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最近的文言文爭議,我個人見解,簡單說,就是去中。

刪不刪我個人是無所謂的,很多人包括北一女老師持的論點實在是冠冕堂皇。
其實以現在來說,學文言文不是真的要學懂如何使用,而是要培養學生鑑賞的能力,很多經典及好文章或者詩詞歌賦都是文言古文著述,國文課主要教的就是如何閱讀古文,賞析古文,而不是教你寫古文。好比寫文章,各位也是先賞析別人的文章,而後才能自己寫作。很多網友以用不到來說不用學,那你又寫過多少新詩散文,如果只要口語就好,是不是新詩散文也不用列入課本了?所以根本不是古文還是今文的問題,就是意識型態作祟。
但是時代在變,上世紀坊間書店林立,而今網路發達,經典古文也早就有現成的翻譯,要瞭解古文經典一點都不費事。我前面也有說,要不要學古文我個人覺得沒差,刪也可以,取而代之要學什麼才是重點,可千萬不要流於為刪而刪。
2023-12-10 8:48 發佈
沒有人回你,無可爭議,因為你講的是事實。
gadgetgo

看 ! 國文課上了12年還不夠嗎 ? 真正的去中化,就是台灣實施全英文教育,跟菲律賓與新加坡看齊!

2023-12-10 10:29
中共的中國 日常不使用文言文

古文的中國 日常與共產中國無關

所以在去中的政治議題上 非抗中云云

而是在台灣本地消滅中國文化
文言文沒有不好,就像我愛聽幾百年前的音樂古典音樂,要懂得去欣賞。我就是背文言文年代過來的人,的確要讀了才懂得去欣賞它的美,會讚嘆古人可以用很少字就表現出一種意境或感情。
撇開文言文老實說,現在年輕人連基本中文的素養都不足,錯別字一堆,”的得”、”在再”分不清,一句話看不懂在表達什麼,你說文學素養重不重要?
國文
我認為是最最重要的一門課
沒有之一

只要在社會上走動
就需要溝通
而語文就是溝通最重要的工具

我可以從一篇文章迅速抓到重點
一件複雜的事也能三言兩語交代出重點
我認為這是從小學就泡在圖書館習得的技能
會覺得這沒有用嗎?

古文的妙處在於用字精簡
可以省下許多閱讀時間
三言兩語就能吸收思考

如果你是上司
你會希望屬下給你長篇沒啥重點的報告
還是精簡全是重點的報告?

跟朋友說話
你會希望聽到雜七雜八的一長篇
還是簡明扼要的話語?

子曰:不學詩,無以言
小時候我想說不學詩就不會講話
開什麼玩笑
但長大後才發現
那些不學國文、古文的人
講話沒重點
明明簡單幾句就能說完的話
卻能講個十來分鐘才提到
聽他們的講話讓我很煩躁
於是我終於瞭解
這才是不學詩,無以言的真義阿
k6573

喜歡什麼,自己玩就好,要強迫所有人一起玩,因為,為了他們好? 你跟別人講話,都用文言文嗎? 不是要精簡扼要嗎? 起碼這篇文章看不到。

2023-12-10 10:20
HiroAki_Lin

古文不等於文言文。基本上,唐以前的文章偏文言;但唐之後文體慢慢改變,元明清的文體已經接近白話,但仍不失簡明扼要

2023-12-10 18:49
使用英文文章教廉恥好不好?
學生得先背誦與了解英文單字。

政治上不良的企圖,蒙蔽了你們的眼睛。
mlee wrote:
文言文沒有不好,就像我愛聽幾百年前的音樂古典音樂,要懂得去欣賞。我就是背文言文年代過來的人,的確要讀了才懂得去欣賞它的美,會讚嘆古人可以用很少字就表現出一種意境或感情。
撇開文言文老實說,現在年輕人連基本中文的素養都不足,錯別字一堆,”的得”、”在再”分不清,一句話看不懂在表達什麼,你說文學素養重不重要?

說真的
我認為應該從小學就要教說文解字
不必教多
教常用字和容易錯別的字即可

中文字都有其意義
知道衣部和示部的差別與用法
寫字時就不用想是一點還是兩點
知道月部和肉部的差別與用法
寫字時就不用想是二橫還是點挑
就不易寫錯字
白話文也没有不好,
文言文也不是都好,
好的就是好的,
差的就是差的,
不分文言或白話。
軍師聯盟 wrote:
最近的文言文爭議,我個人見解,簡單說,就是去中。



就慢慢流逝於時代的東西

關 送中什麼事??

現在 大學 頂尖理工科系 幾乎已經不採計國文了!!

數學 理化公式多背幾條
英文單字多背幾個
比較實在

對面的中國也是一樣的

一個國文老師的 政治操作也搞得好像古文可以加薪似的
笑死!
皮卡思樂冰

至於執政黨這種操作,有沒有隱含政治目的,不是看我方人民會怎麼解讀,是要看對岸會怎麼解讀,如果對岸會解讀為去中化,那這就會被視為挑釁。這就是為什麼兩岸人民必須有交流往來,民進黨式的阻擋會增加誤判風險。

2023-12-10 14:21
sansen

這種情形, 像是對擅長唱日語歌的人, 跟他講今後歌本不放日語歌

2023-12-10 16:06
執政黨這種操作,有沒有隱含政治目的,不是看我方人民會怎麼解讀,而是要看對岸會怎麼解讀,如果對岸可能會解讀為去中化,那這就會被視為挑釁。

就算要把對岸看作敵人,那兩岸也不應該不交流,不交流您怎麼知道對方會怎麼想?又怎麼知道對方會採取什麼樣的反應?

從古至今,有哪兩個政體對抗不講究知己也要知彼?

這就是為什麼兩岸人民必須有交流往來,民進黨式的阻擋只會增加兩岸軍事誤判風險。

共軍圍臺軍演、飛彈越過台灣,海峽中線失守,從執政黨當時反應來看,就是沒有料到會發生這種狀況。

為何料不到海峽中線會失守?
原因在於從未假設海峽中線失守。

為何台灣不會假設海峽中線失守?
主要在於兩岸人民互不了解,也就無法準確判斷對方會怎麼想、怎麼做,還以為政府做法是對的。

現在執政黨為什麼要在沿岸佈火山地雷?
個人看法,主要原因有二個:

一是執政黨知道自己除了很會叫,根本不敢對軍演逼近行為有實質防禦行動。

二是海峽中線一旦失守,可能會因為兩岸對抗越來越嚴重,導致軍演離台灣沿岸越來越逼近,也許哪天直接站在海邊就能目測共軍軍演,到時要是假軍演真攻打,連反應時間都沒有。

前面看到一個KUSO圖,雖然是搞笑,但也覺得有些貼切




抱歉離題了,後面再補上對古文的看法。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