刪不刪我個人是無所謂的,很多人包括北一女老師持的論點實在是冠冕堂皇。
其實以現在來說,學文言文不是真的要學懂如何使用,而是要培養學生鑑賞的能力,很多經典及好文章或者詩詞歌賦都是文言古文著述,國文課主要教的就是如何閱讀古文,賞析古文,而不是教你寫古文。好比寫文章,各位也是先賞析別人的文章,而後才能自己寫作。很多網友以用不到來說不用學,那你又寫過多少新詩散文,如果只要口語就好,是不是新詩散文也不用列入課本了?所以根本不是古文還是今文的問題,就是意識型態作祟。
但是時代在變,上世紀坊間書店林立,而今網路發達,經典古文也早就有現成的翻譯,要瞭解古文經典一點都不費事。我前面也有說,要不要學古文我個人覺得沒差,刪也可以,取而代之要學什麼才是重點,可千萬不要流於為刪而刪。
撇開文言文老實說,現在年輕人連基本中文的素養都不足,錯別字一堆,”的得”、”在再”分不清,一句話看不懂在表達什麼,你說文學素養重不重要?

我認為是最最重要的一門課
沒有之一
只要在社會上走動
就需要溝通
而語文就是溝通最重要的工具
我可以從一篇文章迅速抓到重點
一件複雜的事也能三言兩語交代出重點
我認為這是從小學就泡在圖書館習得的技能
會覺得這沒有用嗎?
古文的妙處在於用字精簡
可以省下許多閱讀時間
三言兩語就能吸收思考
如果你是上司
你會希望屬下給你長篇沒啥重點的報告
還是精簡全是重點的報告?
跟朋友說話
你會希望聽到雜七雜八的一長篇
還是簡明扼要的話語?
子曰:不學詩,無以言
小時候我想說不學詩就不會講話
開什麼玩笑
但長大後才發現
那些不學國文、古文的人
講話沒重點
明明簡單幾句就能說完的話
卻能講個十來分鐘才提到
聽他們的講話讓我很煩躁
於是我終於瞭解
這才是不學詩,無以言的真義阿
就算要把對岸看作敵人,那兩岸也不應該不交流,不交流您怎麼知道對方會怎麼想?又怎麼知道對方會採取什麼樣的反應?
從古至今,有哪兩個政體對抗不講究知己也要知彼?
這就是為什麼兩岸人民必須有交流往來,民進黨式的阻擋只會增加兩岸軍事誤判風險。
共軍圍臺軍演、飛彈越過台灣,海峽中線失守,從執政黨當時反應來看,就是沒有料到會發生這種狀況。
為何料不到海峽中線會失守?
原因在於從未假設海峽中線失守。
為何台灣不會假設海峽中線失守?
主要在於兩岸人民互不了解,也就無法準確判斷對方會怎麼想、怎麼做,還以為政府做法是對的。
現在執政黨為什麼要在沿岸佈火山地雷?
個人看法,主要原因有二個:
一是執政黨知道自己除了很會叫,根本不敢對軍演逼近行為有實質防禦行動。
二是海峽中線一旦失守,可能會因為兩岸對抗越來越嚴重,導致軍演離台灣沿岸越來越逼近,也許哪天直接站在海邊就能目測共軍軍演,到時要是假軍演真攻打,連反應時間都沒有。
前面看到一個KUSO圖,雖然是搞笑,但也覺得有些貼切

抱歉離題了,後面再補上對古文的看法。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