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僕給媒體投稿,沒有被採納,在此分享一下,也請大家指點改進建議
]
原題:『代理人戰爭有多遠?台灣已經準備好了』
代理人戰爭(proxy war)是指兩個國家或非國家行為體之間的武裝衝突,其中一方或雙方在不直接參與戰爭行動的情況下,煽動、資助和支持其他代理方(proxy actor)採取針對敵方(rival actor)的戰爭行動。從古至今,代理人戰爭都是國際政治中的一種常見行為,尤其是世界進入核子武器時代後,擁有大量核武的強權們,為避免直接衝突造成無可挽回的核子戰爭,改以支援盟友或介入區域衝突的方式,在背後協助其中一方作戰。比如北越作為蘇聯代理人與作為美國代理人的南越交戰,又如作為美國代理人的烏克蘭與俄羅斯作戰。
因此,代理人戰爭的要件包括強權方(great power)、敵對方(rival actor)、代理方(proxy actor),構成三方之間的推背與對抗關係。在戰爭準備階段,主要包括強權方對代理方的人員、武裝、資金、情報等支持關係。
儘管很多人都認為戰爭距離台灣還很遙遠,但只要從美國對台灣戰略、人員、武裝、資金、情報等方面的改造和投入來看,目前台灣的代理人戰爭準備程度是不是已經相當或超過烏俄戰爭爆發前的烏克蘭?

https://imgur.com/PpoZoyH
具體而言,代理人戰爭的特徵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點(來自AI回應的答案):
1外部勢力的介入:代理人戰爭的開始通常需要外部勢力的介入,例如提供資金、武器、訓練等。
2長期的關係:代理人戰爭的交戰方與外部勢力之間必須存在直接、長期的關係。
3地區的不穩定:代理人戰爭通常發生在地區不穩定的情況下,例如政治動盪、社會矛盾等。
4意識形態的衝突:代理人戰爭的交戰方通常存在意識形態上的衝突,例如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之間的衝突。
這些僅是代理人戰爭一些大的面向,實際情況可能因地區、時間、勢力等因素而異。而具體到台灣而言,是否已經夾在美中兩個核武大國之間,成為了美國針對中國這一敵方的戰爭代理方?
對比烏克蘭與台灣的數據整理尚屬粗糙,但足可對照看出,美國業已大致完成對台灣代理人戰爭的準備,且在可見的未來還將不斷加強這一努力。這對於台灣人自身的投資、置產、移民、職業生涯規劃等決策而言,都應當是值得關注與參考的趨勢,不可不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