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是否該走向準社會福利之制度上

因應少子化
很多保都可能面臨
退休領的人多
年輕世代投入的人少
領多繳少
於是面臨破產,甚至延領
主要問題之一,就是少子化浪潮來了
面對這問題
政府卻無法對破產,對少子化
設法推行政策去改善
個人認為
此時,最好的方式
就是施行準社會福利政策
說白了
就是提高個人所得稅
但不是針對所有納稅義務人提高稅金
而是針對那些造成少子化的義務人加稅
既然平均生育率要2
才能抵夫妻各1人
政府就該針對35歲以上未婚或未生者
課以重稅
讓次世代先了解,35歲是個坎
35歲後,若沒有生任何子女
他的所得稅就會很高
但夫妻若只生養1個子女
畢竟人數不平衡
該夫妻仍需課以重稅,
惟不超過未生者之稅率
政府應該對35歲以上的男女
依是否生育,生育數納入稅率考量
而多課的稅
除了可用在少子化後的退休保金提撥
未生者,你們也會有退休的一天
現在多繳,也是替你們退休做提撥
再者,不生不養者也該多花錢繳稅
幫忙那些有生要養者的夫妻
多少負擔一些教育基金,學雜費
以減輕生育者的負擔
另外,針對生三胎以上無房夫妻
政府更是應給予社宅居住及低價承租
甚至可房租抵貸款,免頭期款
可以買斷該社會宅
但未來要賣,
還是只能依地方政府公告價格
由地方政府買回利用,避免炒房

現在太多不婚不生男女活在當下
賺了錢就出國玩,買好車開
但許多生養孩子的父母
除了時間要被綁
經濟更是沉重
不生不養者總會老
他們的退休保障
難道自己年輕時不該努力付出嗎?
還要仰賴這些少子主人翁來扛嗎?

因此
個人覺得少子化浪潮來臨了
政府該好好控管35歲以上的納稅義務人
依照他們的生育人數
看是否該有不同級別稅率的所得稅課徵
藉準社會福利制度的課稅方式
降低少子化的衝擊。
2024-05-16 8:12 發佈
先提升薪資改善環境吧!
整個勞保投保體系偏低政府不會檢討
還動不動要幫一堆外來的負擔甚麼碗糕保費
搞得窮世代狂生卻養不起
中世代能養卻不敢生因為所得稅繳完就沒了
富者恆富卻一再資本壓榨,逃稅的不繳的政府有認真追
jhs19710520 wrote:
因應少子化很多保都可...(恕刪)
排除那些沒生小孩很會賺到處玩的少數精英。

很多人不結婚是真的結不了,
很多人不生孩子是真的生不了,
這些人已經夠不幸了,還得被課重稅?

能說出這樣觀點的樓主,
想必不是上述任何一種,
感謝你對減輕少子化的貢獻,
但現在的台灣是不可能實施這種政策的,
以上
樓主是高所得者? 收租的?

我在工作上見過不同收入階層的人
那些小孩就算一輩子不讀書不工作都能快樂生活下去的家庭
最少都生3個 !
經濟較吃緊的最多1個

有錢養小孩還心胸這麼狹隘?
擔心將來沒韭菜可割
打算現在直接割乾淨?
我反而覺得 教育政策要先改變 ,
不再齊頭式的給予相同的教育資源
改成給予齊頭式 ,相同的教育點數 ,
讓學生或家長 ,自行安排想要學習的課程

原則上除了很基礎的基礎課程之外 ,
其餘全部讓學子依照自己的興趣. 需求 ,
以及未來升學目標來自行選擇 ,

真的沒必要逼每個學生去上完全不想接觸的課程 ,
浪費教育資源 , 不愛唸書的可以專心的去學體育 藝才等才能 ,

點數有限 , 升學過程也會有些科目上條件的限制 ,
如果針對升學有需求 , 也需要做一些課程的分配或自費調整

點數不足時 , 而想再增加學習課程 ,就需要自費
考試制度也要跟著變革 , 升學以申請制度為主
照這算法,不生或是不婚的不就得被課重稅?
如果政府的財政好,人民的收入高,哪需要從老百姓的身上去課重稅榨錢。
違憲...

你的思想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對基本權跟社會責任進行區分。

你的想法,跟要低收入者去承擔較多的健康保險費用一樣。

有錢人哪需要用健康保險?一個個都很怕死。

反而是中低收入以下者,對健保的需求很高。

所以你費率要把它們拉高?

====

提高整體社會保險的本金,這個OK。

但收取的方式,通常還是按照收入等級去區分,

而不會按照責任高低去區分。

沒有這樣算的...

jhs19710520
wrote:
因應少子化很多保都可...(恕刪)


先修憲。
政府可按不同身份課不同的稅?

所以你要先讀憲法。

法治社會面臨這種問題就是個大麻煩。
jhs19710520 wrote:
因應少子化很多保都可...(恕刪)

贊同
但台灣的執政黨 不可能這樣做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