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淹水被藍白酸 Wecare高雄怒點出真相:「他」從來沒替高雄做事
三立新聞網 2024年7月28日
凱米颱風自帶龐大降雨量,使得中南部多個縣市發生淹水災情,其中高雄市尤其嚴重,從市區的三民、鼓山到原縣區的仁武、旗山、鳥松、大樹等區,都發生嚴重淹水,不少民眾的汽機車,一夕成為泡水車,相關損失恐怕難以估計。以高雄為主要根據地,更在日前主導罷免韓國瑜活動的民間團體「Wecare高雄」,就分享了對於此次事件的看法,抨擊國民黨的言行。
今(28)日稍早,Wecare高雄引述了《三立新聞》近日報導國民黨柯志恩對於淹水一事道歉的說法「我們做得不夠多」。Wecare高雄直接嗆聲「國民黨對高雄不是做得不夠多,而是,都沒有做」。
反之,《Wecare高雄》細數了民進黨高雄歷任市長的建設成果。高雄的蓄洪池從謝長廷前市長啟動、陳菊前市長積極建設,一路到陳其邁市長持續建設。讓天災沒有擴大。但國民黨做了什麼呢?!
不少網友底下留言「國民黨就加碼口水」、「扯後腿」、「高雄捷運也是」、「國民黨耍猴戲最會,例如爬樹或是用手搖水! 偏偏很多猴子很吃這一套」、「前幾天還看到有個韓粉,歌頌偉大的韓總機挖水溝」。
港都成水都,該檢討的不只治水問題
凱米颱風過境在中南部造成嚴重災情,尤以高雄「港都變水都」,整個城市大半泡在水裡,令人怵目驚心。民進黨引以為傲且投注大量資源建設的「高雄經驗」,竟瞬間破功。雖說天威難料,但這次高雄乃至其他縣市對凱米颱風的因應處理都有許多可以檢討之處,並不單單是治水預算是否虛擲,或者政策是否偏差而已。
這次高雄大淹,綠營最主要的辯護理由是:其一,實際雨量太大,部分地區與雨量甚至超過十五年前的莫拉克風災,加上正逢大潮,導致災情失控。其二,認為治水建設長期「重北輕南」,對於高雄等南部地區長期輕忽所致。嚴格而論,第一點或有部分屬實,但第二點絕非事實。
這次凱米來襲,高雄地區降雨量的確驚人。但從扁政府的八年八百億治水開始,即有大量預算挹注高雄,馬政府也編列六年六百多億元治水。
蔡政府時代,僅前瞻預算便在高雄砸下兩百多億治水,為台北市的七倍。專家早就預言「極端氣候」將成常態,若耗費這麼多人力物力,仍不能對付已成「常態」的瞬間豪大雨,治水何用?三年前的七一九豪雨,即曾造成鳳山嚴重淹水,足證凱米造成的水患絕非「雨量空前」的問題。
綠營辯稱中央治水長期「重北輕南」,更是荒謬。從二○○○年至今,國民黨僅在中央執政八年,其餘皆是綠營執政,民進黨有十六年可以好好治水。何況,馬政府治水並未對南部差別對待,高雄更是民進黨執政最久的都會。從中央到地方,民進黨在高雄長期執政,卻還拿「重北輕南」為藉口,根本無法卸責。
此次高雄大淹最令人驚愕的場景,除了河川四處溢堤漫流,竟出現豪宅社區「肉身擋水」的驚悚畫面。以往颱風來臨前,地方政府均會依地方進行部署演練,包括清淤宣講,並分發沙包要求社區提高警覺。市府若事前做好準備,怎麼會有這種場面發生?這次高雄連放三天颱風假,陳其邁難道只負責宣布放假,其餘就由民眾自力救濟?
其次,民進黨近年大力將高科技產業引進高雄設廠,各區大興土木,地標性建築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房價也水漲船高。問題在,地面的建設是否與地下的排水疏洪對應?是否過多經費用於「面子工程」和行銷,許多綜合治理卻被忽略。台積電即將進駐的楠梓區,就是此次水患重災區之一,暴露好大喜功的建設下藏著草率粗疏的盲點。
除了高雄,其他中南部縣市如彰化、雲林、嘉義、台南、屏東,災情也不算小。但高雄之所以成為眾矢之的,恐怕是近年朝野尖銳對峙下的「泛政治化」民怨所致。過去對於天災,民眾多數都能抱持同理心,對受災者表示同情與支持;但這類同理心,近年卻日漸稀薄,取而代之的是藍綠光譜輻射的各種語言暴力。
例如,花蓮四○三大地震後,綠營支持者竟發起「抵制至花蓮觀光」;台北豪雨積水,綠營一片譏嘲奚落;對岸的鄭州水災、洞庭湖潰堤,網路更是充斥詛咒、謾罵。台灣人心何以變得如此澆薄?
這次高雄變水都,前閣揆蘇貞昌說的「天公伯很公平,人做不好就淹水,做得好就不淹」,和柯建銘說的「老天有眼,發生大地震」等酸言酸語,都被網民翻出來,對綠營反唇相譏。這類情緒性反應實不可取,卻也印證,仇恨式政治操作只會招來反噬。
港都變水都,讓民進黨的治水神話破功,也讓人們看到脆弱社會需要改變的契機。執政者若只會政治操作,大家應一起反省討伐,民眾切勿再以仇言自相殘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