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同盟路口監視器顯示寶珠溝滿出來兩小時了。
同盟二路少許積水,內惟開始淹水了。
真巧,淹水區有許多路口監視器都失去信號,現在淹水狀態越來越不透明了,要靠大家通報了。
現在退潮就淹水了,晚上七點五十二滿潮,大家自求多福。
就用這篇幫自己鼓山老家做個淹水紀錄吧,1999年開始住
1. 2001-7-11,高雄港潮高?公分,潭美颱風,愛河滿溢,家內淹水50公分。
2. 2009-8-9,高雄港潮高42公分,莫拉克颱風,家內淹水10公分。
3. 2010-9-19,高雄港潮高108公分,凡那比颱風,愛河滿溢,家內淹水49公分。
4. 2016-9-2,高雄港潮高102公分,西南氣流,家內淹水數公分。
5. 2018-8-23,高雄港潮高80公分,西南氣流,已不住老家,家內淹水。
6. 2024-07-25,高雄港潮高72公分,凱米颱風,愛河滿溢,家內淹水47公分。
7. 2024-10-03,高雄港潮高1公分,山陀兒颱風,家內淹水10公分 。
口水太多了,沒人討論原因,也沒人提出解方,那就我拋磚引玉一下
淹水原因,市區排水只靠愛河,上游大雨或漲潮,愛河水位高就無法排水,甚至內水外溢。
解決方案A,比照員山子分洪,在中游建設滯洪池及抽水站,將壽山周邊的水全數以管路抽除入海,減低愛河水位,抽水站涵蓋範圍外區域也能因愛河水位下降而改善排水。
解決方案B,在中游建大型有閘門及抽水設備的滯洪池(至少百萬噸),將壽山及愛河周邊的水暫時滯留於池內,待愛河水位降低再排放。
解決方案C,在中游廣建小型有閘門及抽水設備的滯洪池(總計至少百萬噸),將壽山及愛河周邊的水暫時滯留於池內,待愛河水位降低再排放。
解決方案D,將所有易淹水地區之公園+綠地+分隔島綠帶+閒置公有地,全數挖降10-150公分,使其高度比路面低(就是綠地的水先不要流入排水系統,直到滿溢),將強降雨的水暫時滯留,公園+綠地+分隔島綠帶的水讓其自然滲入地下可只設溢流管溝。
方案ABC擇一與方案D搭配,至少可保證市區(只限鼓山+三民+左營+前金,仁武除外)再怎麼淹,也不會超過30公分。
再怎麼看,最多就淹30CM吧?
官方認證治水有成的城市,基本上都不會淹得太離譜...
不少人是這樣認為的.
防水閘門該不該架,若架又要架多高呢?
取決於對黨的信任度!
民眾自製防災新招 汽機車「飛上天」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