也是個轉淚點
台灣各項科技及基礎生產建設都是在2000年設立
2000年後就是各項補助
中國大陸卻是各項科技的啟蒙
芯片從2002年開始研發
從0到5奈米只花了22年


----
2002年,已經66歲的黃令儀加入龍芯研究團隊,擔任龍芯晶片研發團隊項目負責人之一,推動了中國自主研發設計的第一枚CPU晶片的研發工作,因此被譽為「龍芯之母」。2019年,在她82歲高齡的時候研製出龍芯3號晶片,她的研究成功,讓中國高鐵復興號實現100%國產。
無需EUV 中芯能製作5奈米晶片?美媒曝關鍵

2024.05.16 11:14 工商時報 陳彥綺
大陸晶圓代工巨頭中芯國際在繼去年為華為Mate 60 Pro提供7奈米晶片後,今年又傳出將為華為生產5奈米晶片,而且製程中無需使用ASML的EUV光刻機。圖/中新社
大陸晶圓代工巨頭中芯國際在繼去年為華為Mate 60 Pro提供7奈米晶片後,今年又傳出將為華為生產5奈米晶片,而且製程中無需使用ASML的EUV光刻機。圖/中新社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大陸晶圓代工巨頭中芯國際在繼去年為華為Mate 60 Pro提供7奈米晶片後,今年又傳出將為華為生產5奈米晶片,而且製程中無需使用ASML的EUV光刻機,令美媒大感驚訝。

----
1998年5月4日,江澤民在北京大學百年校慶中,提出中國需要有具有世界水準的一流大學,「985工程」便因此產生。此項教育計畫目的是為了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著名高水準研究型大學,建立新的管理和運行體制,集中資源,發揮特長。

「985工程」一共有39所大學,無論是綜合實力、學科教育還是科學研究的表現,都位居中國大學中的領先地位,並保持著一流水準,可說是中國地區中的頂尖名校。不僅提升中國大學的整體實力發展,科研成果與國際影響力也有顯著成長。

而早在1990年代中期,大陸為了「面向21世紀打算重點建設約100所左右的大學」,遂從各地挑選約100所大學列為國家的培育重點,優先給予補助經費,即是所謂的「211工程」。目的是為了迎接世界的新技術潮流,因此必須集中中央和地方各方面的力量,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大學和重點學科,兼顧各行各業的專業性質,均衡發展。

「211工程」共115所大學(112所大學及3所軍校),其中也包括「985」的39所大學。因此,所有「985大學」都是「211大學」,但「211大學」卻不一定是「985大學」。
選舉

對於牠們中國這種髒東西國家所講的 都要懷疑 比較好

2025-05-28 16:57
每次遇到龍年就有媒體拿龍年的出生人數出來比較。
現在這時代,還會有人結婚後故意等到龍年才願意生小孩?
CogChern

以臺灣舊有的統計數字來說,確實龍年都比前後年就點,虎年都比前後年少點。再過幾年還會不會是這樣,很難說。

2025-02-25 16:34
chihung1105

傳統觀念會避開虎年、控制在龍年出生,不過以去年數據是沒有龍年較多的情況。

2025-02-26 8:57
那國內的產業結構 ,
是否也是個問題點
像是一直以來的 藝術 , 文化 . 體育
我們都沒啥在培養
我們好像著重在科技 , 但似乎有許多門檻限制
導致科技類似乎後期提昇開始落後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